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人群走上吸毒道路的社会原因到底是什么?个案48在面对笔者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告诉笔者:

主要是环境和接触人不当,这个,我觉得,有各种原因,但万变不离其宗。

在经过大量访谈资料的分析整理以后,笔者认为,社会免疫力低下是他们走上吸毒道路的重要症结。导致南京吸毒人群的社会免疫力低下的原因在于不良文化环境影响、接触不良群体、自身社会免疫过程缺失。

社会免疫力概念是在人体免疫力概念的基础上通过类比的方法产生出来的新概念。这种生物学类比方法在社会学诞生之初,在生物还原论者那里使用颇多。如果把社会看作一种高级生物体,就势必存在一个社会免疫力大小的问题。所谓人体免疫力是人体对外界的病原微生物等的防御机能,或者说是防御系统的能力强弱,在正常情况下,它能够保证人体不受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害。(50)与外界病原微生物相对应,社会中的大量导致社会有机体发生病变不良亚文化环境、反社会行为是社会的“病原微生物”。因此,社会免疫力概念就可以理解为个体应对和接触社会中有悖于法律规范的反社会亚文化环境和反社会行为的一种防御能力。

笔者同时认为,吸毒人群接触不良社会环境和不良社会群体,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也就是说,不良社会环境和不良社会群体是同一场域下的两个概念,这些不良社会群体长期“浸泡”在这样的不良环境中;与此同时,这些不良群体的很多社会行为的发生和重复,又成为我们认为他们接触的这个社会环境是“不良”的依据和原因。社会环境的文化因素吸引着不良群体,不良群体也在用自己的不良社会行为(越轨行为)不断建构社会文化环境。当然,吸毒人群不仅受到不良社会文化环境的熏陶,还在和不良群体进行社会交往,加之自身社会免疫过程缺失,这三个方面的共同作用,直接导致他们社会免疫力低下,沦为社会病的易感人群。访谈回来,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他们长期泡在社会的大染缸、社会的大熔炉中不断地熏陶,接触各种形形色色的不良群体,成为社会中的各种丑恶现象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直接参与者。对于医学上的易感人群,一旦“流感”袭来,是那些最有机会接触到流感病菌同时体质又不好的人最先染上。对于社会上的易感人群也是同理。因此,吸毒人群的社会免疫力低下成为他们走上吸毒道路的另一关键因素,而不良文化环境、不良群体和自身社会免疫过程缺乏是诱因。

不良社会文化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吸毒人群的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要从人格、家庭和社会环境、社会群体等多个维度的综合作用来考察。吸毒人群走上吸毒道路,不仅仅因为他们早期的人格状况与成瘾习性、后天的不良家庭养育与教育,还要从他们接触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找原因。

环境通过大量的、细微的、直观的、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因素在不断地影响着人的一生,它具有形象、具体、刺激性强、影响深刻的特点,是决定个体人格形成和社会化水平的重要外部条件。而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也是通过个体与文化环境中的人的互动,对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得到的。在这一部分,笔者先探讨社会文化环境本身。

所谓社会环境是指与社会生活主体发生联系的外部世界,是和人有着种种联系、人们借以进行活动、注入了人为力量的外部世界。其构成因素有:人,物,人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以及由人、物、关系所形成的观念系统,其中包括价值系统、知识系统和理论系统。因此,社会环境有不同的存在形式,有广义的社会环境,还有客体和情境。(51)而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52)

马克思曾对人的本质做过精辟的概括:“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3)与生理、心理因素相比,社会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的一生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度过的。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犹如鱼和水的关系。但社会因素是复杂多变的,既有积极、健康、正确、向上的,也有消极、落后、腐朽、颓废的。所有这些,都要通过各种形式表现于社会,形成一种社会文化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充满着矛盾、斗争和变化,要求人们去判断、选择和扬弃。而笔者在这里重点分析不良社会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问题。

中国今天的不良社会文化环境到底是怎样的消极、落后、腐朽、颓废呢?南京的文化环境到底如何?对定性资料的分析,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吸毒人群青少年成长的文化环境不佳;吸毒人群南下后的特区环境影响;20世纪90年代南京文化环境影响:

成长环境影响

吸毒人群成长在南京的各种不同的社区中。以社区的功能与地域特点的标准来分类,社区可被分为商业社区、工业社区、农村社区、传统社区、新住宅社区和城郊接合部社区等。而大量的吸毒者个案都生活在这样的社区中。表17中,38例个案提到了他们的成长环境,12例传统社区,10例在城郊接合部社区,7例农村社区,6例商业社区,3例工业社区。

城市吸毒人群最主要的成长环境是传统社区(12例)。作为城市发源地的传统社区,比如南京城南的夫子庙、大行宫一带,通常居住着五行八作的人们,由于该类社区居民结构比较复杂,因而容易形成不良社区环境。社区里存在着诸如赌博、吵架斗殴、酗酒、卖淫嫖娼、吸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在这种低劣的群体心理环境中,道德、法制的社会规范力普遍不会受到重视,这些个案相对容易沾染吸毒等恶习。

表17 吸毒个案成长环境统计

吸毒者 成长环境
个案1 大学期间:新街口(商业)
个案2  
个案3 下关宝善街(城乡接合部)
个案4 鼓楼(商业)
个案5 大厂(工业)
个案6 升州路(传统)
个案7 南大附近(传统)
个案8 侯家桥(传统)
个案9 商业
个案10 泗阳农村(农村)
个案11 石鼓路王府大街(商业)
个案12 高淳老城区(传统)
个案13 夫子庙(传统)
个案14 六合(传统)
个案15 南化(工业)
个案16  
个案17 金陵石化(工业)
个案18 西善桥(城乡接合部)
个案19  
个案20  
个案21 大行宫(传统)
个案22  
个案23 江浦(城乡接合部)
个案24 夫子庙(传统)
个案25 劳改农场(农村)
个案26  
个案27  
个案28 宿迁(农村)到南京打工
个案29  
个案30 农村
个案31 雨花区(城乡接合部)
个案32 中华门(城乡接合部)
个案33 南湖(城乡接合部)
个案34 江宁(农村)
个案35 赛虹桥(城乡接合部)
个案36 下关多伦路(传统)
个案37 六合(农村)
个案38  
个案39 江都老城区(传统)
个案40 迈皋桥(城乡接合部)
个案41 江东门(城乡接合部)
个案42  
个案43  
个案44  
个案45 18中附近(传统)
个案46 雨花台(城乡接合部)
个案47  
个案48  
个案49 淮安(农村)
个案50 商业
个案51 南京四中附近(传统)
个案52 无锡(商业)
个案53  
个案54  

注:空白表示个案未提及成长环境。

城市吸毒人群中可查的有10例成长在城郊接合部社区。城郊接合部社区是指处于城市与郊区接壤部位的社区,如南京的中华门、南湖等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用工人数剧增,而城市该类社区就成为流动人员的栖身之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人口流动数量呈逐年增加之势。人口的大量流动是生产力配置的一种必然需要;其对发展经济、繁荣市场、调整劳动力余缺,改善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滞后,人口大流动尤其是盲目流动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城郊接合部社区因暂住人口多,人群会集混杂,管理难度大,容易成为聚居和滋生贩毒、吸毒的场所。

有6例城市吸毒个案成长在商业社区。南京的商业社区,主要是新街口、王府大街、鼓楼、山西路等闹市区,这些地区通常有歌舞厅、游戏厅、录像厅、影剧院、夜总会、歌舞厅等诸多娱乐消费场所,比如位于南京山西路的HY不夜城、升州路上的XRDS夜总会等等。这些场所的部分经营者为了能在同行间激烈竞争中取胜,竟然使用诸如赌博、色情、兜售毒品(摇头丸)等违法犯罪手段来招揽顾客。20世纪90年代后期摇头丸、K粉等兴奋型毒品在青少年中开始流行,与部分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的非法经营有着一定关系。

另有7例成长在农村社区,虽然农村的社会文化环境相对单纯和简单,但是文化层次较低,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养偏低,未受到任何毒品方面的教育和禁毒宣传,这是这些社区的问题。中国农村禁毒问题还并不严重,但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大量进城务工或流动人员染毒,笔者访谈的这7例个案,大部分在13—18岁回到城市,随后染毒。因此,开展大规模农村禁毒教育和毒品危害宣传就变得迫在眉睫。

3例个案来自城市的工业社区,即大厂、南化和金陵石化。在访谈中,笔者也接触到了大厂区的社区环境,很有典型性。大厂区的社区环境在笔者看来是较为恶劣的。首先,早期,南钢的人员构成以工人为主,这个群体是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群体,加之大厂地处江北浦口,处在南京主城区以外,黑恶势力较多,贩毒和恶性犯罪比较猖獗。为什么工业社区的社会环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恶化?究其原因,和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滑坡,大量职工下岗,社会上的闲散人员增多,普遍收入水平和生活来源不能得到保障有很大关系。

特区文化环境影响

特区在我们的印象中,一直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充满了生机。就是这片充满机会的土地上,也留下了很多城市吸毒个案难以忘怀的足迹和泪水。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东部刮起了一股“南下”的浪潮,去“广深珠”,去那里淘金、赚钱,在南京这样的东部城市的很多人中间流行开来,使很多南京人开始争先恐后地去广东、广州、深圳特区淘金。在民间俗称为“南下”。在这次南下浪潮中,接触毒品的虽然是少数,但是吸毒个案却为数不少。笔者所访谈的个案中,接触到很多个案,男性到南方去赚钱,女孩子去深圳广州从事餐饮、娱乐、按摩和坐台等工作。他们在这股大潮中,前仆后继地赶往南方,带回来的只是苦涩和毒瘾缠身。

特区的社会文化环境究竟怎样?他们说出了特区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环境:

(个案30 女 1974年生 高中)那时(毒品)价钱蛮便宜的,广州深圳蛮便宜的,南京这边要400元、800元,那时毕竟是1995年。南京海洛因很少,她就跟我讲200元,回来才告诉我这个事情,回来说不顶用嘛。我那个时候上晚班,印象蛮深的,她是6点钟就上班的,1点多钟向我借的钱,4点多钟回来的。回来之后就跟我讲她去拿这个东西。所以我就跟她买的,200元,其实都是我的钱(54)

(个案38 男 1961年生 初中)初次去广州,感觉到那时候的广州,生活水平比这边高一点,接触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比这边先进一点,反正好的先进的东西没有带回来,把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带回来了……广州这个地方,我不是瞎讲,遍地都是毒品,很普遍的。比起买菜稍微复杂一点点,比这边简单多了。当年,那边管理的力度比较松。(55)

(个案48 男)可能很多人都是因为南下而吸粉,是环境和接触人不当。广州是改革开放的第一块阵地,毒品也就进来了。哪个地方经济发展、繁荣昌盛,像卖淫、吸毒都会随之而来。广东沿海地区毒品泛滥,当时大批南下打工、坐台的,慢慢地遍及南京,他(她)们很多都在坐牢。

我一直在想,恶劣的特区环境是怎么造成的?广东处于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又处在富饶的珠江三角洲一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改革开放的春风让这个本来就蠢蠢欲动的广东,最早出现了一些丑恶、乌七八糟的东西。广东沿海地区的居民的思想、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与内地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这样说,很多都带有较多的“港式”风味,他们在改革开放初期,与港澳文化广泛的接触中,很快就将腐朽的东西兼收并蓄。广东经济的腾飞,以及广东与内陆省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也让所有在广东发展的异乡人在心理情绪上迅速产生一种失衡情绪,进而疯狂、不择手段地追求金钱和物质享受。而一些人想要不劳而获,贩毒因此在广东很快就火爆了起来。色情业和地下红灯区等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达起来,造成了广东更加严重的社区环境的恶化。在这些环境中,势必会滋生出一些新的吸毒者。几个女性个案讲述了色情业和地下红灯区的状况,见本书第一章“南下流动”中个案30和个案51相关访谈资料。

经济特区的社会、文化环境的恶化,和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切向钱看”、只注重经济发展、不注重社会健康协调发展是分不开的。加之广东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广东整体社会环境等多方面问题,形成了广州、深圳、东莞比较恶劣的文化环境,这个特区环境为吸毒贩毒、色情等丑恶行为堂而皇之地走上厅堂提供了方便。造成恶劣特区环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侵蚀。社会文化与国情、地域、民族是分不开的。文化恰恰是对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最具渗透力与影响力的东西。当它形成一种文化环境,左右一个人的灵魂与观念时,它其实是在悄悄地改变着一个人的行为和动机。我们在必须肯定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正确和历史贡献的同时,还应该看到乘中国改革开放之机涌入的落后、反动的封建腐朽文化是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它们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进行渗透,从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到生活方式等无所不包。加上我们在对西方资产阶级物质文化的宣传认识上有一个大的转弯,很多青少年思想准备不足,从而使一些精神空虚的青少年出现了对西方物质文明的盲目追求。从理想虚无到追求极端自由;从“一切向钱看”到极端享乐主义;从色情、恐怖、暴力到黄、赌、毒;从强调自我到蔑视社会等。此外,商品经济的负面影响,也使很多人滋生出为了追求金钱,追求享受,追求“自由”等不惜放弃人格、道德、情操而把肉体作为商品进行交易,无视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不顾冒犯罪而被打击的危险,大肆地进行越轨行为。一方面,西方文化思潮和西方文化产品大量充斥着市场,使人们在认知上面临着“选择的困惑”,尤其是南京吸毒人群中的青少年,他们的生理、心理都尚未成熟,面对如此强烈而又大量的刺激几乎很难承受。另一方面,积极健康、科学文明、弘扬法纪、鼓励正义和倡扬理想的高质量的适合社会需要的宣传却太少、太弱、太滞后,造成了在文化宣传和社会生活重心的偏离和移位,带来的社会后果是多方面的。可以说,在90年代初,这些个案对于毒品一无所知,从未接受过任何方面的禁毒宣传和远离毒品的教育,社会对于禁毒的正面宣传一片空白,也使他们在遇到毒品时,没有任何警惕和踌躇,大胆尝试,酿成后患:

(个案8 男 1973年生 文盲)改革开放啊、南下啊,这些东西(毒品)都有了,就开始接触到这个东西(毒品)了。我也是南下广州、深圳,到那边接触了这东西。刚开始也不知道这个东西的厉害,也没有任何宣传,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在抽这个东西。我就糊里糊涂地吃了。

本地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

吸毒人群受本地不良社会环境的侵蚀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改革开放后,以南京为例,南京的经济得到了飞快发展,但经济繁荣的同时,许多不良的社会风气也随之扩散、蔓延。物质的丰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的思想在南京这样的东部城市一定程度地蔓延开来。在这种大背景之下,物欲横流、人心不古。许多南京的青少年的心灵被扭曲了,他们开始追求享乐、寻求精神刺激、摆阔气、讲排场、鼓吹金钱万能。一些青少年为了寻求物质享受、寻求刺激,不惜铤而走险,结伙偷盗或参与赌博,有了钱就疯狂地挥霍,或吸毒,或赌博,钱花光了再偷、再赌,形成恶性循环。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各种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存在着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年轻人沉溺于网吧、歌舞厅、迪厅、酒吧、赌档,一方面许多不健康的内容影响着南京吸毒人群的生活世界,另一方面为了满足自己的高额消费,他们走上偷、赌的违法犯罪之路。而事实证明,南京吸毒个案走向违法犯罪或坐台等道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受到“文化之毒”的影响。为了追求比较高、比较“嗨”的生活质量,以非法手段谋取钱财,从而走上偷窃、赌博等违法之路。

到底南京的文化娱乐场所的情况如何?

据新华网2004年1月14日报道:位于南京水西门大街和湖西路交叉口的美高美国际娱乐城被建邺警方处罚10万元,警方介绍,这次对美高美娱乐城的处罚是因为美高美放任客人在指定楼层的KTV包间内吸食毒品摇头丸和K粉。建邺公安分局缉毒大队朱栋大队长向记者介绍,美高美娱乐城目前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歌舞休闲娱乐场所。江苏省公安厅和南京市公安局有关部门在对美高美娱乐城的暗访中发现该场所存在吸贩摇头丸现象,遂将这一情况向建邺公安分局作了通报。其实建邺警方已经掌握了美高美娱乐城的这一情况,便衣民警正在美高美内侦察。2004年1月6日晚11时许,建邺公安分局缉毒大队和南湖派出所联合行动,当场在美高美娱乐城的包间内抓获4名嫌疑人,他们正在贩卖吸食毒品摇头丸和K粉。经调查,2003年10月18日开业的美高美娱乐城在生意不好的情况下,对那些想在包间内吸食摇头丸的客人不仅不制止,还专门安排指定楼层的包间,供“嗨友”使用。在掌握了确凿的证据后,警方在将贩卖摇头丸和K粉的周某刑事拘留后,又对美高美娱乐城处罚了10万元。

这样的娱乐场所,南京还有很多家,吸毒个案是最有发言权的:

(个案19)南京的场子那就多了,像MGM不是给封过多少次了,还有XRDS,多呢,南京没有一家不开嗨包的,但一般都是后半夜。像现在娱乐场所竞争这么激烈,上半夜生意都不好,堤内不行堤外补,就利用后半夜,关上门、锁了锁,就在里面嗨(56)

(个案52)到了南京,很快就适应了南京的环境。经常去HY不夜城、XRDS、SGSD这些场子,反正都去玩……就去了江苏路那边的YMZ(夜总会)……(57)

可以不夸张地说,南京的迪厅,如果说每一个都开嗨包,可能夸张了点。但娱乐场所的老板的根本目的是赚钱。摇头丸和K粉的消费和娱乐场所的嗨包行情,是个案19讲述给笔者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较高:

像现在的荷兰豆,要300元一颗,弱一点的要200多元。反正药的种类多呢。现在还有一种叫鬼K,打过以后,人能看到很多很多鬼,反正蛮恐怖的。不好的药,可能吃了就不好了,比如100元的就会拉肚子,药里面的成分不好。现在抓得紧了,一般嗨的话,都是后半夜,而且这些药迪厅里面也不敢卖了。现在的娱乐场所,如果他不开嗨包的话,就赚不着钱。嗨包如果一个晚上场合好的话,锁了门,开了几个的话,一个包间最起码两千到三千块钱。如果是好的药,10颗就要3000元,K粉的话,一盎司K最起码要五六千元,有的时候还要补药,也要万把块钱。这都是场合比较好、瘾比较大的情况。像他们小打小嗨也就是800—1000元左右。(58)

如此严重的娱乐场所问题,难道公安不知情?常人都知道,公安部门肯定不会不知情。是什么原因导致南京这些“嗨包”依然逍遥法外呢?公安部禁毒局新型毒品处处长王刚解释认为:公共娱乐场所经过国家工商部门申报正式登记的,是许可的,对于每一个进来娱乐场所进行娱乐的人民群众是不可能每个人都搜身的,这是第一;第二,客人在娱乐场所的房间里面进行娱乐活动,公安不可能经常去抽查或者进行尿检,这就显得很不和谐。一些地区、一些地方的个别领导也认为动不动警察就去冲击公共娱乐场所,会影响了领导所在的地方招商引资、发展经济,这种观念对公安部禁毒工作的确带来一些压力。此外,本书认为,在暴利的驱动下,娱乐场所老板想尽办法,周旋于公安、政府和娱乐场所之间,为开嗨包不惜花大本钱。娱乐场所的老板与所在地公安部门之间可能建立和保持着一种良好的默契关系,娱乐场所老板通过各种手段,收买或寻求公安部门的关照、避免娱乐场所被查处也是重要的原因。

社会文化环境导致南京吸毒人群走上吸毒道路的现实说明,中国的现代化经济建设必须坚持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否则就要受到惩罚。社会文化环境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和造就人的摇篮,与人的发展息息相关。吸毒是一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常常是社会矛盾和社会环境阴暗面的衍生物。要遏制吸毒蔓延,必须大力净化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一种由政治、经济、法律、行政、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就业、民族、宗教等诸多因素构成的复合体,它对人的影响是一种全方位的综合作用,不可能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是,在诸多因素中,社会文化环境作为一种最活跃的因素,对于人的发展具有深刻、明显的作用。我们不能放任社会环境的恶化,因为,人的现代化是一切现代化的指向和目标。直面吸毒人群,我们还能面对社会环境中的大量阴暗面视而不见吗?也许下一个吸毒的就是你的朋友、家人甚至你的孩子!

接触不良群体

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必然和周围的个体互动,进行交往,并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朋友等关系。交友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交上一个好的朋友,可以对自己一生的工作和生活产生良好的影响;交上一个坏朋友,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前途,使自己的一生暗淡无光。在本书“1.2南京吸毒人群初吸状况”中,笔者描述了南京吸毒人群因为交友不慎而走上吸毒道路的问题。交友不慎也就是结交一些不良群体中的朋友,个案33和个案9道出了他们的感受:

(个案33)前段时间电视台来采访过我的,其实女孩子吸毒,很多都是和男朋友在一起染上的。男孩子呢,很多都是朋友害的。所以,我觉得,接触的人非常重要。(59)

(个案9)我的家在南京玄武区……其实呢,就是环境和人……我干到1997年、1998年,开餐饮和舞厅,当时这两个是连在一起的,餐饮以后都要去跳跳舞,三教九流的人都能接触到,然后对朋友吧,都很不错,她们就像回报一样的,给我一点。(60)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十几岁是“友年龄”并且容易出现人云亦云、缺乏主见的现象。这种相互影响在兴趣、爱好、观念、习惯相投的同学、朋友中尤其突出。这一年龄时期的最主要心理特点之一,是需要在同龄伙伴那里得到某种接纳,而这恰好是导致青少年不良交往的重要原因。最常见的是吸烟,往往会成为不良交往基本的、不可少的内容。如果这些青少年可以通过一些渠道得到毒品,则很容易从吸烟进一步演变为吸毒,成为一种群体越轨行为。因此,青少年之间的相互模仿、不良交往及其由此产生的“文化群倾向”是青少年走上吸毒道路的社会原因。一项在中国广西某县戒毒所和社区进行的访谈和小组讨论式调查研究发现,群体是影响吸毒者行为最重要的因素,几乎所有吸毒者第一次吸毒都有受同学、朋友或亲属的怂恿。(61)

从南京吸毒人群的构成来看,他们的职业身份是生活在南京的自由无业人员或(合法、非法)生意人,自由无业人员31例,合法生意人10例,非法生意人12例。

31例自由无业个案,从访谈资料来看,很多是在小学或者初中辍学以后就走入社会,过早进入社会也为他们接触到不良群体提供了最大的便利条件,加之家庭功能缺失,个案处在心理上的青春萌动期,充满着好奇、冒险和猎奇心理,自身辨别是非能力较弱,社会免疫力低下。他们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瞎混”、“在外面玩”,“接触一些乱七八糟的人”,出入歌舞厅、游戏厅、录像厅、影剧院、美容院、洗头房等诸多娱乐消费场所,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慢慢结识大量社会上的闲散无业人员,结成朋友或恋人,在兴趣、爱好、观念、习惯上和这些不良无业人员接近,逐渐形成一种朋辈群体。接触不良群体和接触不良社会环境是两个相伴而生的概念,两者之间相互影响:个案接触的社会环境影响着他们接触什么样的不良群体,而他们接触的朋辈群体又会决定他们接触什么样的社会文化环境。吸毒人群交往的不良朋辈群体是他们在一定社会环境下进行社会关系时结交的朋友群体。

对于爱情的渴望,让很多年轻人比较早地接触异性,谈起了恋爱,而就是异性恋人成为改变他们人生的关键人物:

(个案17 女 1976年生 高中)我老公是我同学的男朋友的朋友,正好那天他在她那玩,我也去的,就认识了。那个时候我在金鹰卖家具,正好从金鹰下班,就过去的,我们就认识了。认识以后呢,也不存在谁追谁,就是大家经常联络,就好起来了。当时我家老公什么都没干,当时知道他刚从浦口监狱出来,我也知道,但我本身并不在意。我觉得一个人好不好,并不能因为他坐过牢就怎么怎么样了。一开始我老公是抽花粉,我后来也搭上了。(62)

(个案24 女 1973年生 高中)我吸毒,主要和我谈的男朋友有关系。我是高中谈朋友的。高中的时候,我爸爸和叔叔在夫子庙开了店,我放暑假的时候,就到那边去打工,就认识了一个在夫子庙做生意的男孩子,他比我大8岁,我上学放学他接我,就一直保持关系,他当时已经不上学了,他读完初中,在解放电影院那边卖刨冰这些东西,认识他以后,接触了毒品。因为他在大连山坐过牢的,他就认识这些在外面混的人。他坐牢也是因为诈骗。那时候小,也不懂,就天天和他出去玩,一起跳舞、唱唱歌什么的,因为他一直对我蛮好的,而且那时候我是第一次和他谈朋友,就跟他在一起了。后来就结婚了,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的朋友把我们都搞上去了,因为这个事情,我们离婚的。是我先搞上去的(63)

令人瞠目结舌的是,笔者访谈的许多女性吸毒个案都结交了有违法犯罪行为的男性作为自己的男朋友,因为“男人不坏、女人不爱”。从社会互动理论来看,女性选择配偶的标准更趋感性,男性表现出来的男性气质和魅力成为他们心仪的主要理由。但这样的错误每每发生在这些个案吸毒女身上,值得深思。吸毒女性在选择终身伴侣上的标准和社会上的正常人存在很大差异,能够和违法犯罪人员恋爱并结成夫妻,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反传统的行为。她们之所以选择大量在社会上混的“活闹鬼”做自己的丈夫,充分体现了她们不肯吃苦、贪图享乐的价值取向,她们本身的文化程度较低,又没有正式工作,同时又不肯吃苦,想过正常人的生活,唯一可以努力去抓住的就是老公这根稻草。她们长期泡在社会的灰色环境中,在拜金主义的影响下,发现金钱比什么都重要,不管男人做什么,只要有能耐弄到钱,把钱给自己花,就是好老公。文化程度高、挣钱能力强的男人根本看不上她们,因此她们只有在择偶标准上舍弃一些传统的标准,反常规地选择违法犯罪人员成为他们的另一半。这些活闹鬼是一些整日在社会上偷鸡摸狗、寻衅滋事、长期越轨的人,他们通过违法犯罪等越轨行为和不良手段,能够获得一些金钱,但都是靠自己的性命和拼杀换来的,总有一天他们将面临法律的制裁。这些女性中,最极端的是个案49,她的老公被枪毙了。她讲述了这段经历:

(个案49)我老公常年在外面混,属于黑社会那种,有一次他和朋友吵了起来,他朋友也没给他面子,我老公就捅了他两刀,把他捅死了。后来我就骂我老公,我说你打一个正常人也就算了,你打一个吸粉的算什么,你神经病!后来我老公跑到福建被抓了回来,被打靶(枪毙)了。我和我老公在一起的时候接触到的都是黑社会打打杀杀的事情,有时他去帮别人讨债,要回来之后分成或者半分,他把拿到的钱都放在我这儿,我们钱最多时有200多万元,大部分都被我吸掉了(64)

这些吸毒女长期和“社会渣滓”混在一起,接触“黑社会打打杀杀的事情”,其实就是贪图享乐、好逸恶劳,没有任何是非观念,当老公离开自己以后,自己的生存出现危机,势必通过(非法)越轨行为谋生。社会中的女性贩毒、卖淫坐台问题和她们的这种价值取向不无关系。

与无业人员不同,10例合法生意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业,慢慢发达起来。但是,在他们做生意的过程中,不断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不同社会阶层,长期接触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由于生意上的应酬,出入各种娱乐场所和宾馆饭店,难免会接触三教九流的人。虽然这些生意人在社会中的城府较深,但是他们在长期与不良人群的互动和交往过程中,伴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不断恶化,他们也在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社会不良群体的影响。这种影响,很多是在谈生意的过程中,就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在与一些不良人群交往中,由于利益驱动,他们不得不和这些人长期交往,由此出现了问题,个案43的自述令人深思:

(个案43)那时候,事业很成功,有个朋友告诉我,这个东西有意思,自己也好奇。这个朋友,实际上是我们一个副总的弟弟,他老是到我这边来跟我借车子开,我有一个车。后来借得烦了,我就带他买了一辆面包车,他哥哥和我关系也很好,我就给他买了一辆五菱,4.2万元。他就经常过来,表示感谢还是什么,有的时候他吃粉的时候,就给我一点,说让我尝尝这个东西,他比我大,他45岁。我那时候还承包了天涯大酒店的餐厅,他经常到这边来(65)

因此,生意人选择了他们的社会身份,在社会身份的驱使下接触文化环境下的大量不良生意群体或无业群体,受到这些不良群体中的某些个人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因为业务往来、应酬带来的,也可能是纯粹私人交往,互动中一旦对方有吸毒行为,自身尝试和效仿的可能性比较大,个案44的吸毒经历就说明了这一点。影响个案44这个成功生意人的是他的客户——一个浙江大老板:

(个案44)我是今年的6月份,在一个朋友的生日聚会当中,这个朋友是我的一个客户,做生意的,浙江人,他是一个盖房子的大老板,当时在我这里租了7台塔吊,每个月的租金就是18.2万元。那天,他过生日,就在××饭店庆祝,我们在吃过饭闲聊的过程中,就接触了这个东西,很偶然。我都感觉,身不由己。因为我从小就有哮喘病,而且越来越厉害,他们就告诉我,吃这个东西会治好哮喘病,当时因为我喝了一点酒,哮喘就有点发作了,的确吃了以后,能治疗我的哮喘,第一次,我抽了几口,确实就不喘了。因为药对我来说是没有用的,整个就没有用,因为我也看了十几家医院。在2002年,我到新加坡去看我的两个叔叔,在那边从来没有发过哮喘,是跟气候有关系的。在海口也从来不发,唯独在南京。一到冬天,就发了(66)

与做生意的吸毒个案相比,非法生意人中的坐台女一部分是南下招工去特区以后,受到特区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一部分人是无业人员,先在社会中无所事事、“瞎玩”,慢慢了解了坐台这个行当,并进而在娱乐场所、桑拿按摩院坐台过程中接触到不良群体;贩毒者和开赌档的个案,有的是先在社会环境中摸爬滚打以后,发现了这方面的商机,在生意过程中,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其中吸毒者众多,只要与其中一两个交往,吸毒就“指日可待”。

笔者发现,不良群体对个体走上吸毒道路存在着一种学习模仿机制。毫无疑问,毒品使用是一种经由后天的学习模仿所习得的行为,它与遗传或先天的基因关系不大。在一个成员互动频繁、价值意识不良的群体中,成员无论在态度、观念还是行为上均可能以他人为参照体系,认识、判断和选择事物,并有意或无意地效仿同伴行为:

(个案15 男)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吧,1999年的夏天,那时候我职高还没有毕业,一次,到朋友家里面玩,他和我都住得很近,属于家门口的朋友。他就跟我讲这是什么东西,我当时听过,看都没有看过,他说这东西蛮好玩的,他叫我不要搞;那个时候不懂这个东西有害,也比较好奇。他先抽了,后来也不知道怎么搞的,我自己模仿他的样子,就尝了。尝了以后呢就是头昏,根本没有感觉到这东西的乐趣。回到家里面,就会想,人家都是感觉不错,我怎么回事?所以,以后就还想尝试一下,所以,就有想法,有时间就经常去搞这个东西,毕竟这个东西不是太贵,没什么事情,就和家人要零用钱,来买这个东西,也就几十块钱一个小包子。这段时间主要是跟着他吸。慢慢地接触这个圈子,认识的人就多了。大家经常在一起玩啊、哄啊,久而久之就慢慢沉沦下去了。(67)

走上吸毒道路的过程,是与不良群体交往的过程,也是慢慢融入不良群体的过程,并在不良群体的示范下学习模仿吸毒行为的过程。在他们越陷越深的过程中,吸毒人群也不断形成了一种群体亚文化,笔者称之为“吸毒亚文化”。在下一部分,笔者将重点探讨吸毒亚文化群问题,研究吸毒亚文化群的存在和吸毒人群成瘾(久吸不戒)的关系。

社会免疫过程缺失

人的社会化是人的社会行为的模塑过程。(68)社会化的意义在于:对于青少年身体的养育及其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传授,使青少年具备自立于社会的可能性;向青少年灌输各种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使青少年懂得在社会群体中生活的每一个社会角色都有其相应的社会行为规范。这些社会行为规范,是社会对个人的要求和期望,个人必须学习并遵守它,而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于个体遵守主流社会行为规范的教育将大大提高个人的社会免疫力。良好的社会规范和法律道德意识已经成为一个人抵御不良社会毒瘤和越轨行为的有力武器。因此,社会免疫过程就是增强个体接触或面对不良动机、不良思想、反社会价值观念、反社会行为时的防御能力,并通过教化在个体心灵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法律规范意识,并遵守各种社会法律规范。

美国心理学家弗兰肯指出,自由放任的社会,使青少年受到种种诱惑,为此,青年人需要有超人的自我控制本领。而青少年“自我控制本领”的形成首先建立在其良好的判断能力基础上的,所以,首先要强化社会的责任,而不能简单归责于青少年本人。(69)因此对于吸毒人群来说,他们缺乏家庭、学校和社会组织所进行的上述社会免疫过程,笔者把这种缺乏过程称为“社会免疫过程缺乏”。用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人从生下来到长大都要接种各种疫苗,定期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体检,从新生儿到幼儿园阶段、小学阶段、中学阶段、大学阶段、工作岗位坚持不断,以此来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如果发现疾病也可以对症治疗,让肌体恢复健康。

类比生理上的这个过程,吸毒人群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就明显缺乏家庭、学校和社会组织进行的社会免疫教育:学校教育,包括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是青少年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一个经过良好学校教育的个体能够成功实现基本社会化。但可悲的是,吸毒个案中,有30例个案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包括初中),其中,小学文化的个案有8例,众多吸毒者过早离开校园,在他们对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还没有任何意识之前就早早离开学校,即使学校在他们离校前进行了上述教育,他们也因为年龄小而无法理解和接受。吸毒人群的学校教育年限较短,8例没有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22例上过初中,即使在学校中也属于差生、后进生,学校教育的效果对他们来说其实很不明显,因此吸毒人群接受教育的过程主要在家庭中完成。但家庭教育由于种种上文论述的原因而缺失,就连最基本的家庭养育都存在问题。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个案有24例,其中职业高中的个案8例。职业高中对于学生的放任自流是近几年教育界开始重视的问题,职高学校的生源较差,教师素质不高,培养的学生直接指向工作岗位,职高学生有两年时间在一些指定单位实习,这种做法就为他们创造了足够大的自由空间。职业高中教育基本上让学生自由发展。16例高中及以上的吸毒个案也不是没有问题,他们大多在南京普通高中就读,只有2例考上大学,大部分都高考落榜,高中的应试教育更缺乏对他们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的教育。大部分吸毒者离开学校,都选择了待业、无业或者做生意,没有接触到社会组织,因此社会组织和机构对于他们的约束和行为规范的再培训过程是缺失的。所有吸毒个案都没有做过正式工作。

在社会上,缺乏必要社会免疫的个体,面对社会多元文化会感到无所适从。进入20世纪下半叶,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异质性以及纷繁复杂的文化差异,严重妨碍青少年的社会化。这种由多元、异质文化导致的矛盾冲突,在西方社会是非常突出的。尽管各国都有一种基本的价值观念体系作为主文化存在,但服务于不同党派、不同集团、不同阶层、不同政治,经济利益需要的多元、异质的文化却普遍地、大量地存在着。这些不同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向青少年的判断能力提出挑战,使他们的社会化陷入困难,并使他们对社会规范产生怀疑。社会化对于青少年是必要的,因为这些青少年对复杂信息的判断和选择能力较弱,需要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已经在人民群众中深深地扎下了根,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法律健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对于社会化尚未完成的青少年来说,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将成为他们社会化成功的一个障碍,而社会化的缺陷又将导致他们偏离社会规范,进而导致他们越轨行为频发。因此,社会免疫过程必不可少。

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社会化的缺陷,或者是因为错误的外界影响,或者是由于社会化进程中的脱节所致,这些负面影响阻碍了他们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内化过程,形成了他们不完全的社会化人格。社会文化环境的负面影响越多,青少年的社会化程度就越不完全,导致其违法犯罪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社会的责任在于要认识到社会文化环境对于造就人的重要作用,应该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有效地引导青少年走上积极向上的成长之路。

如何进行社会免疫呢?一个人适应、遵守、服从社会行为规范的过程,本身是艰难而有条件的。因此,为了促进这种社会化进程获得成功,使这些个案用社会规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社会除了要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用法律的形式加以约束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向青少年揭示确定的、科学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社会还应当向青少年系统灌输一种社会共有的思想信念和价值观念。这种灌输教育的目的,是为青少年塑造出思想和行为的潜在模式,并为之创造一个理想的精神境界。这种灌输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架构一种影响人们思想行为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这也正是一种狭义的社会文化。人的社会化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是社会化的稳定性和同质性。这种同质的社会化过程正适应青少年辨别能力和选择能力弱的特点,从而很容易使他们获得社会化的成功,并形成较强的社会免疫力。对于个体的社会免疫过程,实际上就是家庭、学校、社会对个体进行社会教化的过程,包括健康生活方式、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对良好修养及符合社会期望的正态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培养、社会规范和社会道德的习得,以及对社会不良行为和现象的抵制和预防教育,等等。希望家庭、学校、社会组织对个体进行的“社会免疫疫苗”接种能够成功。个体间的人格具有差异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在相应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之下,人格是一个人社会化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从吸毒人群早年大量其他成瘾习性来看,人格状况堪忧。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是其获得知识、生活技能、创造性和完善社会化的根本条件,具有长期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并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化的水平。因此人格教育任重道远,必须从小抓起。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2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