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海洋无脊椎动物精子趋化性已有很多阐述,这些物种的精子已被作为研究精子趋化性的模型。最早对精子趋化运动模式的观察主要集中在非哺乳动物的多个物种上,表明这些运动是比较复杂的,即使在海洋无脊椎动物物种中似乎没有一个统一的精子趋化性运动模式存在。在一些物种如水螅类,精子游向趋化源时运动方向的改变是很突然的,能观察到三种运动轨迹:
- 笔直的运动轨迹直接到达生殖壶。
- 笔直的运动轨迹但超过了生殖壶。
- 轨迹转弯或撞击生殖壶。
而另一些物种如尾索类动物的精子却是呈重复画圈样运动间接游向趋化源。海胆精子对趋化信号的反应是“turn and run”模式,精子在鞭毛非对称和近乎对称的连续鞭打运动中呈现高弧度和低弧度运动轨迹切换,表现为疏松的螺旋样轨迹,但螺旋轴心是指向趋化源。也有一些物种的精子从未表现出趋化性。
早在1977年就有研究发现,人和哺乳动物卵丘细胞团分泌的物质在体外能够改变小鼠精子运动模式:当小鼠精子穿越微毛细管游向未受精卵细胞时,呈现奇怪不稳定的运动方式;当去除卵丘细胞团后,小鼠精子又呈现直线运动轨迹。另一些研究观察到在外界低Ca2+环境中精子尾部鞭打要比在外界高Ca2+环境中的对称。但是在人和哺乳动物精子对趋化物的应答中没观察到很确切的运动模式,实际上有关人和哺乳动物精子鞭毛趋化运动的细节也尚不清楚。只是在精子对bourgeonal的趋化应答研究中观察到,人和哺乳动物精子出现一个非对称性鞭打后会立即回到对称性鞭打模式,通过这种间断单个的鞭打运动来调整运动方向,这与无脊椎动物精子连续切换的鞭打模式不一样。这可能是因为仅有极少的人和哺乳动物精子对推测的趋化诱导事件产生应答,而要直接观察极少数产生趋化应答精子的鞭毛运动变化相当困难。
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目前人和哺乳动物精子趋化实验都是做体外实验,而且都是在非黏稠的液体中进行的。然而,在人和哺乳动物体内,输卵管液应该是黏稠的,精子在黏稠液体中的运动速度和方式与非黏稠液体有很大的差别。所以,这些所观察到的趋化运动很可能与生理情况下体内的运动有很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