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测定可以使用大型生化仪测定静脉血清或血浆血糖,也可应用血糖仪测定末梢微量全血血糖,或使用动态血糖仪(contin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连续监测72小时的血糖谱。正是由于血糖仪的问世,血糖自我监测(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成为可能,其特点是简便、快速、准确和用血量少等,此项检查既可用于探讨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紊乱状态,也可评价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指导危重患者的血糖调控。

血糖监测方法

血糖监测的时间点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测定随机血糖(不受时间限制)、空腹血糖(空腹8小时以上)、餐后2小时血糖、餐前血糖、5pm血糖(午餐后5小时血糖)、夜间3am血糖。常用的有四点法:即三餐前+睡前;五点法:空腹+三餐后2小时+睡前;也有建议采用七点法: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尚需加测清晨3时血糖,以防止夜间低血糖。睡前血糖的监测对预防夜间低血糖很有价值。若睡前血糖<6mmol/L,建议少量加餐,尤其是注射胰岛素患者。

血糖监测的频率

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初始治疗(尤其是应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者)、血糖控制差或不稳定者应该每日监测;血糖控制好而稳定者可1~2周监测1天,血糖一贯控制好可再进一步减少监测频率,病重、剧烈活动前后及同时患病时,如发热、腹泻或其他疾病及情绪波动时,应增加测定次数。而且当血糖大于20mmol/L时,除监测血糖外,还应检查尿酮体;病情稳定者,可选择易发生高血糖或低血糖的时间点进行每周分段、分时测定2~4次血糖。

使用血糖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时应注意:

  1. 血糖仪要每年请专业人员校正1~2次,或经常用标准试纸条和质量控制溶液进行测试,尤其当检测结果与HbA1c或病情不符时更有必要。
  2. 对患者检测技术的培训,要求患者严格按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采血要求有一定的深度以保证血量充分,切忌用力挤压导致组织液外渗使微量血稀释,导致测定血糖值偏低。
  3. 末梢血与静脉血糖对照时,时间要同步,应先测定末梢血后再抽静脉血,以免抽血时因疼痛刺激造成末梢血糖值应激性增高。
  4. 测定末梢血糖前,首先要核对血糖仪显示的代码与试纸条代码一致及试纸条在有效期内,血糖仪的电量要充足。
  5. 采血前先用温水清洁双手并擦干,再将要取血的手指下垂30秒以便血液充分流到手指。
  6. 皮肤用酒精消毒后,待酒精挥发干后再行采血。
  7. 定期清洁血糖仪的血渍、灰尘、纤维、杂物等。
  8. 定期测定HbA1c,若HbA1c为6%时的平均血糖值在7. 5mmol/L左右,HbA1c在7%时其平均血糖值可能在9. 5mmol/L左右,这样既可校正血糖仪测定的准确性,又可以了解总体血糖控制的情况。

此外,使用血糖仪时,应注意血糖仪检测的数据与生化仪测定的静脉血糖数据有一定差异,可能原因有:

  1. 通常血糖仪测定的末梢血是动静脉混合血的血糖,而生化仪测定的是静脉血浆或血清血糖。在空腹时两种血标本的血糖含量接近,而餐后或服糖后前者的血糖含量要高于后者0. 4~3. 4mmol/L,这是造成差异的一个原因。
  2. 操作不当,如未按要求正确使用血糖仪、采血操作不规范、消毒皮肤的酒精未干就采血、血量不充分、局部过度挤压等均可使测定数据偏低。
  3. 试纸条受潮或失效。
  4. 采取静脉血后等待送检时间过长,由于葡萄糖分解而造成生化仪测定的数据偏低。

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的关系

空腹血糖<140mg/dl(7. 8mmol/L)提示肝糖异生控制较好;空腹血糖>140mg/dl(7. 8mmol/L)意味餐后血糖将受肝糖异生限制不足、肝糖输出增加和碳水化合物摄入吸收的影响;有效降低餐后血糖的治疗策略需要空腹血糖良好控制配合。

不能进行血糖自我检测的患者

对无条件开展血糖自我监测的患者,应定期门诊查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同时开展尿糖自我监测。近年来动态血糖监测仪亦被推出用于临床,其结果与静脉血糖检测结果相吻合。可24小时动态监测血糖,并能及时提醒使用者低血糖的发生(发出警告声音),同时它可提供血糖的波动幅度或漂移情况的信息,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见下表:

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

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6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