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巨球蛋白血症性紫癜

    巨球蛋白血症性紫癜是以血浆中巨球蛋白和皮肤黏膜紫癜性损害为特征的一组疾病。1944年Waldenström首先描述了这一疾病,它有口、鼻黏膜和视网膜出血,肝、脾大和淋巴结肿大

    41
  • 高球蛋白血症性紫癜

    本病又称Waldenström高γ球蛋白血症性紫癜(Waldenström's hypergamaglobulinaemica purpura),或称良性高球蛋白血症(benign hyperglobulinemia),它是以血浆中多克

    42
  • 糖皮质激素紫癜

    本病见于长期和大量外用、内服、吸入糖皮质激素,特别是使用强效制剂的患者。而内源性皮质醇增多症又称库欣综合征,有相同的皮肤损害。大量糖皮质激素能促进蛋白分解代谢,抑制蛋

    43
  • 老年性紫癜(日光性紫癜)

    本病又名日光性紫癜(solar purpura)、光化性紫癜(actinic purpura)、老年性坏血病(scurvy of old age)、老年性人工紫癜(purpura factitia senilis),1836年由Bateman首先报道,故也称Ba

    44
  • 血管内压增高性紫癜

    血管内压增高可引起紫癜,它可不伴有其他疾病。重力和静脉血淤积是引起血管内压增高的原因之一,它所产生的紫癜于淤滞性紫癜节内叙述。因剧烈、突然及较持久的肌肉收缩,可使局部

    45
  • 血小板增多性紫癜

    本病是因血小板持续增多,超过正常最高限值,临床表现出血、血栓形成的一种少见病,它亦称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性紫癜(hemorrhagic thrombocythemic purpura)。本病分原发性(特发性)和

    46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于1924年由Moschowitz首先报道,故亦称莫斯考伊茨综合征(Moschowitz syndrome)。1966年被确认为一种综合征,是微血管内透明血栓形成产生的血小板减少性

    47
  • 继发性或症状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继发性或症状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因药物、有毒物质、感染和一些疾病等引起血小板减少而发生的紫癜。病因及发病机制本病涉及的病因很多,就其发病机制可分为血小板生成减少、

    48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同义名为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Werlhof病,特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由免疫机制引起的血小板被破坏过多和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减少所致的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性疾病。

    49
  • 什么是紫癜?

    紫癜是由红细胞外渗引起的皮肤或黏膜颜色改变。直径在1~2mm(偶尔达4mm)的紫癜称淤点;淤斑或青肿是较大的血液外渗;血液堆积在组织内,出现肿胀而有波动感者称之为血肿。淤点和淤斑

    50
  • 色素性紫癜性皮病

    也称色素性紫癜性皮疹(pigmentary purpuric eruptions),毛细血管炎(capillaritis)。这是一组紫癜性皮肤病。这些疾病关系密切,临床形态及组织病理均相类似。大部分病例为慢性经过,2

    51
  •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诺克-舒恩莱因紫癜(Henoch-Schönlein purpura,HSP)、IgA免疫复合物血管炎(IgA immune complex vasculitis)、类风湿紫癜(purpura rheumatoide)。该病是侵犯皮

    52
  • 婴儿坏疽性皮炎(暴发性紫癜)

    本症又称暴发性紫癜(purpura fulminans),在水痘及其他发疹性传染病的过程中而并发本症,亦可单独发病,其他亦可伴发于猩红热,以及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葡萄球菌或链球菌败血症,本

    53
  • 丘疹紫癜性手套和短袜样综合征

    丘疹紫癜性手套和短袜样综合征(Papular Purpuric Gloves and Socks Syndrome),本症首由Harms等于1990年报道。其特点为手、足轻度水肿和红斑,伴有紫癜,皮损可扩展至腕及踝部,呈手

    54
  • 高黏度综合征(血液流变性紫癜高珠蛋白血症)

    英文:hyperviscosity syndrome,HVS;
    同义名:血液流变性紫癜高珠蛋白血症。概述本征系指由于血液黏度增高引起的以出血、血栓、视觉异常和神经系统障碍等症为特征的一组综合病征

    55
 55   首页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