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化心电图机的发展及患者数量激增,有必要建立简捷而规范的临床心电图诊断库,借以提高工作效率。现结合我们多年工作经验,初步拟定临床心电图诊断报告格式,建立常用的诊断库。

正常心电图及其变异

  • 窦性心律、心电图正常。
  • 窦性心律、心电图正常范围。
  • 窦性心律、心电图大致正常。

P波变异

  • 电轴左偏型P波。
  • 二尖瓣型P波,提示左心房负荷过重、左心房肥大(或扩大)或不完全性左心房内传导阻滞。
  • 肺型P波,提示右心房负荷过重、右心房肥大(或扩大)或不完全性右心房内传导阻滞。
  • 先心型P波,提示右心房负荷过重或右心房肥大(或扩大)。
  • 巨大型P波,提示双心房负荷过重、双心房肥大(或扩大)、右心房肥大合并不完全性左心房内传导阻滞或左心房肥大合并不完全性右心房内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双心房内传导阻滞。
  • 间歇性二尖瓣型P波、肺型P波,为间歇性或频率依赖性不完全性左心房内、右心房内传导阻滞。
  • 有位心型P波。
  • 单纯性P波电交替现象。
  • 房间隔阻滞型P波,为完全性房间隔内传导阻滞伴左心房逆行传导,提示巴氏束传导阻滞。
  • V1Ptf值增大,提示左心房负荷过重或肥大(或扩大)。

QRS波群变异

  • 低电压、低电压倾向。
  • 左心室高电压。
  • 左心室高电压,提示左心室肥大。
  • 左心室高电压伴ST-T改变,提示左心室肥大伴劳损。
  • 左心室劳损。
  • 右心室电势占优势。
  • 右心室肥大。
  • 右心室肥大伴劳损。
  • 双心室肥大待排、提示双心室肥大、双心室肥大伴劳损。
  • 电轴左偏(中度、重度)。
  • 电轴右偏(中度、重度)。
  • 假性电轴左偏(SSS综合征)。
  • QRS波幅电交替或电阶梯现象。

ST段变异

  • 非特异性ST段改变。
  • ST段呈损伤型(弓背向上型、单向曲线型、水平型、墓碑型、巨R型)抬高,提示或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包炎或左心室窒壁瘤的心电图改变。
  • ST段呈缺血型(水平型、下斜型)压低,提示左心室劳损、心肌供血不足或符合心绞痛发作的心电图改变。
  • 右胸导联ST段呈穹隆型或马鞍型抬高,符合Brugada波(征)或提示Brugada综合征。
  • ST段呈水平型延长,提示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或符合低钙血症的心电图改变。
  • ST段缩短。
  • ST段呈电交替现象。

T波变异

  • 非特异性T波改变。
  • 劳损型T波改变,提示左心窒劳损或符合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心电图改变。
  • 冠状T波改变,提示心肌供血不足或劳损。
  • 巨倒型T波改变。
  • 帐篷状T波改变,符合高钾血症的心电图改变。
  • 高耸型T波改变:提示左心窒舒张期负荷过重、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变异型心绞痛、超急性期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
  • 电张力调整性T波改变(属功能性改变,为正常的电生理现象)。
  • TV1、V2>TV5、V6综合征。
  • 功能性T波改变(孤立性负T综合征、童稚型T波改变、“两点半”综合征、体位性T波改变、过度通气性T波改变、饱餐后T波改变)。
  • 早搏后T波改变。
  • 与心动周期长短有关的T波改变。
  • T波电交替现象。

U波变异

  • U波增高,提示或符合低钾血症、脑血管意外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
  • U波极性改变(倒置、负正或正负双相),提示左心窒早期劳损、心肌缺血或老年性改变。
  • U波电交替现象。
  • U波消失。

Q-T间期变异

  • Q-T间期延长,提示原发性或继发性长Q-T间期综合征。
  • Q-T间期缩短,提示原发性或继发性短Q-T间期综合征。

J波、Epsilon波、Brugada波

  • 异常J波:有原发性、继发性及缺血性J波之分。
  • 可见Epsilon波,符合右心室发育不良性心肌病的心电图改变。
  • Brugada波:提示Brugada综合征、Brugada波,请结合临床判断。

异常Q波及其范畴

  • 异常Q波。
  • 前间壁或前壁r波振幅递增不良。
  • 前间壁或前壁r波振幅逆递增。

心肌梗死

  • 超急性期心肌梗死:有高侧壁、下壁、前间壁、前壁、前侧壁、后壁、广泛前壁之分。
  • 急性期心肌梗死:有高侧壁、下壁、前间壁、前壁、前侧壁、后壁、广泛前壁之分。
  • 亚急性期心肌梗死:有高侧壁、下壁、前间壁、前壁、前侧壁、后壁、广泛前壁之分。
  • 陈旧性期心肌梗死:有高侧壁、下壁、前间壁、前壁、前侧壁、后壁、广泛前壁之分。
  • 特殊类型心肌梗死:有急性心房梗死、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急性非穿透性心肌梗死、再发性心肌梗死之分。

窦性心律失常

  • 窦性心律不齐:有呼吸性、非呼吸性、室相性之分。
  • 窦性心动过速:有一般性、不适当性、体位性之分。
  • 窦性心动过缓:有一般性过缓(心率46~59次/min)、显著性过缓(≤45次/min)之分。
  • 窦性停搏。
  • 窦房传导阻滞:有2:1阻滞、二度Ⅰ型、二度Ⅱ型、高度、几乎完全性及三度传导阻滞之分。
  • 病窦综合征:有原发性、继发性、特发性之分,可分为Ⅰ、Ⅱ、Ⅲ、Ⅳ型。
  • 双结病。
  • 双结病伴短暂性全心停搏或心室停搏(R-R间期≥3.5~5.0s)。
  • 慢快综合征:即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
  • 快慢综合征:即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综合征。
  • 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

早搏

  • 窦性早搏:有折返型、自律性增高型、并行心律型及触发型之分。
  • 窦房交接性早搏。
  • 房性早搏:有折返型(双形性、多形性)、自律性增高型(双源性、多源性)、并行心律型之分,可伴有各种房窒干扰现象(阻滞型、干扰性P'-R间期延长、房室结内隐匿性传导、心室内差异性传导)。
  • 房室交接性早搏:有折返型、自律性增高型、并行心律型之分,可伴有心室内差异性传导。
  • 室性早搏:有折返型(双形性、多形性)、自律性增高型(双源性、多源性)、并行心律型之分。
  • 房室旁道性早搏:多为自律性增高型、并行心律型。

逸搏和逸搏心律

  • 窦性逸搏。
  • 房性逸搏和逸搏心律:有过缓型、正常频率型、加速型之分,可呈双源性或多源性,可伴有起步现象或冷却现象。
  • 房室交接性逸搏和逸搏心律:有过缓型、正常频率型、加速型之分,可伴有非时相性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可呈双源性或多源性,可伴有起步现象或冷却现象。
  • 室性逸搏和逸搏心律:有过缓型、正常频率型、加速型之分,可呈双源性或多源性,可伴有起步现象或冷却现象。
  • 房室旁道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心房及心室内差异性传导

  • 心房内差异性传导:有时相性、非时相性之分。
  • 心室内差异性传导:有时相性、非时相性之分。

扑动和颤动

  • 心房扑动(Ⅰ型、Ⅱ型)伴正常心室率、缓慢的心窒率、快速的心室率。
  • 心房颤动(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伴正常心窒率、缓慢的心室率、快速的心窒率。
  • 尖端扭转型心房扑动伴正常心室率、缓慢的心窒率、快速的心室率。
  • 不纯性心房扑动伴正常心室率、缓慢的心窒率、快速的心室率。
  • 不纯性心房颤动伴正常心室率、缓慢的心窒率、快速的心室率。
  •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伴正常心室率、缓慢的心窒率、快速的心室率。
  • 心室扑动。
  • 心室颤动:有原发性、继发性、特发性之分。

传导阻滞

  • 窦房传导阻滞:有2:1阻滞、二度Ⅰ型、二度Ⅱ型、高度、几乎完全性及三度传导阻滞之分。
  • 心房内传导阻滞:

    • 不完全性左心房、右心房内传导阻滞,可表现为间歇性、频率依赖性、固定性阻滞;
    • 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即心房分离。
  • 房室传导阻滞:一度、二度(有二度Ⅰ型、Ⅱ型、高度、几乎完全性及2:1阻滞之分)、三度传导阻滞,可伴有房窒超常期传导。
  • 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
  • 房室交接区三层阻滞。
  • 左束支及其分支阻滞:

    • 左束支阻滞:有不完全性、完全性及文氏型阻滞之分,可表现为间歇性、频率依赖性、固定性阻滞;
    • 左前分支阻滞;
    • 左后分支阻滞;
    • 左中隔支阻滞:有Ⅰ型、Ⅱ型之分。
  • 右束支阻滞:有不完全性、完全性及文氏型阻滞之分,可表现为间歇性、频率依赖性、固定性阻滞。
  • 双束支阻滞:间歇性左右束支阻滞、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伴房室传导阻滞型、部分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伴房室传导阻滞型。
  • 双分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合并左中隔支阻滞、左后分支阻滞合并左中隔支阻滞、间歇性左前及左后分支阻滞。
  • 双支阻滞: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后分支阻滞、右束支阻滞合并左中隔支阻滞。
  • 三支阻滞:

    • 右束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合并房窒传导阻滞型;
    • 右束支阻滞、左后分支阻滞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型;
    • 间歇性出现右束支、左前、左后分支阻滞;
    • 右束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合并左中隔支阻滞;
    • 右束支阻滞、左后分支阻滞合并左中隔支阻滞。
  • 不定型心室内传导阻滞。
  • 房室旁道性阻滞:有一度、二度Ⅰ型、二度Ⅱ型、高度阻滞,可表现为频率依赖性、间歇性阻滞。

双径路、多径路传导及反复搏动

  • 窦房交接区内双径路传导。
  • 心房折返径路内双径路传导。
  • 房室交接区内双径路传导:有顺向型、逆向型、双向型双径路传导之分。
  • 房室交接区内三径路传导:有顺向型、逆向型、双向型三径路传导之分。
  • 心室折返径路内双径路传导。
  • 窦性回波。
  • 房性反复搏动。
  • 房室交接性反复搏动。
  • 室性反复搏动。

宽QRS心动过速

  • 室性心动过速:按发作特点可分为短阵性、阵发性、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按QRS波形特点可分为单形性、多形性、双向性、尖端扭转型性、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按发生机制可分为折返型、自律性增高型、并行心律型、触发型室性心动过速。
  • 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束支阻滞、预激综合征。
  • 快心室率型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束支阻滞、预激综合征。

窄QRS心动过速

  • 窦性心动过速:

    • 窦房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 一般性窦性心动过速;
    • 不适当性窦性心动过速;
    • 体位性窦性心动过速。
  • 窦房交接区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 房性心动过速:

    •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 慢性反复性房性心动过速;
    • 自律性增高型房性心动过速;
    •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 心房扑动伴快速心室率。
  • 房室交接性心动过速:

    • 慢快型房窒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 快慢型房室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 1:2房室传导所致的非折返性心动过速;
    • 自律性增高型房室交接性心动过速。
  • 房窒旁道折返性心动过速:

    • 房室快旁道内顺向型折返性心动过速;
    • 房窒慢旁道内顺向型折返性心动过速。
  • 分支型窒性心动过速。

预激综合征

  • LCL综合征。
  • WPW综合征:有A、B、C型之分。
  • Mahain纤维预激综合征。

并行心律

  • 窦性并行心律:有早搏型窦性并行心律、房性早搏与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揭示窦性并行心律、房性逸搏及其逸搏心律揭示窦性并行心律。
  • 房性并行心律:有单源性、双源性、多源性之分。
  • 房室交接性并行心律。
  • 室性并行心律:有单源性、双源性、多源性之分。
  • 房室旁道性并行心律。
  • 特殊类型并行心律:间歇性并行心律、双重性或多重性并行心律、并行灶周围显性和隐匿性折返、并行灶周围外出文氏现象、电张性调频性并行心律等。

人工起搏心律

  • 心房人工起搏心律(AAI、AAIR),提示起搏器功能未见异常、感知功能异常(灵敏度过低、过高)或起搏功能异常。
  • 心室人工起搏心律(VVI、VVIR),提示起搏器功能未见异常、感知功能异常(灵敏度过低、过高)、起搏功能异常或起搏,夺获二联律。
  • 双腔人工起搏器,以DDD、VDD、VAT、AAI、VVI等模式工作,其功能未见异常、感知功能异常或起搏功能异常。
  • 三腔人工起搏器,有先右后左起搏、先左后右起搏之分。
  • 与起搏器有关的心律失常: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起搏,反复二联律、室房逆向传导及起搏器频率奔放现象等。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heart/ecg/lcecg/baogao/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