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阴冷常发生于成年男性,是以自觉阴茎及阴囊寒冷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常伴有少腹寒冷、性欲淡漠、阳痿、阴缩等。

阴冷之病首见于《金匮要略》,名“阴头寒”。《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指出:“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临床诊断

辨病诊断

症状:本病症状为自觉阴茎及阴囊寒冷,甚至睾丸抽痛,少腹寒凉。

体征:本病一般无特殊体征,个别病人可见阴囊皮肤紧缩,温度低,或伴阳痿不举。

辨证诊断

一、命门火衰型

  1. 临床表现:起病缓慢,自觉阴茎、阴囊寒冷,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畏寒肢冷,精神倦怠,小便清长,五更泄泻,阳痿,遗精。舌体胖大,舌质淡,脉沉弱。
  2. 辨证要点:自觉阴茎、阴囊寒冷,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夜尿频多。舌体胖大,舌质淡,脉沉弱。

二、寒凝肝脉型

  1. 临床表现:起病急骤,阴茎及阴囊寒凉、疼痛,甚至内缩,面色无华,嗜卧,伴少腹冷痛。舌质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2. 辨证要点:起病急,阴茎及睾丸冷痛,伴少腹寒凉、疼痛。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三、肝经湿热型

  1. 临床表现:起病缓慢,自觉阴茎、阴囊湿冷,有汗出,阴囊湿痒,有异味,伴胁肋及少腹胀痛,纳差,口干,口苦,大便不调,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2. 辨证要点:自觉阴茎、阴囊湿冷,有汗出,阴囊湿痒,口干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鉴别诊断

阴缩:阴缩可因受寒引起,起病急骤,阴茎、阴囊及睾丸内缩,多合并阴冷、勃起障碍、不能交合,阴缩好转后常留有阴冷。阴冷虽亦有前阴寒冷,但无内缩的表现。

勃起障碍:部分勃起障碍病人可伴阴冷的症状,但以性欲低下、阳痿不举或举而不坚,不能完成房事为主症。

治疗

提高临床疗效

辨虚实:首先要明辨虚实。属虚者常为命门火衰,起病相对缓慢,以阴茎觉冷、阳痿、遗精为特征;属实者有寒凝肝脉与肝经湿热之不同,寒凝肝脉以阴茎、睾丸冷痛,甚则内缩为特征;肝经湿热以阴茎及阴囊湿冷、臊臭为特征。

明病位:阴冷属肾阳虚衰者,其病位在肾;属肝经湿热及寒凝肝脉者其病位在肝,在临证治疗时可据病位之不同选方遣药。

中医内治法

一、命门火衰型

  1. 治法:温补命门。
  2. 方药:右归丸加味。
  3. 制附子6g,肉桂6g,熟地黄20g,山药15g,山茱萸15g,枸杞子30g,菟丝子30g,杜仲20g,当归15g,鹿角胶20g(烊化),巴戟天15g。
  4. 兼阳痿者加阳起石、蜈蚣;遗精者加芡实、金樱子。

二、寒凝肝脉型

  1. 治法:暖肝温经散寒。
  2. 方药:暖肝煎合椒桂汤加减。
  3. 沉香3g,乌药12g,肉桂6g,小茴香15g,生姜3片,川椒10g,桂枝6g,柴胡12g,吴茱萸5g,高良姜12g,青皮12g。

三、肝经湿热型

  1. 治法:清肝经湿热,宣阳气外达。
  2.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四逆散加味。
  3. 龙胆草10g,栀子10g,黄芩6g,柴胡15g,生地黄12g,车前子20g(另包),泽泻15g,木通6g,甘草6g,当归15g,白芍20g,枳实15g。

中医外治法

一、针灸治疗

  1. 体针:取关元、气海、中极、命门、三阴交,先针后灸,每日1次,每次20分钟。适用于寒凝肝脉或肾阳不足者。
  2. 耳针:取肾、膀胱、皮质下、内分泌、外生殖器、神门、耳道等穴,每次取3~5穴,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二、推拿治疗:可选用膀胱横摩法、下腹横摩法、揉命门法等辅助治疗。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1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