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的MRI检查无特殊要求,但需注意去除患者的金属异物,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禁止行MRI检查。由于颅-颈交界及颈-胸交界处的形态个体差异较大,在进行颈部的MRI检查时应选择适合的线圈进行扫描,以取得最佳的图像质量。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的检查以表面线圈较适合。最常用的成像平面为横断面,采用自旋回波序列,常规作T1及T2加权成像,扫描层厚应小于5mm。T2加权应尽量采用多回波成像,以便更好地显示病变的信号变化规律。甲状旁腺腺瘤多为富血管病变,应增强扫描。
不规则或分叶状软组织信号并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提示甲状腺恶性肿瘤
累及颈静脉时,可见血管闭塞。颈部血管在通畅时可出现流空现象。MRI增强扫描甲状腺癌呈不规则强化。甲状腺淋巴瘤可单发或多发,偶为弥漫性甲状腺肿大,对周围组织结构大多呈压迫改变,较少为浸润改变,钙化及坏死较少见。增强后扫描亦为不规则强化。甲状腺恶性肿瘤在T1加权图像上可以是稍高、稍低信号或等信号。部分肿瘤由于出血,T1加权图像上可以是高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常为不均匀的高信号。在MRI图像上还可以确定周围淋巴结转移与否,当淋巴结超过1.5cm时,提示肿瘤转移,T1加权和T2加权图像均可清楚显示。在T1加权图像上转移淋巴结的信号低于周围脂肪组织信号,T2加权图像上,当TE超过70毫秒时,淋巴结信号高于脂肪组织信号。
在T1加权图像上,肿瘤往往呈低信号、稍高信号或等信号,T2加权图像上则呈不均匀之高信号。无论是T1加权像还是T2加权像,肿瘤边缘均模糊,形状和信号不均匀是甲状腺癌的重要特征;肿瘤周围出现不完整包膜样低信号影是甲状腺癌的特异性表现。当甲状腺恶性肿瘤较小,呈小结节状或与多发结节并存时,CT和MRI诊断都有一定困难,此时应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如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FDG-PET)],综合作出诊断。
甲状腺良性肿瘤表现为边缘光整而信号均匀的孤立结节
增强后扫描呈均匀强化。在T1加权图像上表现为低信号或近似等信号,T2加权图像上为高信号。有时由于腺瘤亚急性出血,T1加权图像可呈高信号。腺瘤内有出血,其T1加权像也为高信号时,需与甲状腺胶样囊肿鉴别,但出血逐渐吸收,病灶信号可以不均匀。
非胶样囊肿T1加权图像为低信号,T2加权图像为高信号。出血性非胶样囊肿T1加权图像也可为高信号,在这些病例中,经常可观察到T2加权图像上囊肿边缘环形低信号影,为含铁血黄素沉积所致。胶样囊肿在MRI图像上有特征性表现,T1和T2加权图像均为高信号。一般T2加权图像上无边缘环形低信号,此点可与出血性囊肿鉴别。
MRI鉴别结节性与弥漫性甲状腺肿
结节性甲状腺肿表现为双侧甲状腺弥漫增大,其内可见多发或单发结节状信号异常区,在T1、T2加权图像上均为不均匀局灶性高低混杂信号。退行性囊变在T2加权图像上表现为高于甲状腺组织的信号。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亦可引起甲状腺结节状肿大,一般结节较大,其T1、T2加权图像上信号均匀一致。
弥漫性甲状腺肿时,MRI平扫表现为双侧甲状腺弥漫增大,边缘清楚,信号均匀,增强后为均匀轻度强化。Graves病在MRI T1和T2加权图像上为均匀的高信号。由于血运丰富、小血管扩张,在肿大的甲状腺实质内可显示多个血管流空信号区。有时还可看到多发粗带状结构横穿甲状腺实质,T1和T2加权图像上均为低信号,代表围绕小叶的纤维间隔。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在平扫时亦呈弥漫增大,但其内部信号不甚均匀,增强后呈片状不均匀强化。在T1加权图像上表现为分叶状边缘清楚的低信号,T2加权图像上信号增高,其肿大的甲状腺实质内可见T1、T2加权图像均为条状低信号的纤维索条。
MRI诊断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MRI平扫,多数病例显示两侧多条眼外肌增粗,其中以下直肌和内直肌增粗最为常见,而上直肌和外直肌受累较轻。少数病例表现为单侧一条或多条眼外肌增粗。眼外肌增粗可达正常体积的3~8倍,一般以肌腹增粗为主。增强后可有不同程度的强化。部分病例因眼外肌肥厚的长期压迫可致眼眶骨壁侵蚀、球后间隙及眼睑内的脂肪常增多,眼球突出度增加。少数病例可见视神经增粗、泪腺增大。
MRI成像有助于明确哪些眼外肌受累和鉴别眶尖肿块。在T1加权图像上,增粗的眼外肌的信号强度与正常眼外肌相比呈等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其信号强度与眶内脂肪相仿。除眶内恶性肿瘤和血肿外,这种信号变化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眼外肌肥厚者无明显差别。MRI对显示眶尖区域视神经受压和视神经改变优于CT,但应注意与下列疾病鉴别:①特发性炎性假瘤(肌炎型):MRI示肌腹与肌腱均肥大,而突眼性甲状腺肿主要是肌腹肥大。②动脉和静脉血管畸形(硬脑膜AVM)或颈动脉海绵窦瘘:本病分流量较大时可引起所有眼外肌弥漫均匀性肥厚,MRI显示受累眼眶的眼上静脉扩张以及临床表现为搏动性突眼是两者重要的鉴别点。另外,眼眶恶性肿瘤(转移瘤、淋巴瘤、白血病、横纹肌肉瘤)、淋巴血管瘤、血肿、外伤、眶尖肿块和蜂窝织炎以及肢端肥大症等均可引起眼外肌肥厚,应结合有关CT和MRI表现以及临床资料加以区别。
MRI鉴别甲状旁腺病变
甲状旁腺腺瘤
MRI可检出71%~78%的甲状旁腺腺瘤,其检出率较CT高10%左右。MRI检查是甲状旁腺腺瘤有效的检查方法,在Tl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为高信号。临床上多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较明确的情况下行影像学检查,针对甲状旁腺腺瘤和增生,多采用薄层扫描,以利于小病灶的显示。甲状旁腺腺瘤在MRI上位于一侧甲状腺的后方,气管的后外方,食管的外侧,呈软组织信号影,边界清楚,增强后扫描多有明显的增强表现。腺瘤较大时,内部发生坏死,可见中央部分不规则无增强区。部分病例还可在肿块的边缘部分出现不规则性增强区。
影像检查阴性并不能排除甲状旁腺腺瘤的可能,因为甲状旁腺,特别是下甲状旁腺常常异位。由于下甲状旁腺在胚胎发育时与胸腺一起下降,因此最常见的异位甲状旁腺腺瘤位于胸腺内,其他常见的异位部位有气管食管沟、颈动脉鞘、甲状腺内、主肺动脉窗,甚至可异位至口咽或鼻咽部。核素扫描被认为是检出异位甲状旁腺腺瘤的最佳检查方法,但必须在平面显像的同时结合SPECT的横断面显像,以排除其他腺体显像的干扰。超声及超声定位下的穿刺活检对异位于甲状腺内的甲状旁腺腺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经甲状腺上、下动脉及乳内动脉造影,能确定肿瘤或增生的部位和大小,95%的甲状旁腺腺瘤呈明显的肿瘤显色。
甲状旁腺增生
薄层扫描以及良好的增强能使更小的腺体得以显示。腺体的增大程度多不一致,一般以某一个增大为主,此时应仔细检查和观察,以便与腺瘤鉴别。除上述甲状旁腺的影像学表现外,还可见由此引起的多发肾结石、肾脏钙化及骨骼的改变。在疑有甲状旁腺增生和腺瘤的病例,如有肾脏和骨骼的改变,也有助于诊断和鉴别。
甲状旁腺腺癌
MRI检查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直径大于1cm者多能显示,但在无局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情况下,很难与甲状旁腺腺瘤鉴别。肿块较大时可压迫或侵犯邻近的结构,如气管等。局部淋巴结转移可同时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