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交往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孩子需要交往,由于年龄、智力、身心发展水平相近,孩子尤其需要与同伴交往,这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这是父母所不能替代的。

孩子需要与同伴交往

孩子需要与同伴交往,把与同伴交往视为学习做人的第一步。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化生活的第一课就是学会交往,儿童的社会化是通过学习、交往、模仿等实现的。这些年来,社会是越来越宽松、越来越开放了,偏偏,我们的孩子却越来越呈现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迹象。究其原因,大多与孩子不会交往,不善交往,父母又不让孩子健康地与交往有关。

与同伴交往符合孩子心理发展特点

人类社会本来就是群居的,交往的,是生活在各种人际关系中的,这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人们总是希望有人与他(她)进行交流,从而摆脱孤独与寂寞;希望参与具体活动,希望加入某一群体,并为之所接纳,从而获得归属感。因为交往,快乐时有人与你分享,痛苦时有人为你分担,迷惘时有人给你指点,困难时有人给你援助,忧伤时有人来安慰你,气馁时有人来鼓励你。通过交往,人们能够寻求心灵的沟通,能够寻找感情的寄托。

青少年应当在交往中更能正确认识自我,养成健康的人格,这对提升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水平有积极的意义。因为在同伴交往中有许多创造快乐的因素,比如,合作完成一项工作,同伴的建议被采纳,在群体中得到鼓励等,都有利于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这样能使孩子产生安全感与归属感,使他们心情轻松、愉悦、活泼,帮助孩子形成自尊、自信、自爱的品格,有助于孩子对自己形成明确的认识,建立合理、积极的自我期望,从而改善孩子心理,形成健康人格。

与同伴交往是孩子的天性,“爱扎堆”是孩子对与同伴交往需要的典型表现。没有正常的同伴交往,不能和他人建立友情,孩子会产生孤独的感受和孤僻的行为;缺乏与同伴交往的经验可能造成孩子成年后的人际交往适应不良。久而久之,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极为不利。所以缺乏同伴交往的锻炼,在父母的“保护伞”下长大的孩子往往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同伴交往在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

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每个孩子不同的生活经验与认知基础,为孩子提供了分享知识经验、互相模仿和学习的重要机会。同伴之间的交流、互相指导,以及协商与讨论,也有助于扩张和丰富孩子的知识于经验、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习得的交往技能,可以学习怎样获得同伴的认同,如何尊重同伴与获得同伴的尊重。让孩子在交往中,学习如何做一个受欢迎的人,获得交往能力、获得社会地位,为他们成年打下基础。

孩子与同伴的交往直接影响孩子情绪、情感和个性的发展。乐于并善于和同伴交往的孩子,其情绪、情感与个性发展通常较好,因为交往可以锻炼和形成孩子的自尊、自信、自强和自爱。孩子对自己形成明确的认识并建立合理、积极的自我期望也是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实现的。与同伴交往为孩子提供了独立应对世界、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因此与同伴的交往是孩子锻炼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机。

与同伴交往还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伴交往给孩子们提供了相互学习和取长补短的机会。实践证明,建立积极的同伴交往是改善孩子不良心理状态和不良行为习惯的最佳矫正方案与策略之一。良好的同伴交往可以预防孩子出现各种不良的心理行为问题。

由于与伙伴接近的需要是由动机引起进而转化为交往行为,行为形成的关键就是让孩子感受与伙伴接近的需要,产生接近的乐趣,让孩子愿意交往,向往交往,学会交往,帮助他们克服孤独、冷漠、闭锁,走向合群。

接纳孩子的同伴,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

接纳孩子的伙伴

家长应当接纳孩子的伙伴,这是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的第一步。拒绝和敷衍都会使孩子在与同伴交往时产生退缩的行为。欢迎孩子的伙伴到家中做客,不必太在意孩子们在一起时破坏家中清洁与秩序,父母可以巧妙地抓住这一时机培养孩子们自理的习惯和能力。

鼓励、允许孩子拿自己的食物、玩具和用具招待他的伙伴,与伙伴共享。给孩子空间,允许孩子们单独在一起说“悄悄话”、进行“秘密”的小活动。鼓励孩子和小伙伴组成小组共同学习、共同游戏;节假日主动为孩子们创设机会,鼓励孩子和小伙伴们一起游玩、一起活动。

尊重孩子的交往兴趣

尊重孩子的交往兴趣,让孩子明白与同伴交往是自己的权利,处理同伴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也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是对孩子独立人格的肯定,也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重要一步。倾听孩子的理由,允许孩子自己选择朋友。给孩子权利,允许孩子选择和同伴在一起时谈什么、做什么,并尊重孩子的选择。积极指导孩子正确处理与同伴交往时出现的矛盾,鼓励孩子自行解决问题。

积极监督孩子的交往

成长中的孩子还不成熟,由于孩子在成长中,判断是非、自制自控的能力较低,因此父母对孩子与同伴的交往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大撒手,而是要给予积极关注和正面参与。要积极监控孩子的交往状况、预防同伴交往带来的不良影响是必要的。父母对孩子与同伴的交往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大撒手,而是要给予积极关注和正面参与。有意识地经常和孩子讨论择友的标准与注意事项,以促进孩子恰当选择交往的同伴。

要多提建设性的意见,少做粗暴的否定评价。对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活动内容、形式提供有益的建议。可建议孩子把他们与同伴在一起的游戏、活动编成故事讲给父母听;或者要求孩子事先告之父母他打算去哪儿、去做什么、和谁一起、什么时候回来等。鼓励孩子将在同伴交往中遇到的困难、麻烦讲出来,不要奚落和贬低孩子。与孩子积极沟通、共同协商,取得孩子的理解、信任与合作是父母积极监控孩子的重要前提。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4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