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万能供血者”的说法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地血源紧缺及输血科学水平低下,以致在同型血源缺乏时不得不采取O型血作为抢救的“万能血”。按照ABO血型的分型原则,由于O型血的红细胞膜上既没有A抗原也没有B抗原,所以O型血的红细胞在所有血清中都不会发生凝集,这样O型血的红细胞可进入任意ABO血型的血清中。但是相应的,O型供血者的血清中含有天然抗A和抗B抗体,当O型血输入A型、B型或AB型血的受血者体内时,O型血中的抗A和抗B抗体就会和以上三种血型的人的红细胞结合(因这些人血液中的红细胞膜上含有相应的A抗原或B抗原),使红细胞遭到破坏而造成溶血性输血反应。当少量缓慢输血时,O型血清很快被受血者的血清稀释,抗体浓度降低,破坏红细胞的可能性降低。因正常就有少量红细胞破坏,很快可被人体清除;但大量输注时,超过人体的清除能力,就可能出现溶血反应。现已发现O型血液里的有些抗A、抗B抗体是免疫性抗体,如果将这种O型血输入不同血型的受血者体内,更容易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可使红细胞表面损伤,脆性增加,寿命缩短。事实表明,当上述三种血型者输注较多O型血(特别是抗A、抗B效价大于32)时,受血者则容易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所以O型血的红细胞是万能红细胞但血清不是万能血清。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7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