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的理念,在社会学的意义上,其实就是通过有效的组织架构和支持系统,通过无缝化的模式组合,让戒毒人员在社会适应、社区融合、减少社区歧视、获得康复资本并逐渐回归家庭和社区,最终康复。这个康复过程的理念,就是通过社会学“社会关系重建”的理念使戒毒者个人与家庭、社区(社区之家、社区支持服务机构、康复中心等)、禁毒社工、专业社区医疗机构、社区就业安置点建立长期的关系,形成一个有效的康复系统,构建康复的社区文化,减少社会歧视,让他们能够尽快回归社会。

因此,基于“生理—心理—社会”的治疗理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和思路要从“社会关系重建”的康复社会学理念中来寻找。在今天的中国,尽管“社区康复”已经列入了四大戒毒形式,但内容是空的,如何依托康复社会学的“社会关系重建”理念来帮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是一个很艰辛的新问题,目前国内仅仅以贵州的“阳光工程”为典型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就业安置”工作部署,试图通过“就业安置”这一突破口,来探索“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长效机制”,其效果尚缺乏充分论证与长期的实践检验。中国的“社会关系重建”的康复社会学理念还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成瘾康复的过程,形象地来说是一次物质世界和精神文化世界的二元世界旅程,是从成瘾文化世界走向康复文化世界的过程。而个人曾经经历的沉重的历史包袱将可能延缓或阻碍这个旅程。身体、情感和文化的康复过程就像治愈一个满身伤病的病人,病人的个人和家庭康复经历,有助康复过程更好地在更多的社区中传播。康复具有传染性。成瘾和康复之间的转换是人际间互动的结果,而非个体独自实现的。但不同于成瘾的状况,康复的过程是受欢迎的过程,而成瘾是传染的过程。康复更形成于邻里关系、社会工作机构(如学校、工作场所)、社区或那些提供康复的文化氛围中。致力于康复的戒毒人员会把希望传递给那些依然深陷毒瘾中的吸毒者。在人际中传递的康复信息不仅对于康复项目的提供者来说大有裨益,对于康复人员来说也很有好处。康复理念的推广和被大家所知,以及社区里康复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在社区中从事康复服务的人数)是社区康复资本最核心的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可以更好地动员当地社区资源来支持戒毒者个体和家庭来开始实施康复计划。长期康复的效果与成瘾治疗、康复导向的互助社区、同伴康复支持组的参与度有关,而这个参与度指标影响着社区康复资本的出现、可获得性、范围及深度。

社区康复提供方的康复计划的密度,在战略上能够通过举办定期康复庆祝典礼、表彰社区康复提供方的优秀代表、培训康复积极分子和康复教练,以及提供康复导向的针对戒毒人员的讲故事方法训练等途径来实现。社区康复资本在战略上可以通过培育一些宗教性的、灵魂指向的互助组、康复支持小组、同伴康复支持服务项目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支持那些康复导向的积极分子的活动,来更新社区的思想和意识(信仰、态度、政策、康复成功的可见性)。在战略上,扩大康复支持机构和发展充满生机的康复文化,能够产生许多重要的结果:第一,自然康复的比例在增加——就包括那些成瘾程度不深、经历不复杂且没有参加过成瘾治疗的成瘾者;第二,增加那些接受过戒毒治疗和加入过康复互助组织且康复资本较低的戒毒人员的保持率和康复率。新的康复运动的出现,新的康复机构的出现,以及在全国出现的康复文化的发展,更新了人们对社区康复的观念。社区的邻里关系或整个社区被毒品文化侵蚀的观念要通过社区层面重新注入康复理念来实现改变。一种整合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康复干预工作,需要在一个相当长的阶段,通过不断整合预防、早期干预、治疗、康复支持以及健康和康复计划来实现。这个过程将包括搭建急性治疗模式和关注戒毒人员整体生态环境的公共健康模式。对于成瘾治疗的提供者,要将传统关注个体的医疗干预模式和康复理念指引下的社区发展和文化复兴战略结合起来。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2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