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子痰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94.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中医男科诊断治疗学》(曹开镛.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制定。

中医诊断:子痰系由肝肾阴亏,痰湿乘虚入络,凝于肾子而生。以附睾肿大,硬结触痛,溃后流脓清稀,形成瘘管为特征。辨证要点:

  1. 辨虚实:肝肾亏虚,营血不足是本病发生之本,痰湿壅结是本病之标,早期多为本虚标实;后期出现气血亏虚,可见乏力头晕,面色不华,舌淡苔白,脉细弱。
  2. 审寒热:早期以寒证为主,可见睾丸肿痛,阴囊部怕冷,舌淡,苔白腻,脉沉缓;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等虚热之候,或寒热错杂。

辨证标准

  1. 湿痰证:主症:①肾子酸胀隐痛;②附睾硬结,子系呈条索状肿硬。次症:①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②苔薄;③脉滑。
  2. 阴虚内热证:主症:①肾子与阴囊皮肤粘连,色转黯红,酿脓时有轻微波动;②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次症:①午后潮热,盗汗;②倦怠,颧红。
  3. 阳虚痰凝证:主症:①肾子酸胀隐痛,附睾硬结不消,或溃后疮口久不愈合;②肢冷畏寒;③肾子阴冷。次症:①面色淡白;②腰酸肢软;③舌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弱无力。

凡具备主症与次症1项者可诊断。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6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