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劳是以脏腑亏损,气血阳阴衰虚,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损证候的总称。虚劳是中医内科涉及范围最广的病证,凡多种疾病久病不复致虚,发展至严重阶段,以脏腑气血阴阳亏损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均属于本病证的范围。

病因

中医病因学是研究致病因素的性质、致病特点及其临床表现的系统理论。具体就虚劳而言,《理虚元鉴•虚证有六因》记载:“有先天之因,有后天之因,有外感之因,有境遇之因,有医药之因。”具体分述之,可以归纳为5种主要病因:

(一) 先天不足,体弱多病:因父母体衰,孕育失养,或生后喂养失当,均可导致先天不足,体质薄弱,不仅易于患病,而且病后易于久虚不复,使脏腑气血阴阳亏虚日甚,成为虚劳。

(二) 过度劳累,积劳成疾:劳力、劳神或房劳过度,日久成损成疾。具体体现在:长期劳作,不得休息,形体劳倦日久,损伤脏腑,以脾脏为先;或忧郁思虑不得解,所欲未遂等劳伤心神,易使心失所养,脾失健运,心脾损伤,气血亏虚成劳。或早婚多育,房劳过度等,耗伤肾精,使肾精亏虚,肾气不足,久则阴阳亏损。

(三) 饮食失宜,久伤脾胃:长期暴饮暴食,饥饱失常,饮食无时,食有偏嗜,营养不良,饮酒过度等原因,均会导致脾胃损伤,不能化生水谷精微,气血生化无源,脏腑经络失于濡养,日久形成虚劳。

(四) 大病或产后失于调理,久病迁延不愈:大病,邪实正虚,损伤脏腑,耗伤气血,正气不复,加之病后失于调养,则易发展成劳。久病迁延失治,日久不愈,病情转变日深,耗损人体的气血阴阳,或产后失于调理,正虚难复,均可演变为虚劳。

(五) 失治误治,耗气伤精:由于漏诊误诊,或治法、用药不当,以致阴精或阳气受损,从而导致虚劳。

总之,先天与后天的多种病因均可引起脏腑气血阴阳的亏虚,日久不复,成为虚劳。

病机

致病因素虽然有多种,但是不外乎人体本身正气和致病邪气两个方面,因此,虚劳的发生是一定条件下正邪交锋的反映与结果。病机亦无外乎五脏邪正盛衰日久、气血阴阳亏虚不复。

虚劳既有因虚致病,因病成劳,又有因病致虚,久虚不复成劳。病变涉及五脏,而其病理性质主要为气、血、阴、阳的亏损。由于虚损的病因不一,往往首先导致某一脏气、血、阴、阳的亏损,但由于五脏互关,气血同源,阴阳互根,所以在病变过程中常相互影响。一脏受损,累及它脏,气虚不能生血,血虚无以生气,气虚者,日久阳也渐衰,血虚者,日久阴也不足,阳损日久,累及于阴,阴虚日久,累及于阳,以致病势日渐发展,而病情趋于复杂。

五脏受涉有其特点,尤以涉及先后天之本的脾肾为主。同时,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脏腑组织以五脏为中心,以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各脏腑不仅有各自的生理功能,而且脏与脏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协同发挥作用。正因为五脏有相互资生和制约的整体关系,因此脾肾二脏受损,在病理情况下可以向其他脏器互为影响转化。故《难经》有“上损及下,下损及上”的论点。因为虚劳的成因不一,损伤的脏器各有不同,相互之间的影响转化也因此而异,如《医宗金鉴》说:“阳虚外寒损肺经,阴虚内热从肾损,饮食劳倦自脾成。”另外,当波及多脏时,仍有主次之分,亦有始终仅见某一脏器病变,而不变及它脏者。

五脏属于充满精气的实体性器官,气血阴阳是构成和维持五脏功能活动的基本物质。从阴阳气血的损虚与五脏病变的关系来看,虽然五脏各有阴阳气血,但在生理和病理方面,尚有各自的特殊性,各个脏器中的气血阴阳物质结构不尽相同,有的是气、血、阴、阳并重,有的以气、阴为主,有的以气、阳为主。因此,五脏阴阳气血的损伤,也各有不同的重点。一般而言,气虚以肺、脾为主,但重病者每可影响心、肾;血虚以心、肝为主,并与脾之化源不足有关;阴虚以肾、肝、肺为主,涉及心、胃;阳虚以脾、肾为主,重者每易影响到心。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改善肿瘤恶液质患者的生活质量,例如中药代赭石可以强化生长素信号,继而改善恶心、厌食、乏力等肿瘤或化疗相关的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复方中药的作用靶点是多个位点,其活性成分的研究与鉴定可以揭示出更多生物与制药方面的新发现。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4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