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

1

答:麻风是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病变在皮肤和外周神经,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麻风杆菌是一种典型的胞内寄生菌,人类是麻风杆菌......

为什么麻风分枝杆菌不易人工培养?
2

答:麻风分枝杆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发病后的过程和表现,主要取决于被感染者对麻风分枝杆菌的免疫力。疾病的发生与细胞免疫缺陷有关。细胞免疫缺陷患者,巨噬细胞功能低下,麻......

为什么在麻风流行区麻风的感染率高而发病率却很低
3

大小不等的红色斑块,边缘清晰,分布不对称,前臂皮损周围有“卫星状”损害

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BT)的症状表现
4

面部深在弥漫浸润性结节,相互融合,凹凸不平,双唇肥厚,面如狮面,眉毛脱落,伴有明显的浅感觉及出汗障碍同一病人,手部畸形同一病人,手部溃疡结痂性损害同一病人,前臂淡红色结节面部眉毛......

瘤型麻风(leprosy)的症状表现
5

联合化疗联合化疗(multidrug therapy,MDT)由于氨苯砜耐药病例及其他抗麻风药物耐药病例的出现,单用任一抗麻风药物治疗均可能产生耐药性,因此WHO化疗研究组于1981年推荐对麻风采......

麻风的预防及康复治疗
6

对麻风的诊断必须十分慎重,除非有足够的证据,否则切勿轻易确诊。然而麻风在发生神经不可逆性损害之前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及时中断传染和防治畸残发生的关键。因此麻风的诊......

麻风的诊断与鉴别依据
7

TT 表皮破坏严重;表皮下没有“无浸润带”;真皮内有典型的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变化,可见较多的郎罕巨细胞;淋巴细胞很多,紧密包围在病灶周围;神经小分枝破坏严重;病灶周围有......

麻风组织病理
8

麻风反应是指在麻风的慢性过程中,由于免疫状态的改变而突然发生的病情活跃或加剧,如原有皮损急剧红肿、扩展,骤然出现许多新皮损,或兼有剧烈的周围神经肿痛、虹膜睫状体炎、淋巴......

麻风反应(Ⅰ型、Ⅱ型、卢西奥现象)
9

麻风引起的失明是严重的并发症。麻风的眼损害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是由于麻风杆菌的直接侵犯,如角膜麻风瘤及虹膜和睫状体病变。后者继发于眼的感觉神经或眼睑的运动神经......

麻风的眼损害(麻风致盲)
10

在麻风临床表现中,几乎所有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损害,但神经粗大的出现一般比皮损迟。受侵犯的周围神经除皮神经外,一般最多的是尺神经、腓总神经和耳大神经(图3-3-9),其......

麻风对病人神经的损害
11

一、纯神经炎麻风是一种临床上仅有周围神经干呈不对称性受累而无任何特异性皮损或皮损史的麻风,多见于印度和尼泊尔。一般认为纯神经炎麻风可能是麻风的早期阶段,其诊断通常仅......

麻风少见的症状表现
12

麻风的潜伏期:为2~5年,短者3个月,长者可在10年以上。麻风潜伏期的长短往往与暴露的型别有关,长期暴露于瘤型麻风的儿童接触者,其潜伏期为9个月至6年。有的潜伏期可长达20年。麻风......

麻风分类及各型麻风的症状特点
13

麻风传染源至今公认的传染源是未经治疗过的麻风患者,其中多菌型(MB)患者皮肤及黏膜处含有大量的麻风杆菌,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估计,多菌型患者的家庭接触者发生麻风的危险性是一般......

麻风的传染方式
14

麻风分枝杆菌(麻风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是麻风的病原菌,系由挪威学者汉森于1873年发现。1879年德国学者奈瑟等用抗酸染色法予以确认。一、麻风杆菌的形态和染色特点:麻风皮......

麻风病因/病原菌:麻风分枝杆菌(麻风杆菌)
15

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的皮肤和周围神经。1985~2000年的15年间,全球麻风发现病例数及发现率基本保持稳定,且1995年以后上升,1998年达到高峰,以后稳......

我国麻风病的防控
缩/展 搜索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