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曼-皮克病(Niemann-Pick disease)简称NPD,又称神经磷脂单核巨噬细胞病或神经鞘磷脂积累病(sphingolipidosis),是一种罕见的溶酶体贮积病。本病系(神经)鞘磷脂、胆固醇磷脂大量地贮积在机体各组织内(尤其是骨髓、肝、脾、淋巴结及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的一种遗传代谢性疾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是一组先天性脂质代谢障碍性疾病,已报道六型,均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型和B型是鞘磷脂酶缺乏或活性下降所致。鞘磷脂酶是一种溶酶体酶,其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上(11p15.1~p15.4),目前已发现数个突变位点。正常情况下,鞘磷脂(一种神经酰胺磷脂)被巨噬细胞吞噬后,由鞘磷脂酶水解。当该酶缺乏时,鞘磷脂和其他脂质贮积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形成含鞘磷脂的泡沫细胞(Niemann-Pick细胞)。最常累及的器官是骨髓、肝、脾、淋巴结、肺和神经系统(脑内无Niemann-Pick细胞),但皮肤却很少被累及。

A型神经变性进展迅速,B型无神经病变,其他各型少见,系胆固醇代谢缺陷所致,如C型是细胞内转运外源胆固醇障碍和继发性鞘磷脂酶活性下降,溶酶体中C积了未脂化的胆固醇、鞘磷脂、磷脂和糖脂等。患者的神经组织过度表达载脂蛋白D,该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变性和再生过程中起主要作用。D型有胆固醇代谢异常,其缺陷同C型。

临床症状

皮肤呈蜡黄色或淡黄色,在暴露部位有境界不清楚的棕黄色色素沉着,偶尔出现发疹性黄瘤样皮疹,有时在肿大的颈淋巴结皮肤上可见一过性黄瘤。此外,还可发生丘疹、结节、面部化脓性损害、面颊色素减退性硬化斑、瘙痒性皮疹、紫癜、café-au-lait斑、深蓝色蒙古斑和黏膜黑斑等。

其他症状有:

  1. A型:两性发病基本相等,多于2~3个月大时起病,初为体重减轻,以后因肝脾呈块状肿大而致腹部隆起,淋巴结中度增大,神经精神发育迟缓,情感淡漠,进行性消瘦,可有痉挛和强直,肌肉无力,以至于不能坐起和抬头,甚至肌张力消失,常有耳聋及失明,视网膜上可见樱桃红斑点,患儿多在2岁内死亡。
  2. B型:起病较晚,确诊时多为婴儿或儿童,脾肿大常是第一个表现,肝脾肿大一般较A型轻,肺多有受累,无神经系统受累,患儿IQ正常,但有些患儿可有轻度的神经症状如周围神经病。预后较好。
  3. C型和D型(Nova Scotia型):儿童期发病,病情进展缓慢,肝脾肿大较A型、B型轻,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症状,多数在青春期死亡。C型患儿多有慢性新生儿黄疸,D型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进展较C型慢。
  4. E型:起病晚,有中度肝脾肿大,无神经系统病变,骨髓中有Niemann-Pick细胞,病程良性。

实验室检查:血中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常见特征性空泡8~10个,有诊断价值;血浆胆固醇和总脂可升高;尿中神经鞘磷脂增多。

组织病理

皮肤的棕黄色色素沉着斑系表皮基底细胞色素增加所致,发疹性黄瘤的组织相同黄瘤。

本病特征性细胞是一种大的泡沫细胞,又称Niemann-Pick细胞,直径为20~100μm,苍白色,核较小,偏中心,胞质中充满大小一致的空泡,呈桑葚状。用Lor-rain Smith-Dietrich染色,细胞易着色,用猩红和苏丹黑B染色证实为脂质。在偏振光显微镜下显示双折光性,PAS染色弱阳性,据此可与PAS染色阳性的Gaucher细胞相鉴别。

诊断、治疗

根据婴儿或儿童期发病,肝、脾和淋巴结肿大,骨髓及淋巴结活检找到Niemann-Pick细胞可确诊。临床上主要是与Gaucher病鉴别。

本病无有效治疗方法,可对症处理,B型患者可试用同种基因骨髓移植。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2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