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劳疸是黄疸的一种,临床以身黄、额上黑、微汗出、手足心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为特征,严重者腹胀如鼓。本病临床较为少见。

辨证诊断

由房劳伤肾,肾精亏虚而引起,以身黄、额上黑、微汗出、手足心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即可诊断为女劳疸。

一、阴虚湿郁型

  1. 临床表现:身目色黄,额上黑而有微汗,恶寒,日晡潮热,五心烦热,少腹里急,小便自利,或头重如裹,下肢沉重。舌红,苔少,脉濡细。
  2. 辨证要点:身目色黄,额上黑而有微汗,少腹里急,小便自利,或头重如裹。舌红,苔少,脉濡细。

二、肾虚血瘀型

  1. 临床表现:身目色黄而晦暗,额发黑色,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日晡潮热,手足心热,胁下刺痛或有块,皮肤可见蛛丝赤缕,小便自利。舌质紫或有瘀点,脉沉涩。
  2. 辨证要点:身目色黄,面色黧黑,腰膝酸软,胁下刺痛或有块,皮肤见蛛丝赤缕。舌质紫或有瘀点,脉沉涩。

三、下焦蓄血型

  1. 临床表现:身目色黄而晦暗,少腹胀满,额呈黑色,小便利,大便溏而色黑,甚则腹部胀大如裹水状。舌质紫暗或淡紫,脉沉。
  2. 辨证要点:身目色黄而晦暗,小便利,大便溏而黑,甚则腹部胀大如裹水状。舌质紫暗或淡紫,脉沉。

鉴别诊断

谷疸:谷疸小便不利,进食后即感头晕目眩,心中痞满;而女劳疸虽亦可有头晕目眩,但多发生在房事之后,甚则整日眩晕,四肢无力,与进食无关,且小便自利。

酒疸:酒疸为长期酗酒所致,以不能食、食后欲吐为辨证要点,其“足下热”与女劳疸相同,但其“必小便不利”,且无“额上黑”之症。

治疗

提高临床疗效的思路提示:

  1. 辨明特征:女劳疸是黄疸的一种,其重要特征是“额上黑”与“小便自利”。
  2. 分清虚实:本病虽以肾虚为本,但有因湿郁和瘀血之不同,故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治当明辨。

中医内治法

一、阴虚湿郁型

  1. 治法:滋补肾阴,化湿解表。
  2. 方药:六味地黄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
  3. 熟地黄20g,山药20g,山茱萸15g,茯苓15g,泽泻12g,丹皮9g,麻黄6g,连翘20g,赤小豆15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杏仁6g,生梓白皮9g。
  4. 阴虚火旺明显者,加知母、黄柏。

二、肾虚血瘀型

  1. 治法:滋补肝肾,活血化瘀。
  2. 方药:一贯煎合复元活血汤加味。
  3. 熟地黄20g,枸杞子30g,沙参20g,麦冬15g,当归15g,川楝子12g,桃仁6g,红花15g,大黄9g,甘草6g,柴胡12g,天花粉15g,穿山甲12g。
  4. 黄疸症状重者,加硝石矾石散。

三、下焦蓄血型

  1. 治法:逐瘀活血,攻补兼施。
  2. 方药:抵挡汤加味。
  3. 水蛭6g,虻虫3g,桃仁10g,大黄10g,人参10g,熟地黄20g。
  4. 黄疸重者,加硝石矾石散。

中医外治法

针刺选穴章门、期门、日月、足三里,平补平泻,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30次为1疗程。用于肾亏血瘀及少腹里急者,在上述穴位的基础上加关元、中极针刺;大便色黑者加大椎穴。

西医治疗

西医学认为“黄疸”只是某些疾病的一个症状,引起黄疸的原因较多,当根据病史,结合体征、B超、CT、化验等检查,甚至肝活体组织检查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找出原因,针对具体情况采用药物、手术等治疗。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1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