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

将抗原-抗体结合、受体-配体结合、激素-激素结合蛋白结合、DNA(RNA)单链-配对链结合等的结合原理应用于病理学诊断,迅速拓展了免疫组织化学的领域,也不断提高了本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一般来说,近代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定位准确,而且还有助于形态学和细胞功能的全面观测,因而其应用越来越普遍。自免疫组化方法应用于临床诊断以来,肿瘤病理形态学疑难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明显提高。如用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可明确转移性甲状腺癌的诊断,而HMB45、S-100蛋白的阳性定位支持黑色素瘤的诊断。

免疫组化判断肿瘤或其他疾病预后

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者的预后优于阴性者,阳性者对内分泌激素治疗有较好反应,而且复发后的生存率也较高。类似的情况在其他“激素依赖性肿瘤”中普遍存在,如甲状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类癌、垂体瘤和睾丸肿瘤等。事实上,免疫组化还可协助非肿瘤性病变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如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PRL和生长抑素受体测定以及APUD肿瘤的激素分泌颗粒鉴定等。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和pS2是激素受体作用中的激素调节蛋白和较特异性的标志物,这两种标志物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甲状腺癌等的生长、浸润等均有密切关系。

肿瘤细胞常表现为癌基因的扩增、过度表达、突变及移位等变化,通过瘤蛋白(oncoprotein)表达的测定可协助病因诊断或明确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与行为规律。目前应用较多的有c-erbB-2、c-myc、ras和p53基因相应蛋白质的检测。影响肿瘤预后的关键因素是瘤细胞的增殖状况。以前主要靠肿瘤生长速度和细胞分裂象来判断,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染色、3H-胸腺嘧啶掺入放射自显影、流式细胞计数(FCM)等技术提高了对细胞增殖状况了解的深度和灵敏性。但免疫组化法有更多的优点,能对瘤细胞增生抗原进行定位和定量,从而达到了准确、特异和高效的目的。检测Ki-67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原位表达,对确定肿瘤细胞的良恶性及恶性程度有重要临床意义。Ki-67或PCNA阳性者,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此外,免疫组化方法还有助于早期发现微小肿瘤、癌前病变和微小转移灶,帮助肿瘤的分型与分级等。

免疫组化提高病理诊断水平

内分泌肿瘤主要来源于神经嵴的上皮细胞和间胚叶组织,但有些内胚层来源或来源未明的肿瘤细胞可表现出生物学行为的“返祖”现象,表达其幼稚型干细胞所具有的激素、生长因子或细胞因子的合成与分泌功能。因此,激素或激素样物的免疫组化技术可明显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需要选择数项抗体的免疫组化方法来明确诊断,常用的诊断用免疫组化抗体见下表。

内分泌细胞(或肿瘤)的免疫组化诊断抗体

内分泌细胞(或肿瘤)的免疫组化诊断抗体

注:EMA:上皮膜抗原;CEA:癌胚抗原;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Leu-7:自然杀伤因子-7;CgA:铬粒素A;NF:神经纤维微丝蛋白;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P: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蛋白;SY:突触素

可用放射性核素铟(111In-DTPA-Phe1) -生长抑素受体(octreotide,奥曲肽)标记探针(octreoscan)来诊断胃肠的激素分泌肿瘤,静脉注射octreoscan 后,行全身γ-扫描,本法对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阳性定位敏感性为75%,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63%,诊断准确性82%。较小的肿瘤以octreoscan闪烁扫描法检查,80%~ 90% 的病灶可被定位检出,因肿瘤可疑处有奥曲肽积累的标记,octreoscan对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hormone-refractory prostate cancer)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有特别意义。故111In-DTPA-Phe探针对APUD细胞肿瘤和各种生长抑素阳性肿瘤的诊断率较高,而且可预计肿瘤对生长抑素治疗的反应性,可发现隐性转移灶,术中和术后跟踪肿瘤的变化,如使用对细胞有杀伤作用的放射性核素标记探针,还可起到定向放射治疗作用。同理,octreoscan还可用于胃肠胰以外的异位激素分泌肿瘤(如前列腺、肺、肾上腺髓质、肝)的诊断和追踪。但近年来,研究发现99m锝(99mTc-hydrazinonicotinyl-Tyroctreotide,99mTc-HYNICTOC,99mTc-TOC)在表达生长抑素受体的肿瘤中的定位的敏感性比octreoscan高。

在内分泌病理工作中,可将免疫组化法的抗体选择分为三线。

常用抗体(标志物)的选择

常用抗体(标志物)的选择

神经分泌细胞的标记物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纤维微丝蛋白/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突触素/铬粒素A是神经分泌细胞的标记物。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中枢神经系统的星形胶质细胞前身细胞以表达中间微丝为主,而星形胶质细胞以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为主,故GFAP是其分化成熟的标志物。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时,通过升调节使GFAP表达增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和FG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和TGF-β等生长因子也促进GFAP的表达。GFAP主要用于确定胶质细胞的性质,它是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垂体瘤者一般不含GFAP,但正常的神经轴突及乳腺上皮为阳性反应。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肿瘤细胞,随着恶性程度的增加,GFAP的表达逐渐减少。

神经纤维微丝蛋白

神经纤维微丝蛋白(neurofilament protein,NF)又称神经微丝蛋白,为神经元特异性中间微丝蛋白,主要存在于神经细胞、神经轴突和树突、嗜铬细胞和副交感神经细胞内,应用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即抗神经微丝蛋白抗体特异性地与之结合,可定量地显示神经微丝蛋白在神经元和轴浆中的含量。胃肠道类癌和胰岛细胞瘤也可呈阳性反应,但往往伴有NSE、SY和CgA阳性反应。NF还有助于成神经细胞瘤和嗜铬细胞瘤的鉴别,但不能作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主要诊断依据。

S-100蛋白

S-100蛋白广泛存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组织中,但也可定位于一些非神经源性组织。目前主要用于神经系统肿瘤的诊断,其敏感性高而特异性差。S-100阳性可定位于胞质、胞核或胞质/胞核共存。S-100蛋白在恶性黑色素细胞瘤中的鉴别意义不及波形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是由α、β和γ 3种亚基组成的同或异二聚体。其中αα主要存在于胚胎组织、胶质细胞和肌肉以外的内分泌组织中;ββ主要存在于肌肉细胞中;αγ 和αβ主要存在于巨核细胞和血小板中。NSE除广泛存在于神经元外,还普遍存在于APUD细胞中。近来发现,平滑肌、肌上皮、肾小管上皮、淋巴细胞、支气管上皮和Ⅱ型肺泡细胞均可有NSE表达,故不能单独用NSE来鉴定细胞类型。

突触素

突触素(synaptophysin,SY)存在于神经-肌接头、副节细胞、神经元、肾上腺髓质和部分APUD细胞中,因此是一种神经上皮性内分泌肿瘤的广谱标志物。

铬粒素A

铬粒素A(chromogranin A,CgA)存在于多种正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和多种神经内分泌肿瘤中,与SY联合对APUD细胞肿瘤的诊断相当特异,但CgA的阳性表达不能提示肿瘤的组织来源,而且阴性不能排除APUD肿瘤。此外,下丘脑和神经垂体的神经组织也往往呈阴性反应,CgA阳性强度主要与细胞内的分泌颗粒量有关,“无功能”性APUD正常细胞或肿瘤细胞可呈阴性反应。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3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