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包括血糖监测、尿糖监测、尿蛋白监测、眼底监测、血脂监测、膀胱功能监测、糖尿病足监测及血压、体重的监测等。

血糖监测

用胰岛素治疗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患者,都要进行血糖监测,这对调整药物和防止低血糖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简便、快速、准确的微量血糖仪的问世,使血糖自我监测成为可能。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有:四点法即三餐前和睡前,七点法即三餐前和三餐后2小时血糖及睡前血糖,必要时也可加测凌晨3时血糖以了解夜间是否有低血糖的发生。血糖监测的频率应根据病情决定,初始治疗阶段,血糖控制较差或不稳定者应每日监测。血糖控制满意而稳定者可1~2周监测一次。病情重或发热、腹泻等应激情况下应增加监测次数。

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可根据病情变化和胰岛素的注射次数而定。检测血糖至少每日2~4次,当血糖>12mmol/L,每日查4~7次血糖。新诊断的、使用胰岛素泵或强化治疗的患者,每日检测4~7次血糖,目的是了解血糖变化曲线,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开始每天测4次血糖即三餐前和睡前,待血糖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时一周内可检测3~4次。糖尿病患者一般要求空腹血糖在≤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应≤10mmol/L。进行强化治疗的患者的空腹血糖可在4. 4~6. 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应4. 4~8. 0mmol/L。

进行血糖自我监测时需注意:自我监测技术应每年进行1~2次核准,监测的质量控制相当重要,特别是血糖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符时,建议抽取静脉血。对无条件开展血糖自我监测的患者,应定期门诊复查血糖。

尿糖监测

尿糖监测简便易行,费用低且无创伤,如能正确使用并与血糖适当配合对指导糖尿病的治疗仍不失为有用的手段。目前尿糖测定多采用试纸法。尿标本的留取是指晨间第一次尿,反映的是夜间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尿,反映的是餐后血糖水平。尿标本的留取亦可将一天的尿量分为四段:早餐前至午餐前为第一段尿,午餐后至晚餐前为第二段尿,晚餐后至睡前为第三段尿,睡觉至次日早餐前为第四段尿。尿糖测定的目标保持尿糖阴性,应用尿糖测定时需注意:①它不能反映确切的血糖水平及其精确变化,不能预告将要发生的低血糖反应。②尿糖测定只能定性反映尿中葡萄糖浓度,要结合尿量才能真正反映尿糖的丢失和血糖水平。③尿中排出糖量的多少与肾糖阈值有关,当肾糖阈值发生变化时尿糖定性也会随着改变,如肾糖阈升高(如老年人和有肾病者)或肾糖阈降低(妊娠时)及伴有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合并前列腺肥大的患者(常致膀胱不能完全排空,残余尿增多)等。在上述情况下尿糖不能反映血糖水平,必须以监测血糖为主。

具体操作:每餐前30分钟排尿,临饭前排尿测定。如果血糖控制很稳定的患者,4次尿一般应是“-”或“±”此法可以用来调节食量的增减,也对调整治疗药物提供依据,尤其对胰岛素剂量调整有帮助。如饭前尿糖监测一直保持阴性则应监测饭后2小时尿糖,它能反映出糖负荷后胰岛素储备能力如何。如果饭后2小时尿糖也是阴性或加减号,说明糖尿病控制得比较满意,如果出现“+”~“++”就要减少饮食的份数或增加胰岛素剂量或加服降低餐后血糖作用的药物。

慢性并发症的监测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和合并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但其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常缺乏明显的临床表现,一旦进展到临床阶段其功能障碍常不可逆。因此加强监测和筛选,早期诊断对其预后十分重要。

尿蛋白监测

有无尿蛋白是了解糖尿病肾病的依据。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很重要的并发症,随着病程的进展可以导致肾功能不全甚至于肾衰竭,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最能发现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指标是测定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含量,微量白蛋白尿是指白蛋白排泄率在20~200μg/ min,若大于200μg/min则为临床糖尿病肾病。目前患者存在的问题是,重视尿糖而不重视对尿蛋白监测,待出现水肿后才去看医生则为时已晚。因此,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尿微量白蛋白大于20μg/ min时,就要及时治疗。糖尿病患者病程大于3年时应每年进行尿白蛋白排泄率的检测,增高者应在3~6个月内复查。如尿白蛋白排泄率两次测定均在20~200μg/min,则提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应加强治疗阻止病情发展。

眼底监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其最严重的后果是导致失明。美国新近报道的失明患者中约25%由糖尿病所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20~74岁成人致盲的首要原因。对所有糖尿病患者每年均应扩瞳后做检眼镜检查,简单的检眼镜检查也可发现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血脂监测

糖尿病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主要是血清TG升高和HDL-C降低以及LDL升高。血脂异常可以导致动脉硬化。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要比一般人高3倍以上。动脉硬化易发生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变等。因此血脂监测对防治动脉硬化性血管病变至关重要。一般应每3~6个月测定一次血脂。如果经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物后血糖控制尚好,但血脂仍明显升高者应服用降脂药物治疗。其控制标准如下:血清总胆固醇应小于4. 5mmol/L,甘油三酯应小于1. 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大于1. 1mmol/L为合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2. 6mmol/L。

膀胱功能监测

糖尿病患者膀胱功能障碍较常见,医学上称为糖尿病神经性膀胱,此并发症约占糖尿病的26%~87%,有糖尿病神经病变者约80%有糖尿病神经性膀胱。因为本病早期无症状常常到了有尿潴留,反复尿路感染不愈甚至于肾衰时才引起患者重视。要想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患者必须具有这方面的知识,以便早日求医。

监测方法:有上述症状时应及时查尿常规,膀胱肾脏超声波检查可发现有残余尿和肾盂积水。正常膀胱容积400ml尿,超过400ml有尿意感。如尿量大于500ml仍无尿意可考虑有膀胱功能的异常。

糖尿病人足部的监测和护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特有的临床表现,多发生在50岁左右。60~70岁患者最为多见,还多见于成年肥胖型糖尿病程长者,血糖经常控制不佳者。糖尿病足的发生几乎均由大小血管病变所致缺血、神经病变、感染三个主要因素协同作用而引起,大血管病变在糖尿病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但是皮肤坏死的最终原因是微循环功能障碍所引起。为预防糖尿病性下肢坏疽,除了积极控制糖尿病及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外,应避免各种诱因如:烫伤、小外伤、鞋挤压及足癣感染,保持局部干燥清洁,早期治疗脚的胼胝、鸡眼等。对轻微的外伤也应及时治疗预防感染,一旦发生应采取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此外平时要注意保护肢体,尤其是冬天要注意保暖并多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避免高胆固醇饮食和戒烟。每天检查足和下肢、足趾间和足底部是否有创伤、发红、感染、磨损、流液、肿胀和擦伤。每天用肥皂水和温水洗脚,足部入水前应先测一下水温,水温应不高于40℃,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最好选用碱性较小的或弱酸性的肥皂。洗完待脚晾干后涂以润滑剂,使皮肤免于裂开。趾甲前端应剪平挫平防止其向肉内生长。穿着整洁干燥的袜子,袜子上不要有破洞或补丁袜口不宜过紧以免影响脚的血液循环。穿合适的鞋,不要穿着任何紧束足部、踝部及小腿的袜、带,以免阻碍足部的血液供应。

血压和体重的监测

糖尿病人易患高血压,30%~50%的糖尿病人在病程中发生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为非糖尿病人2~4倍,并随病程的延长和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由于糖尿病人存在糖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动脉硬化和肾脏病变,因而更易患高血压。糖尿病人发现高血压时,体内重要脏器已有程度不同的损害,因此早期发现高血压至关重要。应每月定期检测血压一次。

糖尿病人应每月测量体重一次,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成人体重应不超过也不低于理想体重的10%为好。

按BMI标准:体重过低为小于18. 5;体重正常为18. 5~23. 9;超重为24. 0~27. 9;肥胖为≥28。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6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