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溶血即红细胞破坏导致血红蛋白释放进入血浆的现象。临床检验工作中时常遇到血液标本不同程度的溶血,主要因素有:

  1. 物理因素:机械性破坏、冰冻、人工心脏瓣膜置换;
  2. 化学因素:标本接触表面活性剂;
  3. 代谢性因素:遗传病引起的红细胞脆性增高;
  4. 生物因素:恶性疟感染;
  5. 药物毒性反应;
  6. 急性输血反应等。

采血不当也会造成溶血:如将注射器血液用力注入试管中,血细胞受外力而溶血;采血时定位或进针不准,针尖在皮下或静脉四周反复探寻,造成血肿和标本溶血;用力混匀含添加剂的血标本试管或运输时振动过大,挤压血细胞造成溶血;从血肿处静脉采血,血标本可能已溶血;有添加剂采血管采血量不足,渗透压改变发生溶血;采血时穿刺处消毒液未干可溶血;注射器和针头连接不紧,空气进入产生气泡,发生溶血;皮肤穿刺时,用力挤压穿刺部位或直接从皮肤上取血均可造成溶血;采血管管壁粗糙也可引起溶血。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6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