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anginosis syndrome;
同义名:Heberden综合征、Elsner综合征、狭心综合征。

概述

是由于心肌急性缺血所引起,患者出现胸部短阵闷痛、紧缩、灼热及窒息的感觉。心绞痛通常持续数分钟,一般不超过15min。本综合征的治疗应消除各种诱发因素,治疗高血压等相关疾病防止心绞痛发作,还应该用下列药物:

  • 硝酸酯类药物;
  • β-受体阻滞剂;
  • 钙通道阻滞剂等治疗心绞痛。

心绞痛综合征系Heberden于1768年首先命名。其特征是由于心肌急性缺血所引起,患者出现胸部短阵闷痛、紧缩、灼热及窒息的感觉。

发病机制

约90%病例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但也可发生于心室肥大、左室流出道阻塞、严重主动脉瓣反流、心肌病及心室扩大的患者。心绞痛的发生是由于心肌绝对或相对缺氧所致。各种可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的因素,如运动、寒冷、情绪激动、饱餐等均可使心绞痛发作。心室排血阻力增加可增加心肌耗氧量,故主动脉瓣狭窄、瓣下狭窄等时虽无冠状动脉病变也可引起心绞痛。

心脏容量负荷增加也可增加耗氧量,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例有时也可发生本综合征。心外因素如贫血、一氧化碳中毒、心动过速、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儿茶酚胺分泌过多等时,因心肌耗氧量增加也可引起心绞痛。某些病例心绞痛系冠状动脉痉挛所致,此种情况可发生在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也可发生在冠状动脉硬化的患者。

临床表现

心绞痛的典型表现为胸骨后或左胸紧缩沉重、压迫感。可向颈部或左臂尺侧放射,发作前通常有劳力、情绪激动、寒冷或饱餐等激发因素,口含硝酸甘油后休息后可缓解。心绞痛通常持续一般不超过5min。少数患者心绞痛发作可引起左心衰竭,出现气急、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及血压下降。某些患者因乳头肌供血不足而出现一过性二尖瓣或三尖瓣反流性杂音。

心绞痛分型:

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其典型表现即如上述,此型的特征为心绞痛发作均由劳力、寒冷、激动等因素诱发,休息或口含硝酸甘油后即可缓解。心电图表现为ST段压低及T波倒置,T波两侧对称波谷深尖。

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心绞痛发作多无劳力或激动等明显诱因,在休息时也可发作,逐渐加重,持续时间也较长。但大部分患者完全卧床休息后也可缓解,少数需用硝酸甘油。

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

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

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亦称中间综合征(intermediate coronary syndrome),患者心绞痛持续可达15~30 min,常伴冷汗及恶心。但心电图、酶学检查及心肌同位素扫描均无心肌梗死的证据。

变异型心绞痛心电图

变异型心绞痛

变异型心绞痛(variant angina pectoris)亦称Prinzmetale心绞痛,多于休息时发作,发作前无心率加快及血压升高,发作时ST段抬高。此型容易发生心肌梗死、严重心律紊乱及猝死。目前多认为本型是由冠状动脉痉挛所引起,多数系发生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但10%~20%病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

诊断

胸痛患者如劳力后发作,休息或口含硝酸甘油可缓解者提示为本综合征。在临床上平板或踏车试验、双嘧达莫(潘生丁)试验等有助于诊断,但最确切的诊断依据是冠状动脉造影。

治疗

本综合征的治疗除各种诱发因素及治疗高血压以防止心绞痛发作外,发作时可用下列药物:

  • 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消心痛、长效心痛治等;
  • 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阿替洛尔等,但心力衰竭、严重心动过缓、支气管哮喘、低血糖倾向、一至二度房室阻滞等禁忌使用;
  • 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吡啶或硫氮革酮适用于血管痉挛性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对稳定型心绞痛也有效。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可行PTCA或搭桥手术治疗。

预后

其预后对于不同的患者可有很大差别。男性患者约25%于5年内发生心肌梗死,女性约12%发生心肌梗死。55岁以上的稳定型心绞痛病例5年存活率75%。三支病变患者每年病死率约10%~20%,单支病变者则为4%。左主干狭窄达70%者病死率与三支病变者相仿。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heart/zhz/huode/ht/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