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目的:改善和保护肝功能,降低高血糖,缓解症状;纠正脂代谢紊乱及其他代谢紊乱;防治肝病及糖尿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降低死亡率;通过教育,使患者掌握自我监测,自我保健的能力,确保治疗达标。肝源性糖尿病降糖治疗的达标标准:餐后血糖6. 7~9. 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 7~12. 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 0%~9. 0%。

由于肝源性糖尿病和肝病有密切关系,继发于肝病后出现,故原发肝病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轻症患者常可随肝病的好转而恢复,重症患者则需要考虑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

一般治疗

健康宣教:肝源性糖尿病是一种全身疾病,坚持合理治疗是一项长期、细致和艰苦的过程,需医生、患者及家属配合,教育的目的是让患者对肝源性糖尿病的基础知识、特点以及饮食、药物治疗、自我监测和护理等有初步认识,意识到治疗的终身性和长期性,使其积极配合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休息:重症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平卧位可增加肝脏血流有助肝病的恢复,轻症患者则需要注意劳逸结合,过度劳累常可使原有的肝病恶化。

饮食:合理的饮食调整是本病的治疗基础。肝源性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原则和原发性糖尿病相似,只是注意兼顾肝病及糖尿病两方面,如有食管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注意选用适宜的高纤维膳食的摄入,有肝性脑病,则限制蛋白质的摄入等。

和一般肝病治疗不同的是,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维生素和低脂饮食的“三高一低”疗法不适合该病的治疗,需要随着病情的变化适当调整,饮食调整的重点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摄入的调节上。

  1. 碳水化合物:为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由于该病患者葡萄糖耐量低减,血糖增高,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将加重胰岛β细胞的负荷,最终引起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因此,要适当限制此类患者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但过度限制不利于肝脏解毒和代谢功能的发挥,不利于肝病的恢复,原则上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可略高于普通健康人,同时可考虑早期应用胰岛素,增加肝糖原的合成,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2. 蛋白质: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由于碳水化合物供给受到一定限制,高蛋白饮食显得较为重要。每日每千克体重供应蛋白质1. 5~2. 0g,以优质蛋白为主;但是合并有肝性脑病的患者则需要限制蛋白的摄入,减少血氨的来源,以植物蛋白质摄入为宜。
  3. 维生素:肝病患者胆汁合成和分泌减少,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维生素利用率低,同时高糖饮食可导致水溶性维生素需要量增加,因此肝源性糖尿病患者需要增加维生素的摄入量,应多食新鲜蔬菜和适量水果。
  4. 脂肪:摄入过多患者不易耐受,亦容易形成脂肪肝,摄入过少则可影响食欲,且不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原则上脂肪摄入可参考正常需要量的低值,以每日每千克体重0. 6~0. 8g即可。

积极合理治疗肝脏疾病

通过修复肝细胞,改善肝脏功能,恢复肝细胞膜受体的数目及受体结合的能力。具体治疗措施可根据不同病因进行相应的处理,如酒精性肝病的患者需要忌酒,病毒型肝炎如慢性乙肝或丙肝患者如有抗病毒治疗的指征时需要考虑抗病毒治疗,可延缓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轻症患者在基础肝病控制后血糖即可逐渐恢复正常而无需降糖治疗。可根据病情酌情选用一种或两种保肝药物,不可滥用。

降糖治疗

轻型的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在肝病情况好转,配合适当的饮食控制治疗后血糖即能逐渐恢复正常。需要注意的是,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尤其磺脲类、双胍类大多有肝功能损害的副作用,不宜口服上述药物控制血糖。重症患者单纯上述处理常不能良好地控制血糖,多需要配合胰岛素治疗。使用胰岛素时尽量选择短效型,遵循剂量个体化,根据监测血糖的结果进行胰岛素用量的调整。因此,肝源性糖尿病降糖治疗,原则禁用口服降糖药,尽量早用胰岛素,不但有效降低血糖,还可有利肝细胞修复、肝功能的恢复。

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肝硬化患者多有合并腹水,在使用利尿剂时可加重糖耐量的异常;门脉高压的患者使用普萘洛尔降低门静脉压力,但糖酵解作用受到抑制,同时由于低血糖所致的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可被掩盖,临床上容易忽略低血糖的发生;使用氨基酸制剂时精氨酸可刺激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增高,故临床上在使用上述药物治疗肝病的同时需注意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6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