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heart swing syndrome;
同义名:心脏摆动综合征(shaking heart syndrome)、心脏钟摆综合征。

概述

原发性(间皮癌)和继发性心包肿瘤(肺癌、乳癌、黑色素瘤、淋巴瘤及白血病)均可引起大量心包积液,致使心脏在心包腔内过度剧烈运动,在超声心动图上出现特征性表现,谓之“心脏摇摆综合征”(heart swing syndrome)。心脏摇摆综合征最常见于恶性肿瘤,其他包括外伤和结核性心包炎,但极少见。在儿童中所见的心脏摇摆综合征可由肿瘤或病毒性心包炎引起。

1968年Spodick在1例心包填塞患者观察到多种类型的电交替现象,其中涉及到P、QRS及T波改变,而命名为“慢电全交替”,以后报道的心电交替渐多,1970年Heabet等观察到当大量心包积液时,在超声心动图探查下悬挂在大血管下的心脏出现自由摆动,整个心脏的前后运动变得过大,摆动的幅度与心脏积液量成正比,这种特殊的心脏活动现象称为心脏摇摆综合征。1980年我国学者陆凤翔首次报道该征。

发病机制

心脏在心包内呈周期性摆动发生的交替性变化,与导致心向量交替性改变有关。这种旋转运动,除血流动力学因素及本身环行收缩的特点之外,尚受大血管本身收缩、舒张及震动,心壁、纵隔、肺、隔肌、体位等因素影响,即它的周期性运动是防止旋转过度,协助其恢复原位。

大量癌性心包积液引起心脏摇摆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可能系血性的癌性心包积液黏稠度低,因此可减少摩擦力,使心脏在心包腔内得以自由运动;另外,向心包内生长的肿瘤组织使心包变得僵硬,以致心包腔的顺应性减退,心脏可无阻力地在其中剧烈运动。非肿瘤炎性心包积液,则因液体的黏滞性较高,使心脏运动受限。通过超声心动图图像和同时记录的心电图发现,癌性心包积液的心脏摆动不同于其他原因所致大量心包积液时心脏的运动。后者的心脏运动一般随心脏收缩、舒张而前后摆动,完成在同一个心动周期内,心电图无电交替现象,而癌性心包积液的心脏运动则是心脏位置呈2:1交替变化。

过度运动的心脏在第一个心动周期中由于偏移幅度过大,在下一次心脏收缩前不能回到起始的位置,所以紧接其后的第二次心室收缩只产生较小的移动,使心脏得以恢复到起始位置。这样第三次心脏收缩时,又产生一次较大幅度的剧烈运动。所以一次心脏机械性交替恰好等于2个心动周期。由于心脏机械交替运动时位置的变化,心室除极的空间向量也随之改变,不仅使QRS波形电压交替改变,而且QRS波形态也发生交替变化。这表明,大量心包积液时心电图的心电交替现象是心脏位置交替改变的结果。心脏机械交替运动和心电图的电交替现象亦与心率有关,在心率缓慢时,心脏有足够时间在下一次心动周期开始前回到起始位置,这样就不会出现上述交替现象,当抽出一定量心包积液时,此交替现象也会随之消失,这在诊断中应当注意。

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

出现心包积液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当心包液特别增多时表现为心包填塞。

超声心动图表现:

  • 心脏前后心包腔呈宽大的无回声区;
  • 右室前壁、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呈同向摇摆,并均呈2:1机械交替运动;
  • 荡击波征;
  • 胸骨旁长轴观示大致沿上、下方向明显摆动,心尖四腔观则示心脏沿长轴旋转运动;
  • 同时记录的心电图显示QRS波型随心脏机械交替运动而呈2:1电交替现象。

心电图表现:急性心包积液时可出现弓背向下的ST段抬高;T波平坦或低置:低电压;心动过速,出现电交替,其特征为心电全交替:

  • 2个或2个以上的波、段同进出现电交替,最常见为QRS-T电交替;
  • 多见于胸导联,尤以双胸导联更易显示;
  • 心电全交替与呼吸无关,QRS波形变化不随呼吸变化而改变。见下图。

QRS波群电交替

诊断、治疗

在大量心包积液出现心脏摇摆综合征,虽非特异性表现,但在成年人出现心脏机械性交替运动合并心电图电交替现象,呈典型“心脏摇摆综合征”时,应高度怀疑癌性心包积液的可能。

原发病的治疗。适当进行心包穿刺放液,使病情好转或治疗后,心脏摇摆症相随减轻或消失,而呈正常运动。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heart/zhz/xxx/qita/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