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滥用有近40年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来,氯胺酮作为一种合成毒品在世界一些国家流行,并蔓延至亚洲地区。氯胺酮滥用可导致多种临床问题,如急性中毒、成瘾、引起精神症状及各种躯体并发症等,具有致幻、躯体戒断症状轻等特点。氯胺酮滥用不仅严重损害滥用者身心健康、导致艾滋病等传染病蔓延,还引发各种家庭问题,影响社会安定,已成为我国药物滥用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我国,吸食K粉者以青少年为主,有明显的低龄化趋势,诱因常为好奇、受同伴影响和引诱、寻求快感和刺激等;男性居多,女性增长趋势明显;未婚及婚姻不稳定者居多;低文化程度者居多,学历高者增长较快;无业、职业不稳定者居多;有向各职业群体、不同社会阶层蔓延的趋势。滥用场所常在酒吧、舞厅、迪厅、KTV和夜总会等娱乐场所,以群体性聚集吸食为主。

滥用的制剂有粉剂、片剂和溶液,最常滥用的是粉剂。大多数用鼻吸和口服方式,少数通过香烟、静脉注射、肌注等方式用药。

滥用剂量常为每次0. 1~1g。滥用频率一般每周2~3次,严重成瘾者每日吸食,甚至一日数次。氯胺酮滥用者常有多药物滥用情形,常有滥用过其他精神活性物质的经历,如甲基苯丙胺(冰毒和麻古)、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摇头丸)、海洛因(白粉)等。

据全国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系统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氯胺酮滥用人数为160 424人,占全库在册总数的7. 7%,仅次于海洛因与冰毒的滥用人数,而2007年底的氯胺酮在册人数为60 336人,占全库总数的6. 3%,5年时间人数增加10万,占全库总数的比例增加1. 3%。

从2013年上半年查获的数据来看,查获新发现氯胺酮吸食人数为12 272人,占上半年新发现吸食人数的8. 1%,而2008年全年查获新发现氯胺酮吸食人数为21 995人,占全年新发现吸毒总数的13. 5%,新发现氯胺酮吸食人数同比减少5. 3%。

从2013年上半年查获的复吸入数来看,查获的复吸氯胺酮人数为7435人,占上半年查获复吸数的4. 7%,而2008年查获氯胺酮复吸数为2391人,占全年查获复吸总数的2. 3%,同比增加2. 4%。

以上数据表明,近几年来我国氯胺酮滥用的总体情况是氯胺酮滥用人数在缓慢增加,但新发现的氯胺酮滥用比例在逐年减少,而复吸者的氯胺酮滥用比例却在缓慢增加,且增加幅度要大于在册人数的增加比例。还有数据表明,氯胺酮滥用者在全库合成毒品滥用者中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其空缺由冰毒的上升补上。

衡量氯胺酮滥用情况的一个比较可靠的数据是新发/复吸比例,2008年为9. 2,而2013年上半年为1. 65,显示我国的氯胺酮滥用情况正在逐渐好转,但情况还是不容乐观。

据2011年的数据,全库氯胺酮滥用者的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86. 4%,而同期冰毒滥用者的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75. 0%,显示氯胺酮滥用者比较年轻。

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是氯胺酮滥用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据统计,香港的氯胺酮滥用者在歌舞厅、酒吧吸食的占72. 3%,在家中吸食的占13. 9%,在学校或工作地点吸食的占3. 2%,吸食的地方不固定的占10. 6%,与朋友一起吸食的占90. 4%,独自吸食的占5. 3%,与异性朋友一起吸食的占4. 3%。

下表是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从2007年开始统计的每年查获的吸毒人员中氯胺酮吸食者所占的比例,从数据可以发现,香港的氯胺酮滥用情况正在逐年下降,其缺口也由冰毒的上升来填补,其中下降最明显的是首次被查获的吸毒人员中滥用氯胺酮的比例,这是反映今后几年一个国家或地区毒品滥用情况的风向标,而曾经被查获的吸毒人员滥用氯胺酮的比例则反映了该类毒品复吸率的高低。

2007~2013年香港首次查获的吸毒人员滥用氯胺酮的比例

2007~2013年香港首次查获的吸毒人员滥用氯胺酮的比例

2007~2013年香港曾经查获的吸毒人员滥用氯胺酮的比例

2007~2013年香港曾经查获的吸毒人员滥用氯胺酮的比例

2007~2013年香港查获的全部吸毒人员滥用氯胺酮的比例

2007~2013年香港查获的全部吸毒人员滥用氯胺酮的比例

其他的国家有关氯胺酮使用的流行病学数据很少。据近期英国的一项中学调查显示,氯胺酮终生流行率低于0. 5%。一项在歌舞厅和高危人群的调查显示,氯胺酮的终生使用率捷克为7%,匈牙利为21%。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7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