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①自然咳痰法:留取前刷牙,用清水漱口3次(或硼酸漱口),以除去口腔内大部分杂菌,之后先深吸气,再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液吐至一次性无菌痰杯(痰培养适用)或专用蜡浸小纸盒(抗酸杆菌涂片适用)内,盖好盖子。如果患者痰液较深,或者黏稠难于咳出时,可采用3%~5%的NaCl溶液(气道刺激高反应的患者如哮喘,不宜使用)、氯化铵溶液、N-乙酰-L-半胱氨酸溶液进行雾化吸入,以帮助排痰。最佳痰液采集量为2~10ml,最低不能少于1ml。②特殊取痰法:由临床医生采集,根据方法的不同,主要有:纤支镜抽吸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直接从肺部感染病灶获取支气管分泌物,操作较为安全。用支气管镜可直接在病灶部位采集高浓度的感染病原菌,但也不能完全避免咽喉部正常菌群污染。防污染保护套下采集的样本具有较大价值,常用的采集方法有: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经支气管镜直接吸引或用防污染样本毛刷(protective specimen brush,PSB)采集。在欧美已将该方法采集的标本作为替代金标准方法(肺穿抽吸或活检)用于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中。经人工气道吸引分泌物(endotracheal aspirates,ETA):经人工气道吸引是目前临床对于不能自然咳痰的患者较为常用的方法。但由于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原有的天然屏障防御机制受到损害,以及长期平卧后气道分泌物的坠积损伤气管局部黏膜造成黏膜的自洁能力丧失,环境微生物、口腔菌群常下行定植于气管中而不再保持无菌状态,所以此方法采集的标本同样会受到定植菌群的污染,也应该在培养前先做合格性筛查。经气管穿刺吸引物(transtracheal aspiration,TTA):由于采集到的下呼吸道标本不受上呼吸道正常菌群的污染,曾较广泛推荐应用于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尤其适合于厌氧菌培养。但此方法属于侵入性方法,患者比较痛苦,不易接受。经胸壁针刺吸引物(transthoracic needle aspiration,TNA):对于感染性疾病,该方法只用于诊断一些原因不明的肺炎(尤其在儿童)和免疫缺陷患者的肺炎,或贴近胸壁的肿块病灶的标本采集;胃内采痰法:清晨空腹时,将胃管插入胃内,用注射器抽取胃液。适用于无自觉症状的肺结核患者尤其是婴幼儿(由于婴幼儿不会咳嗽,常将痰液吞入胃中),由于胃内痰液中的大多数细菌被胃酸杀死,而结核杆菌可抵抗胃酸,该样本比较适合作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小儿取痰法:用弯压舌板向后压舌,用棉拭子伸入咽部,小儿因压舌刺激咳嗽时,可喷出痰液黏在拭子上,从而获得标本。或者先令患儿父母平坐于无扶手椅子上,将患儿头向左俯卧平放于父母的双腿上,医护人员用右手轻轻拍打患儿背部,左手打开痰杯盖子,持握痰杯的同时用手指轻轻按压其咽喉部天突穴处,刺激其咳嗽,由于俯卧,患儿无法将痰液吞下,只能从口中吐出,此时用痰杯顺手接住即可完成采样。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7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