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心管合并成一条心管时,心脏外形开始发生变化,心管的头端连于动脉,尾端与静脉相接,两端连接处固定在心包上。由于心管各段的生长速度不同,心管自头端向尾端先后出现了3个膨大:心球 bulbus cordis、心室 cardiac venUicle 和心房 cardiac atrium(下图)。此后,心房的尾端又出现一个膨大,称为静脉窦 smus venosus。心房和静脉窦早期位于围心腔尾侧的原始横隔内。静脉窦的尾端分为左、右窦角。左、右总主静脉、脐静脉和卵黄静脉分别注入两个窦角。心球向头侧的延伸部分较细长,称为动脉干 truncus arteriosus。动脉干的头端接动脉囊 aortic sac,该囊为弓动脉的起始部。自动脉囊发出6对弓动脉,第1对弓动脉通过下颌弓与背主动脉相连,随后在其尾侧相应的鳃弓内又发生5对。人类的第5对弓动脉不典型,且是短暂的。
从人胚第23天开始,心管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心管在围心腔内发育,其两端固定在心包上,早期心管伸长的速度与围心腔扩展成正比。此时由于心管游离部(心球和心室)的生长速度较围心腔的扩展速度快,致使心管发生弯曲,心球向右侧腹下方膨出,心室移向左侧。在心球和心室之间形成一个“U”形的袢,称为球室袢 bulboventricular loop。心球为球室袢的右支,心室为左支(上图)。在心球和心室发生变化时,原始心房也发生明显的变化。房室孔移向左上方,总心房从原始横隔的间充质组织中游离出来并向头端生长,进入心室左侧背上方的围心腔。静脉窦随之离开原始横隔,位于心房的背下方,经窦房孔与心房通连。人胚第28天,心管的球室袢形成结束,外表面可见球室沟 bulboventricular groove,内腔面相应突出形成球室嵴 bulboventricular ridge。心脏外形呈“S”形弯曲。
心房向头端生长占据了围心腔的背部。因受前面心球和后面食管的限制,心房向左右两侧扩展,膨出于动脉干两侧。由于窦房襞的形成,窦房口由宽变窄,由横向变为纵向,并将静脉窦左侧部与心房分开。心房扩大,房室沟加深,房室之间形成狭窄的房室管。心球(心动脉球)的中部较膨大,称心圆锥部 conus cordis,将来形成右心室和左心室的流出道。心球下端被心室吸收,成为右心室的大部分。原来的心室成为原始左心室。此时,心脏已初具成体心脏的外形,内部分隔也已进行,但尚未完成。
系统医学科普站点:天山医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heart/jiepou/fayu/fs/104.html
人胚第18~19天,在原始心肌干细胞和下方的内胚层之间,围心腔腹侧的脏壁中胚层细胞增生聚集,形成前后纵行、左右并列的一对细胞索,称为
心前体细胞发生于原肠胚形成的早期。在鸡胚观察到,心前体细胞最早出现于原条头端前方0.125~0.75mm处,并由此进人中胚层。心前体细胞
人胚第3周开始,在卵黄囊、体蒂和绒毛膜的胚外中胚层中先后建立卵黄血管和脐血管,称为胚外血管 extraembryonic vessel。然后,在胚体
以下所列举的各种疾病最典型的心电图表现,由于受疾病背景因素(年龄、轻重程度、病程及合并症等)的影响,并不是某种疾病必定出现这种变
一般情况下心脏位于胸廓的左侧,当心脏位于右侧时,泛称为右位心(dextrocardia)。右位心的分类 第Ⅰ型右位心(真正右位心):伴有全
有很多病例从自觉症状和临床表现被疑为心绞痛,但在未发作心绞痛时和安静时的心电图正常,或只有轻微变化。大部分心绞痛的自觉症状很
掌握心脏电位位置关系和电轴的变化,可以得到有用的信息,利于判断心电图是否正常。心电图上判明的心脏位置和旋转变化,与解剖学位置并
心肌细胞具有自律性,心脏的各个部分具有各自产生电活动的能力。这种电兴奋是通过由特殊心肌细胞汇集的激动传导系统(impulse conduc
所记录的原本是心脏肌肉兴奋引起的电现象。心电图不能诊断像二尖瓣膜病等后天瓣膜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心电图并不能探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