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肿瘤在肿瘤类疾病中比较少见,但在阴囊部肿瘤中仍然以睾丸肿瘤最为常见。睾丸肿瘤多发生于20~40岁的青壮年,几乎都属于恶性。睾丸肿瘤按来源来分,可分为生殖细胞与非生殖细胞
141附睾结核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并贯穿于其发病的整个过程。初期以标实为主,主要是以气滞、痰浊、瘀血、寒湿互结而形成的有形之物为标,无明显全身症状。发病的中期,邪毒郁久化热
143子痰起病缓慢,常在附睾头部有一个豆大硬结,以后逐渐增大,有时数个硬结相叠,表面不平,常会波及睾丸或附睾体尾部,皮色不变,按之不热,仅有轻微疼痛,于疲劳时加重,经过半年一载,局部疼痛加
144附睾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导致的慢性炎症及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的疾病。在临床上,男性生殖系统结核以附睾结核最为常见,本病多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附睾结核在中医学文献中
145例:刘某,男,46岁:1976年作输精管结扎手术后,阴囊有坠胀、疼痛的感觉,特别是房事过后,症状更加显著。平时不能参加重体力活。经西医治疗效果不佳,遂求治中医。患者面容忧郁,精神萎靡。
146附睾郁结症是因输精管结扎或强烈性欲不得所遂而致。此病以单侧或双侧睾丸坠胀疼痛、附睾肿大为特征。若证属气滞血瘀,则方用乌药10g,蒲黄10g,五灵脂10g,丹参10g,乳香10g,以行气活
147附睾郁结症多因瘀血败精互结所致。阴囊坠胀疼痛明显,附睾肿大,触痛或压痛明显,或肿胀疼痛虽不著,但持续3个月以上,在劳累或房事后加剧。或有高低不平、质坚、触痛明显的硬结。单
148天阉,《灵枢·五音五味》称“天宦”。患者“不生前阴,即有而小缩,不挺不长,不能与阴交而生子”(《灵枢集注》)。临床表现为体态肥胖失常,前阴萎缩,性欲全
149子痈不论急性期的肝经湿热、阳明积热证,还是慢性期的肝络失和证,多属实热之证,仅个别病例后期可见肝肾不足之虚证。 肝经湿热证,多见于肿疡期。睾丸肿痛明显,痛引少腹胯间,阴囊皮
150刘氏认为急性睾丸炎以虚寒致瘀者多见,以实热致结者占十之二三,且多本虚标实之候,故治疗应以温阳破结为法。《内经》曰:“气血喜温而恶寒,寒则涩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
151子痈一病多由肝肾阴亏,兼有湿热下注而致。病初常见毒热壅盛,治疗宜重用清热解毒之药,并佐以活血消肿之品。医家治痈肿“以消为贵”,湿热下注必致气血壅滞,早期清解与活
152细菌性睾丸炎是指细菌感染引起的睾丸组织发生充血、水肿,甚至形成脓肿的感染性疾病。临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细菌性睾丸炎多继发于体内化脓性细菌感染;慢性细菌性睾丸炎
154睾丸胀痛为临床常见症状,或见睾丸坠痛或坠胀疼痛,或肿痛,其轻重程度,常与病人的情志变化关系极为密切。《灵枢·经脉》说:“肝足厥阴之脉……入毛中,过阴
155睾丸痛,中医称子痛,多见于慢性附睾炎、睾丸炎、前列腺炎等。王老师认为,睾丸痛的治疗,应把传统中医认识和现代西医学认识结合起来,不能动辄解释为“炎症”,而应辨病与辨
156睾丸鞘膜积液属中医的“水疝”范畴,为常见的男性病,一般多从寒湿下注或湿热郁结的病机论治。戴老以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制定健脾益气、利水除湿为主的治疗方法。方用
157本病总属实证,亦可虚实夹杂。如虫积阻络、水湿内结为实证;正虚气滞、阳虚寒凝为虚实夹杂,但亦是实多虚少。 虫积阻络证,既往有丝虫感染史或有下肢象皮肿,或已查到微丝蚴,阴囊逐渐
158若起病缓慢,阴囊逐渐增大,皮色正常,身无寒热者,中医称为“颓疝”,由寒湿所致,治宜辛香流气,用《证治准绳》“三层茴香丸”(一层为八角茴香、川楝子、南沙参、木
159附睾睾丸炎是湿热下注、气滞血瘀等病理因素结于肾子而成,根据本病初起、成脓、溃后三个不同的病理阶段,分别采用消、托、补来论治。具体应用时,须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施治立法。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