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惑一病始见于《金匮要略》一书。如《金匮·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中曰:“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又曰:“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其症状表现与现代医学的白塞综合征颇相类似。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脓和日疮及泌尿生殖器溃疡为主要特征。严重者还伴有结节性红斑、血栓性静脉炎、关节炎等多种炎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系统损害的炎性疾病。西医治疗本病目前多采用对症处理和免疫抑制剂,但临床效果不甚理想。

笔者根据前贤经验,结合多年临床实践.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心脾伏火,脾失健运,湿毒内蕴所致,治疗当调理中焦,使脾气健运则湿毒自去,其症乃解。立健脾燥湿,清热解毒为治则效仲景之法,考诸家之验,在甘草泻心汤的基础上自拟复方半夏甘草苦参汤治之。其基本药物组成是:党参15g,白术12g,干姜4g,肉桂1.5g,黄芩12g,黄连6g,土茯苓30g,苦参15g,半夏6g,甘草12g。方中半夏辛温化湿,干姜佐之;黄连、黄芩苦寒,清热燥湿解毒;加土茯苓以增清热除湿解毒之力;苦参燥湿解毒杀虫;肉桂辛热,善于下行以引火归元;党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和胃扶正。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湿,安中解毒之功,因而使湿除毒去虚补火散,中焦健运,邪无所附,其病自愈。

例:李某,男,38岁

患者自述口唇、生殖器溃疡,面目红赤羞明两年余。曾多方治疗无效。1987年9月12日转入我科治疗,来时诊见:口腔黏膜多处溃疡,口唇糜烂红肿,张口动舌困难,两目红肿,羞明,目难睁;龟头红肿,沿边多处溃疡。病人十分痛苦。伴食欲不振,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脾虚失运,湿热毒邪内结所致狐惑病。治宜化湿健脾、清热解毒。方以复方半夏甘草苦参汤加减:党参15g,白术12g,干姜4g,肉桂1.5g,黄芩12g,黄连6g,赤苓12g,苦参15g,半夏8g,甘草12g,木贼草12g。3剂,水煎服。

二诊(8月15日):大部分溃疡愈合,诸症基本消失,又投3剂,诸症悉除。随访年余,除口唇留有褐黑色斑外(可能与患病期间未节制房事有关),未见其他异常,至今未复发。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1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