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的皮肤和周围神经。1985~2000年的15年间,全球麻风发现病例数及发现率基本保持稳定,且1995年以后上升,1998年达到高峰,以后稳定在75万例左右,2005年降至29.6万例。2005年,麻风发现率最高的地区是东南亚(12.2/10万)、非洲(5.9/10万)和美洲(5.0/10万)。

我国麻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20世纪80年代及以前,以沿海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福建等省为多。由于上述地区麻风防治工作起步早,先后发现和治愈了大量病人,因此疫情得到了明显控制。20世纪90年代及以后,主要分布在经济、文化、交通欠发达的西南地区。1949~2005年全国累计发现麻风患者48万余例,全国麻风患病率以20世纪60年代最高,为2.1~2.4/万,70年代中期开始逐年下降。2000~2006年底每年现症病例数约6000余例,患病率已降至0.05/万以下。全国麻风发现率以20世纪50年代中期最高,达4.2~5.0/10万,70年代后期开始呈下降趋势,80年代初以来保持在1/10万以下。年新病例数自1985年的近8000例降至2005年的1658例。新病例中的2级残疾比自1949年的58.8%降至90年代的20%~25%以及2000~2005年的21%~23%。对1990~1998年全国19453例麻风新发病例分析表明,确诊的平均延迟期为34.4个月,多菌型比为63.7%,皮肤涂片查菌阳性者占62.9%,BI>4.0者占11.4%,2级残疾占24%。

1981年我国政府制订的在20世纪末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的目标,其标准是以县(市)为单位,患病率在0.1/万,近5年平均年发现率≤0.5/10万。据此,至2000年底,我国已有90%的县(市)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的标准。2005年底全国尚有现症病人6392例,患病率0.049/万;至今全国尚有298(10%)个县(市)尚未达基本消灭麻风的标准,其中43个县(市)患病率>1/万;全国现症病人的62%、新发病人的61%、尚未达标县(市)的69%及患病率>1/万的43个县(市)均位于云、贵、川、藏、湘五个省份和自治区。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topic/1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