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机制

C型为细胞转运外源胆固醇的缺陷及溶酶体中贮积了未酯化的胆固醇。患者肝、脾组织中的贮积物除了未酯化的胆固醇外,还有鞘磷脂、磷脂及糖脂;而脑组织中的贮积物只有糖脂。白细胞中ASM活性正常,仅在经培养的细胞中,可有部分鞘磷脂酶缺乏,说明为继发于溶酶体中胆固醇的贮积。许多组织中可见到泡沫样细胞及海蓝组织细胞。这些细胞并不是C型的特异细胞,在一些无脏器肿大的病例中可没有。在皮肤及结膜活检可见到特异的包涵体。

已知有两个致病基因:NPC1NPC2。有95%的患者是由于NPC1基因突变所致,此基因已定位于18q11,并已定位克隆分离。迄今已报道的NPC1基因突变已超过50种。其余的5%NPC患者为目前尚未弄清的NPC2基因突变。C型与D型为同一基因NPC1突变所致。C型遍及世界各地,而D型为加拿大Nova Scotia变异型,为奠基者效应造成的单一突变。因此,D型已归入到C型。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多样化。典型的表现为在儿童期有不同程度的肝脾大、垂直性核上性眼肌麻痹及缓慢进展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化(进行性共济失调、张力障碍及痴呆)。垂直性核上性眼肌麻痹为神经系统脑干受累的标志,是有特征的体征。患儿在上幼儿园及小学时表现行为异常,常被认为笨,逐渐痴呆。构音障碍,语言困难,流口水。张力障碍首先表现在走路或跑步时手足的姿势异常,易跌跤,逐渐变为全身性,常伴有惊厥。青春期可发生精神障碍。

其他变异型:致死性新生儿肝病,肝功衰竭;婴儿早期进行性神经系统损害,伴有或无肝受累;成人精神病或进行性痴呆。

实验室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骨髓检查中可见到泡沫样细胞及海蓝组织细胞(瑞氏染色或亚甲蓝伊红染色的组织切片上,胞质空泡着深蓝色或蓝绿色的细胞)。用苏丹黑染色呈强阳性。这两种细胞在脾、扁桃体、淋巴结、肝及肺中显著。肝细胞中可见微小空泡。

生化检查:白细胞中鞘磷脂酶活性正常。在经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中鞘磷脂酶活性部分减低。

诊断和鉴别诊断

骨髓中看到泡沫样细胞及海蓝组织细胞对尼曼-匹克病C型的诊断并非特异。在活检组织中未找到这种细胞也不能排除尼曼-匹克病C型。

由于本病的病原基因已研究得比较清楚,已有将基因分析技术用于诊断及产前诊断的报告。

有关骨髓中泡沫样细胞的鉴别诊断已在尼曼-匹克病A型和B型中叙述。骨髓中海蓝组织细胞应注意鉴别的病有:原发性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镰状细胞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高脂蛋白血症和肝硬化时继发性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根治性治疗方法。主要是支持及对症治疗:注意营养,可采用低脂肪饮食。临床症状可对症处理,加强护理。(段彦龙 张永红)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1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