睡眠时习惯性磨牙或白昼也出现无意识的磨牙习惯者,称为磨牙症(bruxism),是咀嚼系统的一种功能异常运动,睡眠时发生多于白昼。

病因

磨牙症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病理生理学因素、心理学因素、解剖形态学因素等。

1.心理因素:情绪紧张是磨牙症最常见的发病因素。患者有恐惧、愤怒、抵触以及其他各种情绪而难以及时发泄时,使之隐藏在人的潜意识中,但能通过各种方式周期性地表现出来,磨牙症状是这种表现方式之一。

2.职业因素:精力高度集中的工作和紧张强度大的职业,如运动员、钟表工、汽车驾驶员等常发生磨牙症。

3.全身性疾病:与寄生虫病、血压改变、缺钙、胃肠道功能紊乱、遗传等因素有关。

4.咬合关系不协调:它是磨牙症的主要病因。患者正中牙合的早接触是最常见的磨牙症的诱导因素;平衡侧早接触也可能是一个诱导因素。有时调磨改正这两种咬合关系可以治愈磨牙症。

5.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有研究报道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与磨牙症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二者的因果关系还存在争议。

临床特点

临床上磨牙症可分三型:

1.磨牙型:常在夜间入睡之后磨牙,又称夜磨牙,常被别人听见而告知,患者本人多不知晓。

2.紧咬型:常在白天注意力集中时不自觉地将牙咬紧,但没有上下磨动的现象。

3.混合型:兼有夜磨牙和白昼紧咬牙的现象。三型中因夜磨牙常影响他人,故常受到患者重视。

睡眠时患者作典型的磨牙或紧咬牙动作,并可伴有嘎嘎响声。当磨损超出生理运动范围时,则全口牙咬合面磨损严重,出现牙本质敏感,严重的牙面磨损,也可导致多数牙的牙折、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牙周负荷过大常引起咬合创伤,食物嵌塞,牙松动以及牙周疾病。长期磨损使牙冠变短,垂直距离降低,引起颌骨和咬肌的疼痛及疲劳感,疼痛为压迫性和钝性,早晨起床时尤为显著,并可导致下颌运动受限,出现弹响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症状。

治疗与预防

1.去除致病因素:特别是消除心理因素和局部因素,以减少紧张情绪,自我暗示,改善睡眠并进行放松肌肉的锻炼。

2.去除牙合不协调因素:磨去高陡牙尖和边缘,对牙合干扰进行分次磨改,由于 调整时不可逆治疗,不适当的调牙合会引起牙合紊乱,因此调牙合前应先戴牙合板恢复良好的牙合关系,改正牙合干扰诱导因素,同时戴牙合板还可以保护牙面减轻磨损。

3.肌电反馈治疗:生物反馈阻断方式是指运用听觉、味觉、电流、震动等不适刺激,通过生物反馈机制阻断磨牙活动。对磨牙症患者的肌电反馈治疗分两期训练,第一期通过肌电反馈学会松弛肌肉;第二期用听觉反馈,在一级睡眠期间可告诫磨牙症的发生。

4.药物治疗:目前主要使用肉毒杆菌毒素和中枢神经系统抗焦虑药物如安定、肌松弛药等也能减少磨牙运动,但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只能短期使用,因其有潜在的成瘾性。

5.并发症的处理:对磨牙症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做对症处理。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3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