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

梅毒是指多由性乱而使淫秽疫毒之邪入侵,流窜皮肉筋骨、脏腑经络,甚至侵犯脑系,以阴部糜烂,外发皮疹,筋骨疼痛,皮肤起核而溃烂,神情痴呆等为常见表现的疫病类疾病。

辨证要点

辨虚实:本病初期属实,继则虚实夹杂,后期则正气已伤,而邪毒未尽。属实则见肝经湿热,痰瘀互结;虚实夹杂则见脾虚湿蕴;虚证则为气血两虚。

明病位:邪毒外发肌肤,则见杨梅疮、杨梅斑;留着关节,则见骨节酸痛,活动不利;侵于阴器,则生疳疮;流于经脉,则生横痃;蚀于口鼻咽喉,则致喉烂、鼻缺、唇裂、齿脱;内攻脏腑,则损伤五脏。

辨证标准

肝经湿热证:主症:前阴或肛门见硬结,患处灼热,表面轻度糜烂,或出现胸、腹、腰、四肢屈侧及颈部杨梅疹或杨梅疮。次症:①发热恶寒,胸胁胀痛,心烦易怒,口苦纳呆,小便短赤涩痛,大便秘结或稀而灼肛;②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痰瘀互结证:主症:①疳疮色呈紫红,四周坚硬突起或横痃质坚韧;②杨梅结呈紫色结节,或腹硬如砖,肝脾肿大。次症:舌淡紫或黯,苔腻或润滑,脉滑或细涩。

脾虚湿蕴证:主症:①疳疮溃破,疮面淡润;②结毒遍生,皮色褐黯;③皮肤水疮,滋流黄水;④腐肉败脱,久不收口。次症:①筋骨酸痛,纳呆,食少便溏,肢倦体重;②舌胖润苔腻,脉滑或濡。

气血两虚证:主症:①病程日久,结毒溃破,疮口苍白,脓水清稀,久不收口;②面色无华,头晕眼花,心悸怔忡,气短懒言。次症 :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指南(2007)》(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制定。

临床治愈:一期梅毒(硬下疳)、二期梅毒及三期梅毒(包括皮肤、黏膜、骨骼、眼、鼻等)损害愈合消退,症状消失。血清治愈抗梅毒治疗后2年以内梅毒血清反应(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由阳性转变为阴性,脑脊液检查阴性。

显效:一期梅毒(硬下疳)、二期梅毒及三期梅毒(包括皮肤、黏膜、骨骼、眼、鼻等)损害明显好转,症状逐渐消失。

有效:一期梅毒(硬下疳)、二期梅毒及三期梅毒(包括皮肤、黏膜、骨骼、眼、鼻等)损害有所好转。

无效:症状和各项检查均无改善,甚或加重。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6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