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
1[治疗]3 2乳房再造及胸部修复同时应用血管化的淋巴移植修复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
目的:介绍腹部皮瓣携带血管化淋巴游离移植的要点,评价乳腺癌术后胸壁修复、乳房再造同时行淋巴移植治疗上肢淋巴水肿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 0 0 8年1月至2 0 1 1年3月收治的5例 |
![]() |
2207.怎樣進行腫瘤綜合治療 |
根據患者的身體狀况、腫瘤類型、發展分期和發展趨勢,有計劃地、合理地使用現有的治療手段,以期達到最大的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質量,這就是腫瘤綜合治療的含義。而 |
![]() |
3[速览]三、发病机制及病理 |
钩端螺旋体具有较强的运动穿透力,活菌产生的黏附蛋白、溶血素、糖脂类的细胞毒素,菌体裂解后产生的类似内毒素的毒力均为致病因子。一部分患儿由于抵抗力强,或感染的钩端螺旋体 |
![]() |
4(一)头颈部淋巴结 |
由面部的淋巴结群和颈部的淋巴结群组成。头面部的淋巴结沿头颈交界处环形排列,从正中向两侧依次为颏下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腮腺淋巴结、乳突淋巴结和枕淋巴结等。面部淋巴 |
![]() |
5[辅助检查]【超声表现】 |
1 .淋巴结增大,形态规则,外观柔和或略显饱满(图2-.明显增大的淋巴结,可以在淋巴门处显示淋巴门动、静脉的管腔,直径可达1.0mm甚至更粗。在淋巴结内可见丰富的彩色血流,自淋巴门向 |
![]() |
6[治疗]三、淋巴化疗的理论基础 |
研究发现: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间的连接与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连接相似,但它们也有重要的区别。由于毛细淋巴管腔内压力一般低于组织间压,一些难以透过毛细血管的大分子物质、细胞 |
![]() |
7[发病机制]22﹒乳腺癌是怎样向区域淋巴结转移的? |
乳腺组织间有丰富的淋巴网络,乳晕下和乳房皮肤下都有极为丰富的淋巴管丛,它们彼此间相互连通,并与邻近部位的皮下淋巴管丛相连通。自淋巴管转移至淋巴结内的癌细胞首先在淋巴结 |
![]() |
8[治疗]五、颈淋巴清扫时的麻醉处理 |
颈淋巴清扫须切除一侧椎前筋膜浅面的所有组织包括颈内静脉。手术范围包括颌下区、颈部及锁骨上区。手术处理颈内静脉下端时应保持麻醉平稳,防止患者有呛咳的动作,以避免颈内静 |
![]() |
9[解剖学、组织学]三、细胞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 |
SLVL最典型的细胞学表现是绒毛淋巴细胞。绒毛淋巴细胞的形态在新鲜的外周血片进行观察最佳。SLVL细胞有短细的绒毛突起,往往偏于细胞的一极。胞核/胞浆比例比多毛细胞高,与CLL |
![]() |
10[解剖学、组织学]二、应用解剖及转移特点 |
喉腔内部由声门区(真声带)、声门上区和声门下区三部分组成,各区的胚胎来源和淋巴类型均不同。喉内可运动的真声带构成声门。声门之上的部分称为声门上区,由假声带、会厌和杓会厌 |
![]() |
11[临床表现]三、转移途径 |
外阴癌的转移方式有直接浸润、淋巴、血运转移。淋巴结转移次序为先至腹股沟浅淋巴结,再转移至腹股沟深淋巴结,后转移至髂外淋巴结及闭孔淋巴结。其中位于股环附近、腹股沟韧带 |
![]() |
12[治疗]2﹒颈淋巴结处理 |
与肿瘤直径、有否侵犯甲状腺包膜及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当肿瘤直径≤ 1cm,且位于甲状腺内,又无淋巴结转移者,无须作颈外侧淋巴结清扫。当肿瘤直径> 1cm或侵及包膜或一侧颈淋巴结 |
![]() |
13[治疗]一、淋巴化疗的意义 |
恶性肿瘤的重要转移途径是淋巴道转移,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淋巴转移率高,例如,在我国颊癌、舌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高达39.9%和38.07%。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以血道转移为主, |
![]() |
14[治疗](四)头颈部癌淋巴道转移的治疗 |
头颈部癌患者出现颈淋巴结转移灶时,在患者局部和全身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应争取将转移灶和原发灶同期联合切除,同时配合放、化疗。外科医师在手术处理颈部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头颈癌 |
![]() |
15[速览]第十八章 头颈部转移癌与头颈 部癌的转移 |
癌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血管、淋巴管或体腔,继而迁移到其他部位继续增殖,并形成与原发瘤类型相同肿瘤的过程,是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生物学特征。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
![]() |
16五、双侧颈淋巴清扫术 |
1 .双侧颈淋巴清扫术分为同期清扫与分期清扫两种。同期清扫由于两侧颈内静脉同时切除,头部静脉回流顿时受阻,此时椎静脉侧支循环大约需要24~48h才能完成。在此期间,患者的颅内压 |
![]() |
17[解剖学、组织学]二、结扎器官集合淋巴管后的侧支循环 |
有些研究证明,当结扎器官的集合淋巴管而阻断其正常的淋巴流路之后,可出现侧支吻合,形成侧支循环。例如,Eichner等在卵巢手术过程中,结扎卵巢悬韧带,即阻断沿卵巢血管上行的卵巢集 |
![]() |
18[解剖学、组织学]七、深入开展器官淋巴流向的研究,为癌的根治手术提供理论基础 |
近些年来,随着临床医学和肿瘤病理学的发展,国内外解剖学者改进淋巴管注射的技术,对各器官的淋巴流向作了深入系统的观察,总结器官淋巴流向的规律性,为临床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详 |
![]() |
19(五)颅内转移瘤 |
颅内转移瘤的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5%左右,其中绝大多数为癌瘤脑转移,多见于中年人和老年人。恶性肿瘤向颅内转移,多为通过血液转移,经过淋巴者极少,且多数转移到大脑半球的额、顶和 |
![]() |
20[流行病学]第四节 流行病学 |
沙眼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疾病,好发于儿童时期,但男女老少均可罹患,无明显季节性,其发病率与环境卫生、生活条件、个人卫生均有密切关系。据估计全球有3亿~6亿人患沙眼,其中700万~900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