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T 表皮破坏严重;表皮下没有“无浸润带”;真皮内有典型的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变化,可见较多的郎罕巨细胞;淋巴细胞很多,紧密包围在病灶周围;神经小分枝破坏严重;病灶周围有结缔组织包围;抗酸染色查菌阴性。

TT 真皮浅层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包围(HE染色×100)

TT 真皮浅层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包围(HE染色×100)(编写者提供)

TT 病理切片示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内神经小支破坏-炎症灶内呈棕色条状部分(S-100蛋白染色×100)

TT 病理切片示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内神经小支破坏-炎症灶内呈棕色条状部分(S-100蛋白染色×100)(编写者提供)

二、 BT 表皮基底层完整,表皮下有狭窄之无浸润带;真皮内以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变化为主,淋巴细胞较少,有少数郎罕巨细胞散在;神经小分枝内有上皮样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抗酸染色查菌+~++。

BT 表皮下见狭窄无浸润带,真皮内见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周围有稀疏淋巴细胞包围(HE染色×100)

BT 表皮下见狭窄无浸润带,真皮内见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周围有稀疏淋巴细胞包围(HE染色×100)(编写者提供)

三、BB 兼有两极型特点;表皮基底层完整,表皮下可见明显的“无浸润带”;真皮内可见上皮样细胞肉芽肿,细胞较分散,周围无淋巴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少而分散,无郎罕巨细胞;有的可见组织细胞和不典型的泡沫细胞;神经小枝有不同程度的破坏,神经束肿大,神经束膜可呈“洋葱”样变;抗酸染色阳性(+++~++++)。

BB 真皮内见以上皮样细胞为主的肉芽肿(HE染色×100)

BB 真皮内见以上皮样细胞为主的肉芽肿(HE染色×100)(编写者提供)

四、BL 表皮萎缩,表皮下“无浸润带”明显;真皮内见有巨噬细胞肉芽肿,有的出现向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趋势,有典型的泡沫细胞;肉芽肿内可有成堆的淋巴细胞;神经小支破坏较轻、较晚,神经束++++~+++++。

BL 表皮下见有无浸润带,真皮内见局限性组织细胞、泡沫细胞肉芽肿,炎症灶内有散在淋巴细胞(HE染色×100)

BL 表皮下见有无浸润带,真皮内见局限性组织细胞、泡沫细胞肉芽肿,炎症灶内有散在淋巴细胞(HE染色×100)(编写者提供)

BL 真皮内见巨噬细胞肉芽肿,局部有淋巴细胞积聚(HE染色×400)

BL 真皮内见巨噬细胞肉芽肿,局部有淋巴细胞积聚(HE染色×400)(编写者提供)

五、LL 表皮萎缩,表皮下有“无浸润带”;真皮内主要为巨噬细胞或泡沫细胞肉芽肿,淋巴细胞少而散在,有典型的泡沫细胞;神经小支破坏较迟、较轻,神经束膜一般正常;抗酸染色阳性(+++++~++++++)。

LL 真皮内见广泛泡沫细胞肉芽肿,炎细胞弥漫,淋巴细胞缺如(HE染色×100)

LL 真皮内见广泛泡沫细胞肉芽肿,炎细胞弥漫,淋巴细胞缺如(HE染色×100)(编写者提供)

六、I 为非特异性炎症表现,抗酸染色通常为阴性,但连续切片仔细检查可提高阳性率。如真皮神经小支内有施万细胞增生或抗酸染色阳性,则有诊断价值(图3-3-23)。

 I 毛囊、神经及血管周围呈非特异性慢性炎细胞浸润(HE染色×200)

I 毛囊、神经及血管周围呈非特异性慢性炎细胞浸润(HE染色×200)(编写者提供)

七、Ⅰ型麻风反应 表皮可见细胞内和细胞间水肿,真皮浅部纤维组织水肿疏松,着色变淡,可见淋巴管扩张。整个真皮部有广泛性成纤维细胞增生、肿胀。巨噬细胞向上皮样细胞分化时,由于上皮样细胞的细胞内水肿,胞质可出现空泡状变化,以致上皮样细胞不典型。损害内炎细胞蔓延扩大,同时由于水肿剧烈,细胞间距离变大,以致原有肉芽肿细胞变形分散,肉芽肿结构不清。有时可见大量巨细胞,以异物型多见。淋巴细胞数量不定,大多数在反应后期有淋巴细胞增加,有时可见少量散在的中性粒细胞浸润。胶原组织可出现纤维蛋白样变性,严重反应时可出现小灶性坏死。

八、Ⅱ型麻风反应 在真皮浅层、深层和(或)皮下组织的瘤型肉芽肿中有致密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尤其在开始2~3天的急性期内。中性粒细胞往往密集地汇聚而形成小脓肿。除中性粒细胞浸润外,有的还有不少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细胞。4~5天后进入亚急性期,这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浸润量大致相等。9~12天后,大多呈慢性炎症象,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细胞迅速减少,淋巴细胞增加,最后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同时有纤维组织增生。约半数患者以血管炎为其主要特点,表现为明显的动、静脉全层血管炎。出现血管炎者表明病情较严重,可发生皮肤坏死和溃疡。轻的血管炎只有单纯水肿,重者则血管壁、内膜及内皮细胞均呈显著肿胀,甚至管腔变细而闭塞。血管壁各部均可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等浸润,中性粒细胞可碎裂成核尘。血管壁可呈纤维蛋白样变性,血管周围也有同样浸润。有的部位有红细胞外渗。血管病变以早期急性期多见。大血管的病变存留时间较长。抗酸染色在ENL损害处AFB一般为阳性,多呈颗粒状。

九、组织样麻风瘤的组织学 典型组织样麻风瘤主要是在真皮或皮下组织有界限清楚的结节状浸润团块,由致密的梭形或多角形组织细胞密集构成。这些细胞往往排列成束,互相交织成涡汶状或车轮状,结节周围有假包膜形成。抗酸染色可查见大量AFB,完整染色菌比例高,且菌体较长,可见菌球。不典型者为带菌泡沫细胞结构的瘤型浸润,与一般瘤型麻风无区别,浸润团块周围无假包膜形成。抗酸染色显示在组织样损害中AFB高,多为染色完整菌,而在LL或BL浸润中,细菌密度往往较低,且多为颗粒状菌。

组织样麻风瘤 真皮内见大量梭形及多角形组织细胞密集浸润,相互交织成涡纹状(HE染色×100)

组织样麻风瘤 真皮内见大量梭形及多角形组织细胞密集浸润,相互交织成涡纹状(HE染色×100)(编写者提供)

组织样麻风瘤组织病理的抗酸染色,抗酸杆菌较多,杆状菌比例较高(×400)

组织样麻风瘤组织病理的抗酸染色,抗酸杆菌较多,杆状菌比例较高(×400)(编写者提供)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topic/1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