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希氏束分为左右束支部位的上方产生刺激,比预计的下一次正常收缩时期提前出现的扰乱基本节律的异常波形。
房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atrial contraction,PAC),心房某部位的兴奋性异常增高,比窦房结引起的激动提前引起心房收缩。其特征表现为由于异常心房的收缩,导致波形、宽度均与正常P波不同的异常P波提前出现。
原因:即使健康人也可出现。有时在精神紧张、不安、疲劳、睡眠不足、过度吸烟、过度饮用咖啡、茶和酒精等时候发生。多数场合下,是其他房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的先兆。有必要进一步检查原因。
治疗:除下列情况之外,偶发性的不需要治疗。
房室交界区的兴奋异常增高时,其兴奋逆向(逆行传导性)向心房传导。然后和正常传导一样,通过激动传导系统,由室间隔内向心室传导。
以前称之为房室结性(或简称为结性)期前收缩,最近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交界性期前收缩这个术语。
传统的认识一般解释为1上部(upper), 2中部(middle), 3下部(lower)-房室结性期前收缩(A-V nodal premature contraction)。最近也有根据房室交界区的期前兴奋向心房方向和心室方向传导的时间长短来分类。
有时很难清楚地区别房性期前收缩和交界性期前收缩。这样的病例诊断为室上性期前收缩无可非议。
与房性期前收缩相同。
与PVC相比,属病态者较多,见于各种心脏疾病(心肌梗死等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心包疾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脏瓣膜病、高血压等)。
也可见于健康人,但一般无临床意义。例如,紧张、吸烟、过度饮用酒精和含咖啡因的饮料(咖啡、红茶)、有疲劳及睡眠不足等诱因存在时。
由于前行正常收缩和期前收缩之间的间隔较短,以及根据房室交界区不应期的程度,有时出现不向心房传导(阻滞的PAC,blocked PAC)和PR间期延长的情况。
房性期前收缩兴奋传导至心室时,如果联律间期短,心室兴奋还没有完全恢复(相对不应期),所以心室兴奋的过程多少与正常不同,QRS变宽,显示出不同于正常的形状。QRS形状改变的程度不一,从轻微波形改变,到明显异常变化,甚至看上去很难与室性期前收缩区别开来。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右束支阻滞型。这种变化称为室内差异传导(aberrant ventricular conduction, intraventricular aberration)。
PAC频发时,有可能转为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临床上要加以注意。
系统医学科普站点:天山医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heart/ecg/qsecg/xlsc/tachyarrythmia/78.html
英文:paroxysmal supravent ricular tachycardia,PSVT;
同义名:Bouveret综合征、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特发性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阵
心室的一部分兴奋性增高,其兴奋产生的激动扩散到整个心室,比正常窦性心律预计出现的下一个兴奋时期提前引起收缩。异常激动产生的部
期前收缩是日常临床工作中遇到最多的心律失常。心慌、气短、心跳的主诉,大部分是由期前收缩premature contraction(beat)引起的。期
由窦房结以外部位发生的刺激(异位刺激)而引起的高度心动过速,其特征为突然的阵发性发作,持续一段时间后又突然消失。阵发性心动过速(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