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睾炎是致病菌侵入附睾而引起的炎症,是阴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临床按其发病特点有急性、慢性之分;按其感染性质的不同有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如附睾结核等)之别。本节主要讨论非特异性附睾炎。

本病多见于20~40岁的中青年,常继发于前列腺炎、精囊炎或尿道炎,容易伴发睾丸炎。由于附睾炎和睾丸炎常同时发病,不易区分,临床上又统称为睾丸、附睾炎。

中医称睾丸、附睾为“肾子”。附睾炎属于中医学“子痈”的范畴。

临床诊断

辨病诊断

急性附睾炎

  1. 临床表现:附睾炎常于某次剧烈运动或性交后发生,有下尿路手术导尿史及局部感染病史,突发阴囊内肿痛,疼痛剧烈,立位时加重,可放射至腹股沟、下腹部甚至腰部。附睾非常敏感,局部迅速肿大,有时在3~4小时内肿大1倍,伴寒战、发热等全身症状及膀胱激惹症状。
  2. 体征:患侧阴囊皮肤红肿,附睾肿大,有明显压痛,有时伴鞘膜积液,重者精索增粗,有压痛。如炎症浸润范围较广,蔓延至睾丸时,睾丸与附睾界限不清,局部肿硬显著,为附睾、睾丸炎。若有脓肿形成,则局部有波动感,可自行穿破,形成漏管。有时尿道有分泌物,前列腺有相应的炎性改变。
  3.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血常规检查示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若有尿道分泌物,做涂片检查可发现相应的细菌,小便常规检查可异常或正常。B超检查可发现附睾增大。

慢性附睾炎

  1. 临床表现:有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或急性附睾炎病史,阴囊内疼痛、坠胀不适,疼痛放射至下腹部及股部,有时可急性发作。
  2. 体征:附睾轻度肿大、变硬,并有硬结,局部有轻压痛,同侧输精管增粗。
  3.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并发慢性前列腺炎时,尿常规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白细胞每高倍视野超过5~10个,卵磷脂小体减少。对附睾行B超检查有助于诊断。

辨证诊断

热毒蕴结型:

  1. 临床表现:附睾肿胀疼痛,恶寒,发热,口干,口苦,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心烦。舌质红,苔黄,脉洪数。
  2. 辨证要点:附睾肿胀疼痛,恶寒,发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湿热下注型:

  1. 临床表现:睾丸肿胀、疼痛,阴囊潮湿,大便不畅,胸脘痞闷。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2. 辨证要点:睾丸肿胀、疼痛,阴囊潮湿。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寒湿凝滞型:

  1. 临床表现:睾丸疼痛,遇寒加重,得热则减,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质淡,苔白腻,脉紧。
  2. 辨证要点:睾丸疼痛,遇寒加重,得热则减。舌淡,苔白,脉紧。

气滞血瘀型:

  1. 临床表现:睾丸疼痛,牵及少腹,每遇情志刺激而加重,伴胸胁疼痛,善太息。舌淡,苔白,脉弦。
  2. 辨证要点:睾丸疼痛,每遇情志刺激而加重。舌淡,苔白,脉弦。

鉴别诊断

睾丸扭转:本病多发生于儿童,有剧烈活动等诱因,疼痛剧烈,精索呈麻绳状扭曲。扪诊附睾不在正常位置,而在睾丸的前面、侧面或上方。放射性核素睾丸扫描显示扭转侧血流灌注降低。

急性淋菌性睾丸炎:本病有不洁性交史及急性淋病的临床表现,如尿频、尿急、尿痛及较多尿道分泌物,尿道脓液涂片染色检查可发现多核白细胞中有革兰阴性双球菌。

附睾结核:附睾结核即附睾结核,有结核病史及结核病症状,如低热、盗汗等,多为慢性,附睾逐渐增大,压痛不明显,病灶常与阴囊壁层粘连,或有脓肿、窦道形成,输精管增粗或形成串珠状结节,前列腺及精囊也有结核病灶,无菌性脓尿及结核菌浓缩检查和培养阳性均可确诊。

阴囊内丝虫病:本病表现为阴囊局部疼痛且附睾肿胀,有结节,有居住于丝虫流行区及丝虫感染史,精索增厚,迂曲扩张,可并发鞘膜积液,夜间采血可查到微丝蚴。

睾丸肿瘤:发病突然的睾丸肿瘤亦有阴囊内疼痛,但肿瘤侧睾丸肿大,质地坚硬如石,沉重感明显,正常睾丸感觉消失,常不易摸到附睾,透光试验阴性。淋巴管造影术可能见到腹股沟淋巴结直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出现充盈缺损,胸部X线摄片可见肺内有数目不等、大小不一的“棉花球”样阴影。

睾丸外伤:本病有明显外伤史,局部疼痛剧烈,可放射到下腹部、腰部或上腹部,重者可发生痛性休克。检查可见阴囊肿胀,皮肤青紫瘀血,睾丸肿大坚硬,触痛明显,阴囊沉重,透光试验阴性,穿刺可见鲜血或褐色陈旧血。

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本病有流行性腮腺炎病史,一般无尿路症状,小便检查无脓球和细菌。

治疗

提高临床疗效的思路提示:

及早使用抗生素:诊断一旦明确,尤其对急性附睾炎,应遵循及时、足量、敏感的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有效缩短病程,防止出现附睾结节。

明辨虚实寒热:一般而言,急性子痈多属热证、实证,慢性子痈多属本虚标实。辨证时除观察全身情况外,更要重视局部情况,辨局部的疼痛情况,观察脓液的状况。如疼痛较剧,局限于一处,伴有红肿灼热者属实证、热证;疼痛轻微,肿大缓慢,皮色不变,属虚证、寒证。脓液稠厚,有腥味,表明正气盛;脓液稀薄无味,则表明气血亏虚。

注重外治:本病发病部位表浅,外治疗法可直接作用于患处,起效迅速。《理渝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本病的外治亦应符合辨证论治的原则。急性期多为湿热瘀阻致病,外治药物可选用大黄、黄柏、苦参、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败酱、冰片、丹参、赤芍、血竭、桃仁、红花等单味药以及四黄膏、金黄膏、如意金黄散等复方药物,通过外敷、外洗、中药离子导入等方法作用于患处,可迅速改善症状,缓解红肿疼痛。慢性期有附睾结节形成,中医认为多为寒湿痰凝所致,可选用小茴香、肉桂、吴茱萸、军姜、胡椒等单味药及冲和膏、阳和膏、回阳玉龙膏等复方药通过热敷、外洗、坐浴等方法,以温经散结、化瘀止痛,不但对于附睾结节疼痛者有明显的止痛效果,而且对于结节本身的消散、吸收亦有较好的作用。

重视并发症的处理:男性生殖系统与泌尿系统在解剖学及功能学上是密切相关的两个系统,泌尿系感染与生殖系统感染常同时并存,互为因果,同时生殖系统各器官之间的联系亦非常紧密,病原体可以顺着精道和尿道在各器官之间互相传播,这些均成为感染迁延不愈的原因。本病常和精囊炎、尿道炎和前列腺炎等病同时存在,故治疗上在针对主病的同时亦需兼顾他病。

中医内治法

1)热毒蕴结型

  1.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2. 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
  3. 金银花30g,炒穿山甲6g,皂角刺10g,连翘30g,浙贝母10g,蒲公英20g,土茯苓20g,生大黄10g,野菊花30g,天花粉12g,赤芍10g,生甘草6g。

2)湿热下注型

  1.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散结。
  2.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3. 龙胆草10g,栀子10g,黄芩12g,车前子30g,生地黄15g,生薏苡仁30g,滑石30g,泽泻12g,金银花20g,连翘15g。

3)寒湿凝滞型

  1. 治法: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2. 方药:天台乌药散加减。
  3. 乌药10g,小茴香6g,吴茱萸5g,荔枝核10g,醋延胡索15g,青皮6g,当归尾15g,川芎10g。

4)气滞血瘀型

  1. 治法:疏肝理气,化瘀止痛。
  2. 方药:化瘀煎加失笑散。
  3. 川牛膝10g,三棱10g,莪术15g,丹参15g,当归10g,黄芪20g,三七5g,五灵脂10g,蒲黄10g。

中医外治法

1)药物外治:

①急性附睾炎

  1. A.脓未成者,用金黄膏外敷,也可用马鞭草叶捣烂,和蜜糖适量,调匀后敷贴患处;脓成者可切开排脓,并用八二丹或九一丹药线引流,以金黄膏贴盖;脓已尽者用生肌散或生肌白玉膏外敷。
  2. B.用玉枢丹2份,田七1份,共研细末,用醋调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以清热解毒消肿。
  3. C.青黛、大黄末调水外敷患处以清热解毒。
  4. D.生大黄、大枣(去核)、鲜生姜(去皮)各60g,共捣如泥,敷贴阴囊。每日换一次,可解毒消肿。
  5. E.青黛30g,芒硝60g,两药研细、拌匀,加适量面粉,用开水调和,敷在肿大的阴囊上以解毒消肿。

②慢性附睾炎

  1. A.冲和膏外敷以温经通络散结。
  2. B.睾丸冷痛者,用小茴香60g、荔枝核15g、大青盐60g炒热,置布袋内,局部热敷,以温经散寒止痛。
  3. C.小茴香30g,干姜30g,四季葱60g,净黄土120g,大曲酒45mL。先将小茴香和干姜碾成细末,四季葱捣烂、绞汁,再将黄土入锅内炒至褐色时,倒入小茴香、干姜细末同炒,待闻到香气扑鼻时,倒入葱汁和酒,拌炒片刻即取出备用。用纱布4层托药,对准痛处先熏片刻,待不烫时敷于阴囊外面,静卧勿动,待不痛时则去掉敷药。有温经散寒止痛的功效。
  4. D.胡椒7~11粒研末,加面粉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或隔日外敷1次,5次为1疗程,可温经止痛。

2)坐浴疗法:

  1. 橘叶15g,红花10g。煎汤待温坐浴,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
  2. 鱼腥草60g,水煎后趁温淋洗阴部,每日1次。

3)泉水浴法:取单纯温泉或氧泉,水温为39℃,坐浴,每日1次,20次为1疗程。用于慢性附睾炎。

4)针灸治疗:

  1. 针灸:针刺三阴交、足三里、关元、曲骨、行间以清热、解毒、止痛,均用泻法。或取患侧阳池穴,上置绿豆大艾炷,连灸3壮,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2. 耳针取穴:外生殖器、肾、肝、上屏间。强刺激,留针30~60分钟,间歇运针,每天针1~2次以通络止痛。
  3. 电针:取穴中极、曲骨、归来、肾俞、足三里、八髎、三阴交、大敦、行间。

针法:躯干用脉冲电流,四肢用感应电流,每日1次,每次30~40分钟。用于急、慢性附睾炎。

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1)急性附睾炎

  1. 复方新诺明片:每次2片,每日2次,口服。
  2. 诺氟沙星片:每次200mg,每日3次,口服。
  3. 环丙沙星:每次500mg,每日2次,口服;或每次20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
  4. 氧氟沙星:每次0.2g,每日2~3次;或每次20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
  5. 庆大霉素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8万U,每日2次。
  6. 头孢氨苄胶囊:每次500mg,每日3~4次。
  7. 头孢唑啉钠注射液:4~6g,静脉滴注,每日1次。
  8. 头孢拉定:每次2g,静脉注射,每日2次。

如局部肿痛剧烈或合并高热不退者,可短时间使用激素,一般不超过3天,能较快地缓解病情,并对防止附睾结节的出现有一定帮助。常用地塞米松5~10mg,氢化可的松100~200mg加入液体中静滴。

2)慢性附睾炎:可适当使用抗生素,但效果不明显。慢性附睾炎多同时伴见慢性前列腺炎,可采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方法,如口服米诺环素,每次0.1g,每日2次;多西环素,每次0.1g,每日2次,连服7天。再结合热水坐浴、前列腺按摩。对于附睾局部也可做小檗碱或新霉素离子透入,如果慢性附睾炎多次反复发作,可考虑做附睾切除以彻底治疗。

理疗

  1. 小檗碱离子导入法。病人大便后用1%小檗碱20mL灌肠,然后以此药浸湿纱布置于会阴部,并连接在直流理疗器的阳极上,阴极敷于耻骨上,每次20分钟,每日1次,每10次为1个疗程。
  2. 超短波疗法。板状电极于患侧阴囊前后对置,间隙1.5~2cm,微热量,10~15分钟,每日1次,10~20次为1疗程。急、慢性均可应用。
  3. 频谱治疗仪、远红外线、紫外线照射、磁疗等均可酌情选用。

手术治疗

附睾炎多采用药物治疗,但急性附睾炎可累及睾丸或影响血运,部分导致睾丸缺血、萎缩,甚至以后影响生育。所以,部分患者应及时配合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急性附睾炎的手术指征可分为绝对指征和相对指征。绝对指征包括脓肿已形成或严重附睾炎引起的睾丸缺血,尤其对单睾患者,如阴囊固定,或疼痛剧烈伴有高热,表示已经化脓或有化脓趋势,应立即手术。相对性指征为急性附睾炎经有效药物治疗48小时后病情仍然恶化,且炎性肿块持续时间较长,经B超、多普勒检查和同位素扫描发现附睾肿大和睾丸缺血等并发症。

2)手术方法:急性附睾炎常选择下列两种手术方法:

  1. 附睾、精索外膜切开术:是控制症状、降低附睾及精索内压力和保护睾丸血运的基本方法。在局部或脊髓腔内麻醉下做阴囊切口,深达睾丸壁层鞘膜。切开后,在鞘膜腔内常可见纤维蛋白性渗出液,这时可将附睾外膜从头端到尾部纵行切开,不要切得太深,以免伤及附睾管,也可每隔0.5cm做一横切口,多处切开。精索粗硬者应将其外膜全层切开达正常处。
  2. 睾丸、附睾切除术:属于破坏性手术,只有在睾丸已经坏死或化脓,形成经久不愈的皮肤瘘时才施行。对于慢性附睾炎反复发作形成的硬结,如患者没有生育要求,可行附睾结节切除术。

中医专方选介

神圣代针散:当归12g,川芎、白芷、红花、连翘各10g,防风、甘草、细辛,没药、乳香各6g。水煎200mL,分3次口服。治疗9例急性附睾炎及2例睾丸炎,症状均迅速好转,一般用药1~2天体温即下降,红肿、疼痛缓解,3~5天痊愈,没有发生化脓及睾丸萎缩的病例。[殷慕道,等.神圣代针散治疗急性附睾炎和睾丸炎11例报道.中医杂志.1960(1):32]

加味枸橘汤:柴胡、赤芍、川楝子、龙胆草各10g,荔枝核、广橘核、泽泻各12g,茵陈20g,秦艽、车前子各15g,生甘草6g。急性期加知母、黄柏各12g;慢性期去龙胆草、车前子、泽泻,加三棱12g,小茴香10g,瓦楞子30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附睾炎16例,结果:痊愈9例,有效7例。[祝柏芳.加味枸橘汤治疗附睾炎16例.湖北中医杂志.1988(6):22]

大补阴丸加味:黄柏、熟地黄各15g,知母、龟甲各12g,猪脊髓1匙(蒸熟兑服),金银花30g,荔枝核20g。睾丸肿大而痛者,加玄参30g,海藻15g,丹皮5g;胀痛甚者加橘核15g,微痛者加赤芍12g,生甘草6g;少腹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索各6g;肿痛硬结者,加海藻15g,川楝子20g;发热者加败酱30g。治疗附睾炎18例,全部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双侧附睾睾丸大小正常),疗程5~35天。[周剑平.大补阴丸加味治疗附睾炎18例.浙江中医杂志.1985(11):495]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1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