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是经大剂量放化疗或其他免疫抑制预处理,清除受体体内的肿瘤细胞或异常克隆细胞,阻断发病机制,然后把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体,使受体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手段。1990年代后造血干细胞移植迅速发展,同时移植种类也逐渐增多,提高了临床疗效。
人类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 HSCT)的研究是在防治急性放射病的动物实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骨髓致死剂量照射的动物从静脉输注同种动物骨髓便可重建造血,说明了骨髓的可移植性。Thomas等于1957年证明,给患者静脉输注大量骨髓不但是安全的,而且可见到短暂的植活。在其后的10年内,一些学者将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用于晚期急性白血病及核事故患者,结果令人失望:或未能植活或死于“继发病”(secondary disease),即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直到发现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即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体系,并解决了供受者之间HLA配型问题以及改善了移植前的预处理之后,人类的allo- BMT的临床研究才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首例allo- BMT成功病例的报道见于1968年。但在1975年之前,allo-BMT作为一种实验性治疗主要用于晚期急性白血病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它可使10%的晚期白血病患者获得治愈。这一结果极大地鼓舞了临床医师将这一治疗用于急性白血病的早期,即在初次完全缓解期(first complete remission,CR1),结果使许多白血病患者获得长期生存。这一治疗方法现已扩展到其他致命性血液病,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在BMT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美国学者ED Thomas也因此而获得了1990年诺贝尔医学奖。allo- HSCT由过去单一的骨髓移植到现在可以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脐带血移植。HLA配型血清学技术不能鉴别亚型,导致无关供者(unrelated donor,URD)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高,而且危重者多,导致移植相关死亡率增高,生存率下降。目前URD移植HLA配型基本采用高分辨基因型配型方法,其中9~10个位点相合者移植疗效接近同胞HLA相合移植。我国造血干细胞移植最近几年有了显著发展,每年进行移植例数达到一千例以上,而且疗效接近国际水平。我国独生子女多,使很多患者无法选择同胞供者,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尽管我国骨髓库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技术水平高,为很多患者提供了挽救生命的机会。
allo- HSCT已经成为常规治疗手段,我们对其技术不断改良,进一步了解移植相关并发症,新的免疫抑制剂、抗感染及支持治疗的进步,使移植相关死亡率不断下降。故对于某些致命的难治性疾病来说,它已不属于实验性治疗,而是一种常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