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胚胎心脏的内部分隔开始于第4周,即心脏外形初步建立之前,至第7周末基本完成。各部的分隔几乎同时进行。最终,管状的心脏被分隔成为四腔心脏。
当原始心管向右侧弯曲时,心房仍位于原始横隔内。心室与心房之间的缩窄部分称为房室管 atrioventricular canal。随着心房从原始横隔中游离出来,房室管位于原始心房的左侧和未来的左心室之间,故来自胚体右侧的静脉血须经过心房的右侧至左侧,然后进入左心室。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房室管逐渐向右侧移位,至第5周中期房室管处于正中位置,即位于左、右心室之间的后方,下方正对分隔中的左、右心室,上方正对分隔中的左、右心房,从而使心房的左、右两部分与总的心室腔相通。
人胚第4周中期,在房室管背、腹侧壁上心内膜的间充质组织局部增生,连同其表面的内皮向腔内突出形成两个隆起,分别称为背侧心内膜垫 dorsal endocardial
cushion 和腹侧心内膜垫 ventral endocardial cushion。两个心内膜垫突入房室管腔后,彼此对向生长,最后在中线处融合形成中间间隔,将房室管分隔成左、右房室孔,分别使左、右心房与相应心室相通(上图)。心内膜垫不仅分隔房室管,而且参与了心房和心室的分隔。由于房室管位于心脏内部主要隔膜的交汇处,因此心内膜垫发育异常与许多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发育缺陷常导致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大血管畸形等。
系统医学科普站点:天山医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heart/jiepou/fayu/fs/105.html
左、右心管合并成一条心管时,心脏外形开始发生变化,心管的头端连于动脉,尾端与静脉相接,两端连接处固定在心包上。由于心管各段的生长
人胚第18~19天,在原始心肌干细胞和下方的内胚层之间,围心腔腹侧的脏壁中胚层细胞增生聚集,形成前后纵行、左右并列的一对细胞索,称为
心前体细胞发生于原肠胚形成的早期。在鸡胚观察到,心前体细胞最早出现于原条头端前方0.125~0.75mm处,并由此进人中胚层。心前体细胞
人胚第3周开始,在卵黄囊、体蒂和绒毛膜的胚外中胚层中先后建立卵黄血管和脐血管,称为胚外血管 extraembryonic vessel。然后,在胚体
以下所列举的各种疾病最典型的心电图表现,由于受疾病背景因素(年龄、轻重程度、病程及合并症等)的影响,并不是某种疾病必定出现这种变
一般情况下心脏位于胸廓的左侧,当心脏位于右侧时,泛称为右位心(dextrocardia)。右位心的分类 第Ⅰ型右位心(真正右位心):伴有全
有很多病例从自觉症状和临床表现被疑为心绞痛,但在未发作心绞痛时和安静时的心电图正常,或只有轻微变化。大部分心绞痛的自觉症状很
掌握心脏电位位置关系和电轴的变化,可以得到有用的信息,利于判断心电图是否正常。心电图上判明的心脏位置和旋转变化,与解剖学位置并
心肌细胞具有自律性,心脏的各个部分具有各自产生电活动的能力。这种电兴奋是通过由特殊心肌细胞汇集的激动传导系统(impulse conduc
所记录的原本是心脏肌肉兴奋引起的电现象。心电图不能诊断像二尖瓣膜病等后天瓣膜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心电图并不能探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