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辈群体是指同龄或相近年龄组成的群体。在众多朋辈群体中,青少年受朋辈群体的影响最突出,对朋辈群体的依赖也最明显。相关调查结果表明,19%的学生认为逆反行为是受朋辈影响。这是因为在青少年朋辈群体中,不仅有共同的心理感受和需求,而且有相近的爱好、兴趣和共同的行为倾向,相互之间较容易认同,同时也易相互转化与感染。其中,青少年朋辈群体中积极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倾向与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目的大体一致,置身其中的个体青少年的心理就较为正常、合理;而青少年朋辈群体中不良的价值观和行为倾向,则对置身其中的一些青少年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再加上青少年自身心理的不稳定和模仿性,容易使其形成逆反心理。为此,在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过程中,朋辈群体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测量朋辈群体对新型合成毒品滥用者的影响,特设了五级量表来量化、评价新型合成毒品滥用者朋辈群体的不良行为,如表4-61:

表4-61 新型合成毒品滥用者朋辈群体因素五级量表

新型合成毒品滥用者朋辈群体因素五级量表

量表的赋值按“从不”“偶尔”“一般”“经常”“总是”从低到高依次为1分、2分、3分、4分、5分。每一指标值如吸烟、喝酒,分数值越低的,表示朋辈的不良行为越少;分数值越高的,表示朋辈的不良行为越多。

在朋辈群体的确定方面,因为人的一生有不同阶段,每一阶段又有每一阶段的朋友,且朋友因感情深浅、距离远近、交往多少又会形成朋辈的不同层次。为了很好地了解新型合成毒品滥用群体与其朋辈群体的关系,就需对朋辈进行重新的界定。问卷中需填写的朋辈主要是指调查对象吸食新型合成毒品前那一段时间比较亲密的朋辈。不容置疑,这段时间的朋辈对新型合成毒品滥用者的行为、心态等影响最大。

“high”妹朋辈因素分析

首先确定“high”妹这一群体每一朋友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总和。经数据处理、分析如下(9)(见表4-62、表4-63、表4-64、表4-65、表4-66):

表4-62 “high”妹群体第一个朋友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总和

“high”妹群体第一个朋友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总和

表4-63 “high”妹群体第二个朋友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总和

“high”妹群体第二个朋友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总和

表4-64 “high”妹群体第三个朋友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总和

“high”妹群体第三个朋友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总和

表4-65 “high”妹群体第四个朋友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总和

high”妹群体第四个朋友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总和

表4-66 “high”妹群体第五个朋友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总和

“high”妹群体第五个朋友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总和

为了便于对比分析,特将指标值进行求和,再计算其平均数,以与量表中正常行为的平均值(其值为1)进行对比。见表4-67:

表4-67 “high”妹群体五个朋友日常行为量表平均值

“high”妹群体五个朋友日常行为量表平均值

现在来分析“high”妹群体五位朋友的相关行为,除与“父母打斗”(因为此值为1.01,几乎等于1,即表示在此项目上朋友都没有偏常行为,可以不做分析)一项外,总体上都高于正常行为平均值1,具体分布为:“抽烟”的平均值为2.02,介于偶尔与一般之间,偏向于偶尔;“喝酒”的平均值为4.18,介于经常与总是之间,偏向于经常;“服用毒品”的平均值为1.29,介于从不与偶尔之间,偏向于从不;“同年轻人打斗”的平均值为1.61,介于从不与偶尔之间,偏向于偶尔;“谈论自杀”的平均值为1.61,介于从不与偶尔之间,偏向于偶尔;“尝试过自杀”的平均值为1.40,介于从不与偶尔之间,偏向于从不;“偷盗”的平均值为1.19,介于从不与偶尔之间,偏向于从不;“发生非婚性关系”的平均值为1.67,介于从不与偶尔之间,偏向于偶尔。可见此群体的朋友在“喝酒”行为上,偏常最多;在“吸烟”“打架”“谈论自杀”“发生非婚性关系”等行为的偏常上也较为明显。

个体、公司职员等朋辈因素分析

方法如上,首先确定个体、公司职员等这一群体每一朋友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总和。经数据处理、分析如下(见表4-68、表4-69、表4-70、表4-71、表4-72):

表4-68 个体、公司职员等群体第一个朋友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总和

个体、公司职员等群体第一个朋友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总和

表4-69 个体、公司职员等群体第二个朋友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总和

个体、公司职员等群体第二个朋友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总和 

表4-70 个体、公司职员等群体第三个朋友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总和

个体、公司职员等群体第三个朋友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总和

表4-71 个体、公司职员等群体第四个朋友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总和

个体、公司职员等群体第四个朋友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总和

表4-72 个体、公司职员等群体第五个朋友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总和

个体、公司职员等群体第五个朋友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总和

在上述各种数据的基础上,计算五位朋友在每一行为上的平均值。

接下来就是分析个体、公司职员等新型合成毒品滥用群体五位朋友的相关行为(见表4-73),除“与父母打斗”“尝试过自杀”(因为两个变量的平均值为1.06、1.05,几乎等于1,即表示在这些项目上朋友都没有偏常行为,就可以不做分析)外,总体上都略高于平均值1,具体分布为:“抽烟”的平均值为2.49,介于偶尔与一般之间,偏向于偶尔;“喝酒”的平均值为4.30,介于经常与总是之间,偏向于经常;“服用毒品”的平均值为1.17,介于从不与偶尔之间,偏向于从不;“同年轻人打斗”的平均值为1.13,介于从不与偶尔之间,偏向于从不;“谈论自杀”的平均值为1.38,介于从不与偶尔之间,偏向于从不;“偷盗”的平均值为1.19,介于从不与偶尔之间,偏向于从不;“发生非婚性关系”的平均值为1.18,介于从不与偶尔之间,偏向于从不。可见此群体的朋友在喝酒行为上,偏常最多;在吸烟行为上偏常也较为明显,但其他行为上几乎都接近1,偏常行为很不明显。

表4-73 个体、公司职员等群体五个朋友日常行为量表平均值

个体、公司职员等群体五个朋友日常行为量表平均值

无业者朋辈因素分析

先计算无业者这一群体每一位朋友在每一行为上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总和(见表4-74、表4-75、表4-76、表4-77、表4-78)。

表4-74 无业者群体第一个朋友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总和

无业者群体第一个朋友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总和

表4-75 无业者群体第二个朋友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总和

无业者群体第二个朋友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总和

表4-76 无业者群体第三个朋友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总和

无业者群体第三个朋友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总和

表4-77 无业者群体第四个朋友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总和

无业者群体第四个朋友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总和

表4-78 无业者群体第五个朋友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总和

无业者群体第五个朋友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总和

同样为了便于对比分析,特将指标值进行求和,再计算其平均数,以与量表的平均值进行对比(见表4-79)。

表4-79 无业者群体五个朋友日常行为量表平均值

无业者群体五个朋友日常行为量表平均值

最后是分析无业人员新型合成毒品滥用群体五位朋友的相关行为(见表4-79),总体上都高于平均值1,具体分布为:“抽烟”的平均值为3.33,介于一般与经常之间,偏向于一般;“喝酒”的平均值为3.52,介于一般与经常之间,偏向于经常;“服用毒品”的平均值为1.78,介于从不与偶尔之间,偏向于偶尔;“同其他年轻人打斗”的平均值为2.90,介于偶尔与一般之间,偏向于一般;“与父母打斗”的平均值为1.57,介于从不与偶尔之间,偏向于偶尔;“谈论自杀”的平均值为1.94,介于从不与偶尔之间,偏向于偶尔;“尝试过自杀”的平均值为1.57,介于从不与偶尔之间,偏向于偶尔;“偷盗”的平均值为3.26,介于一般与经常之间,偏向于一般;“与人发生非婚性关系”的平均值为1.41,介于从不与偶尔之间,偏向于从不。可见无业人员新型合成毒品滥用群体的朋友在上述各种行为中都有偏常。较之前两类,无业人员滥用新型合成毒品者的朋友群体在“抽烟”“喝酒”两种行为上没有多大区别;但反差比较大、偏常表现较为突出的是“服用毒品”“偷盗”“尝试过自杀”“打斗”等行为。

新型合成毒品滥用者朋辈群体偏常行为分析

为了更好地进行对比,特将“high”妹、公司职员等、无业者的每一偏常行为平均值如表4-80所示。

表4-80 三类群体五个朋友日常行为量表平均值

三类群体五个朋友日常行为量表平均值

将其转化为折线图如图4-6所示。

三类朋辈群体偏常行为

图4-6 三类朋辈群体偏常行为

由图4-6可知,除“抽烟”“喝酒”外,其他几项偏常行为在“high”妹同辈群体、公司职员等同辈群体、无业人员同辈群体中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特征:以无业人员同辈群体偏常行为最为突出,“high”妹同辈群体次之,公司职员等同辈群体的偏常行为很不明显。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2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