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象
1)红细胞:肾性贫血大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但也可因出血、溶血等原因使患者呈小细胞或大细胞贫血表现。网织红细胞大多在正常范围,有时稍增加或减低。血涂片常可见棘形、盔形、三角形等各种异形红细胞及红细胞碎片,亦可见多嗜性和点彩红细胞。棘形红细胞是肾衰贫血的特点之一,尤其在溶血尿毒症综合征时最常见。红细胞携带氧能力在尿毒症时并没有受到明显损害,原因与高磷脂血症及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增多,使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下降有关。此外,酸中毒时可使氧离解曲线右移,进一步使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下降,有利于在组织中释放氧。患者经强力透析后初期可由于红细胞内有机磷减少,体液酸中毒纠正可使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增加,造成组织中暂时缺氧而导致发生一系列症状,即所谓“透析失衡综合征”。
2)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及血小板在肾性贫血时大多正常。但尿毒症本身及血液透析治疗可对白细胞和血小板功能、数量有一定影响。粒细胞吞噬功能尿毒症时下降,且透析膜可激活补体产生肺内白细胞淤滞,血中白细胞一过性减少。细胞免疫力下降可使患者易合并感染。血小板聚集、黏附功能减低,血小板第3因子活性异常。此外,在并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时,可见纤维蛋白减少等凝血因子异常。
二、骨髓象
骨髓象基本正常。红系、粒系、巨核系增生及幼稚细胞各阶段比例均在正常范围。在尿毒症晚期,可见骨髓增生低下,幼稚红细胞成熟受阻现象。
三、铁的代谢
血清铁一般正常或轻度减低。随肾衰原发病因不同或合并症不同铁代谢亦可呈相应变化,如合并慢性感染则可见血清铁下降,总铁结合力及铁饱和度均下降。如合并出血或因患者胃纳不佳,摄食过少则可呈缺铁性贫血表现,血清铁下降,总铁结合力上升,铁饱和度明显下降。反之,如反复输血,可导致铁过剩。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和铁转换率一般正常,红细胞对铁的利用在尿毒症晚期降低。但原发肾脏疾病本身可使上述指标发生改变而加重肾性贫血。
系统医学科普站点:天山医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2448.html
患者可有一般贫血表现,如:面色苍白、乏力、心悸、气短等症状,而贫血症状常常被原发肾脏疾患及肾功能衰竭的症状所掩盖。只有原有肾脏
病因各种器质性肾脏疾病在病情持续进展后均可发生慢性肾功能衰竭,如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动脉硬化性肾病,慢性肾盂肾炎,糖尿病肾病,多囊
(一)诊断在各种原因的肝病基础上出现轻至中度贫血,血片呈正细胞、正色素,或可见薄型、靶型、厚型大红细胞,棘刺红细胞或口型细胞,骨髓红
无合并症的肝病贫血是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但亦可呈巨幼细胞样贫血,见于以下3种情况:①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其红细胞体积>115fl,骨髓
据北京协和医院统计资料由重型肝病、脾功能亢进引起贫血占全部合并贫血患者的22%。而国外2组报告慢性肝病患者合并贫血占全部合并
肝病贫血最常见于Laennec肝硬化,其他肝脏疾病如:胆汁性肝硬化、血色病、坏死后性肝硬化、急性肝炎、肝豆状核变性等亦可引起肝病贫
G-6-PD缺乏症患者“咬痕”红细胞(bite cells)PK缺乏症外周血涂片小棘球形红细胞A.切脾术前,偶见棘球形红细胞,红细胞中空区
疾病的诊断方法大致有4类:临床诊断、血清学诊断、生化学诊断以及基因诊断。前3类方法是根据临床表现、血清学检验和组织、细胞与生
血液学进展迅速,相关基础研究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前进;不少血液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也大有进展。这些进展需要及时汇集和总结,以提高血
于 康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马小彤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马新娟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王 迎 中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