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3000余年,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更加久远。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了丰富的原始医药经验。如《史纪纲要》中有“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的记载。

从夏朝至春秋时期,祖先已经学会组合汤剂治病,医生开始分工,有了中医的初步医学理论。至汉代,以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的著成为标志,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学术体系形成。

从晋代至唐代是中医学实用经验扩张发展阶段。表现为以实践为主的临床医药著作大量涌现,包括了许多专科著作也纷纷出现,主要内容为临证方药。这一注重临证实效的思想贯穿了中医学的始终。

经过晋唐时期数百年的实践经验积累与方药的荟萃,宋元时期进行了一系列的学术理论总结与探索。代表性的书籍有宋代官修的《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两书中有大量的理论陈述和分析。在理论探讨过程中,出现了学派争鸣和各家学说。

及至明清时期温病学说出现时,中医学达到了高度成熟与完善。同时,中药学得到空前的发展,标志性的著作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和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

西方医学是完全不同于祖国医学的一种医学文化模式。明代开始传入中国,鸦片战争后开始大规模发展传播,然后,出现了中西医的冲突与交汇。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4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