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子疫苗的抗生育效率是实际应用的关键问题。除个别报道外,迄今还没有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一个单独的精子抗原能导致动物受孕率100%下降,某些主动免疫产生的抗体经中和后还不能使妊娠率恢复至正常水平。若将多个有特异性的生殖关键抗原合并使用,构建人工合成的、多特异性的复合抗原,研制出多价疫苗,诱发免疫系统产生多种抗体,从受精前开始等多个生殖靶位阻断生殖过程,无疑可提高抗生育效率和增加可接受性。

抗精子疫苗接种后,机体对疫苗的反应会有个体差异。以往国际上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避孕疫苗的第一、二期临床试验,包括我国的hCG避孕疫苗第一期临床前预初试验,均表现出受试者之间的抗体反应有明显差别,其中少数女性即使多次强化免疫后的抗体水平仍低,即对疫苗的反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诱发的免疫反应强弱与避孕效果密切相关,故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给临床应用带来很大的麻烦。此外,即使是抗体反应较好的女性,其免疫注射后至抗体达到抗生育滴度,尚需一段时间,而且抗体维持一定时间后也会下降,这就需要对机体的实际抗体水平进行监测。监测机体抗体水平目前靠定期抽血检验,但频繁的定期抽血不利于实际使用,有必要开发相应的自检式简便抗体检测盒。

寻找女性生殖道中对抗原吸收和免疫反应的特异诱导位点,设法采用精子特异抗原诱导生殖道局部黏膜分泌性免疫反应是研究方向。女性有效地达到免疫避孕,生殖道上段需有充分的抗体水平,但用精子抗原仅作阴道免疫或宫腔免疫似无抗生育效果。小鼠子宫内注射精子,生育力没有变化。女性采用经洗涤、浓缩的精子作多次宫腔内授精也没有发现产生了抗精子抗体。故此,抗精子疫苗应用于女性免疫避孕,宜局部黏膜免疫和全身免疫相结合,才能维持和保证生殖道内高的抗体滴度,对进入生殖道内的精子作有效的综合性免疫攻击。

生育可逆性是避孕研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去除抗原释放系统,抗体滴度应降低和恢复生育力。如果精子抗原应用于女性避孕疫苗,性交可能会引起不断强化的效应,不育期会延长,如何去除循环抗体的机制应予研究。

随着各种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等技术的建立与应用,越来越多的特异性精子抗原会被鉴定出来并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良好的避孕效果,也会寻找出一些针对生殖环节起重要作用的靶标分子。但是,要研制出安全、有效、可供临床实际应用的抗精子疫苗还需要大量的工作。

9种精子特异抗原的分子特点和免疫生物学特性

9种精子特异抗原的分子特点和免疫生物学特性

注:bp:碱基对;aa:氨基酸序列;IVF:体外受精;SPA:精子-去透明带仓鼠卵穿透试验;LDH-C4:乳酸脱氢酶-C4;RSAs:兔精子自身抗原;PH-20:豚鼠精子表面抗原;SP-10:精子蛋白;HSA-63:人类精子抗原;FA-1,FA-2:受精抗原;CS-1:卵裂信号蛋白;Eppin:附睾蛋白酶抑制蛋白。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5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