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的一部分兴奋性增高,其兴奋产生的激动扩散到整个心室,比正常窦性心律预计出现的下一个兴奋时期提前引起收缩。异常激动产生的部位,在希氏束以下。
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
即被称为“R on T”的类型(下图A)。PVC出现在窦性心律的T波顶点附近。T波顶点附近称为易损期或易受攻击期(vulnerable period),相当于心室绝对不应期后出现一过性兴奋亢进,激动阈值低下的时期。这个时期对心室即使给予很少量的刺激,也可引起心室颤动,非常危险。特别是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容易出现,故临床上非常有意义。
数个PVC连续出现时,称为短阵型(shortmn) VT (下图B)。这也是容易变成心室颤动的危重心律失常。特别是频繁出现,5个/分以上时非常危险。
PVC二联律的连续出现也是危险的,特别是心肌梗死时容易发生,另外在洋地黄中毒患者也可出现。
在同一导联上,出现形状、方向不同的PVC。是由室内期前收缩的发生部位不同所致。心肌处于非常容易兴奋的状态,和A、B—样易于变成心室颤动,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和洋地黄中毒。
下为期前收缩的鉴别诊断图表:
室性期前收缩重症程度分级:(Lown B&WolfM:Circulation 44:130,1971)
等级 | 室性期前收缩 |
---|---|
0 | 无 |
1 | 偶发性(30个/小时以下)1A 1个以下/分 |
2 | 频发性(30个/小时以上)1B 1个以上/分 |
3 | 多源性 |
4 | 连发性 4A 2连发(成对)、4B 3连发(室速) |
5 | R on T型(短联律间期) |
系统医学科普站点:天山医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heart/ecg/qsecg/xlsc/tachyarrythmia/79.html
自希氏束分为左右束支部位的上方产生刺激,比预计的下一次正常收缩时期提前出现的扰乱基本节律的异常波形。房性期前收缩(PAC)房性期
期前收缩是日常临床工作中遇到最多的心律失常。心慌、气短、心跳的主诉,大部分是由期前收缩premature contraction(beat)引起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