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医著对该病类似症状的描述始见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后集于《金匮要略》中。因病症繁多、变幻莫测,尤如“狐疑惑乱”而名为“狐惑病”;并创甘草泻心汤治疗本病。临证体会仲景“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之说,当有二意:一则狐与惑是根据不同部位进行命名的;二则言其病机特点各有不同,狐以湿热邪毒下注为主,惑则与虚火上炎密切相关,发则湿热邪毒、虚火上下交织。后世治狐惑病,从湿热论治的多,也是基于这种认识,并通过临床检验也是正确的。然清·魏荔彤说:“狐惑者,阴虚血热之病也,治虫(理解为湿热邪毒为妥)者,治其标;治虚热者,治其本也”,将阴虚血热作为其病之本。

因此,治疗本病时,养阴清火法不容忽视,以利湿解毒,使湿热邪毒出前窍,养阴清火,使虚火得以清降,相辅相成,标本同治,方才有效。关于仲景以甘草泻心汤治疗狐惑病,后人多有不解。《医宗金鉴》即认为用甘草泻心汤于证不符,可能是后传之误。但多数人对此持肯定态度,如唐容川即认为甘草泻心汤用于本病,疗效卓著。今人岳美中也认为该方“仍有一定的价值”。白塞病单纯使用甘草泻心汤原方至少是不够的,也不必拘泥于该方,临证应抓住湿热邪毒下注、虚火上炎,上下交织之病机关键,以利湿解毒、养阴清火为基本治法,辨证论治,灵活化裁,方能切中肯綮。

例:林某,男,28岁。2005年3月初诊

诉1年前双眼虹膜睫状体炎急性发作,曾在某医院住院,因有口腔溃疡、龟头溃疡、附睾炎而确诊为白塞病,用激素治疗3个多月,症状时轻时重,药量逐增,仍无明显好转,后改用中医治疗。现症为双眼虹膜睫状体炎,瞳孔边缘渗出淡黄色液体,口腔内多处溃疡,龟头及阴囊有散在性小溃疡,舌红苔少,脉细数。证属相火灼阴,津伤毒蕴。治宜清热泻火生津,佐以利湿解毒,方用自拟方。

药用:玄参30g,知母15g。石斛15g,天花粉12g,黄柏15g,芦根12g,龙胆草9g,泽泻15g,蒲公英20g,白蒺藜30g,草决明20g,蝉蜕6g,甘草6g。3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服药3剂后,上述症状稍减。继用上方5剂,双眼视物清楚,分泌物消失。口腔溃疡愈合,附睾炎及龟头溃疡好转。再用上方加白芷10g,地榆15g,石韦15g,坚持用上方20剂后,诸症悉除。后用知柏地黄丸合龙胆泻肝丸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见再发。

按:阳刚之体,相火旺盛,湿浊、热毒蕴结下焦,则龟头及阴囊溃疡。治宜生津,利湿解毒。方中玄参、知母、石斛、天花粉清无根之火、养阴生津;黄柏、龙胆草、泽泻清热泻火;蒲公英、草决明、蝉蜕、甘草泻火解毒,祛风明目。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1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