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疾病,其种类繁多,反复发病,治疗顽固,迁延时久,给患者的精神和肉体带来极大痛苦。由于皮肤病难治,过去常用的一套西医治疗已大大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而中医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还没有真正得到重视和发展。因之,中西医结合研究对皮肤病专科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也是皮肤科广大临床医师所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我们根据自身临床工作经验并结合多年来中西医结合研究皮肤病的历史和现状,对其研究的思路及方法作以下简单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研究思路:

一、熟悉和正确掌握并使用中西医两种医学理论基础

皮肤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首先必须系统地学习中西医两种医学理论知识,这两种医学理论体系是不同的,各有其特点。中医学对人体的观察偏重于整体观念,它对脏与腑、体内与体表、气血、经络与皮肤之间的内在联系较为重视,通过四诊纲的辨证方法来了解人体与疾病过程中的动态生理和病机转变,以此作为指导,形成了一整套理、法、方、药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因此,它的整体观念较强。西医学理论体系是建立在解剖、组织、病理、生理、生化等学科知识上来认识人体和疾病,其特点是按系统病种、借助于现代化的科学检查手段,对疾病做出明确诊断,而后加以治疗,故其客观指标和针对性较强。因此这两种医学体系是从不同的侧面和层次来观察研究人体和疾病的治疗。中医较偏向于整体性和唯物性,但科学性较为欠缺,西医着重于科学性、先进性,但整体性较差。因此,两者各有特点,亦存在着一定不足之处,所以中西医结合就是要吸取二者之精华,弃其糟粕,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成果,二者不能偏废,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全面学习、系统掌握和熟练应用这两门医学理论基础知识,否则就不能很好地进行中西医结合研究。

二、中医的整体性和西医科学性相结合

如上所述,中西医学两种医学各有其优缺点,所以在进行两者结合的研究时,要各自取长补短。中医有数千年传统历史,在民间享有一定的信任和地位,整体观念较强。但以现代发展观点来看,较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稳定性。而西医则有较多的实验室、先进技术和各种生化、物理诊断仪器来进行疾病的正确诊断,但较缺乏整体观念,大多着重在局部治疗。所以,如果将中医的整体性与西医的科学性相互结合,则对整个医学的发展有一定的相辅相成的作用。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上除皮肤症状外,必须要配合实验室检查,特别是免疫方面或活组织切片等检查加以确诊,治疗上西医常用皮质类固醇或免疫制剂来治疗,但长期使用则可引起多种副作用且不能防止其复发,如果同时加中医辨证治疗则能增强西医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其不良作用。再如马拉色菌毛囊炎,中医治疗清热解毒,虽有一定的效果,但不能彻底治愈此病,若以西医诊断方法确诊为真菌的病因,加用抗真菌药物,则疾病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而彻底治愈。

三、根据治疗原则来进行中西医结合研究

皮肤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是从临床起步,在临床取得疗效后再深入进行基础研究。为了提高疾病的疗效,是否可以设想用西医的治疗原则,如机体免疫调整、抗细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抗过敏、镇痛、改善微循环等方法来采用相应的中医中药法则,然后结合西医的客观指标来加以研究。例如,调整免疫功能采用扶正去邪、补益肝肾等法则;改善微循环,则采用中医活血化淤原则;抗菌消炎采用清热解毒法,抗寄生虫用杀虫攻毒作用的中药等等,反之亦然。事实上,有很多文献亦有类似的报道,其治疗效果能证明此方法的可取性。

四、要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科学性、实验性、客观性和正确性

近年来,有关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论文发表不少,这些资料虽然有不少高水平高质量的,但大多数论文缺乏一定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分析其原因当然可能有多方面的因素,但主要原因大都是缺乏实验资料的依据、客观指标的说服力、设计思想的不完整、对照组比较的匮乏、统计数字的错误性等等,影响了这些研究的科学性,所以进一步加强这几方面的工作,才能使中西医结合研究取得更好的发展。

五、从临床疗效深入到机制的研究

临床上根据中医治疗原则可以治愈多种皮肤病,例如清热解毒方可治疗细菌性或真菌性皮肤病。抗肿瘤复方可治疗银屑病、皮肤癌。活血化淤法可治疗血管障碍性皮肤病,但对其作用机制的了解还是十分不够的,这就需要通过现代医学理论、实验室的研究和先进的设备进一步加以研究探讨,这也是促进中西医结合更上层次的方法之一。

六、重点抓住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研究

皮肤病由于原因不明,顽固难治,往往给患者精神上和肉体上带来很大的痛苦。就其病因来讲,有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两大类,病种有1千多种;就病情来讲,有泛发或局限性、有严重或轻度的、有常见多发和少见难治的。因此,不可能对这些都加以研究,根据我国国情及目前医疗水平和科学力量等情况来看,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研究只能重点抓住一些常见病,如银屑病、湿疹、荨麻疹、痤疮等对国民经济以及民生影响较大的多发病为主要对象。当然,有条件的亦可对少见病进行些实用的研究,反对那些无实用意义、浪费国家人力和物力的研究。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pfb/zhongyi/jiehe/1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