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错牙合畸形进行矫治时,矫治器产生的矫治力作用于牙齿,会引起牙齿、牙周组织、颌骨发生一系列组织改建,从而达到牙齿移动的效果。

牙周组织的变化

牙周膜的变化

温和而持续的矫治力作用于牙齿后,牙周膜一侧受到压力,一侧受到张力,牙周膜形态发生改变。在压力侧,牙周膜组织受挤压而紧缩,牙周间隙变窄,血管受到挤压致血流量减少,胶原纤维和基质降解吸收,并分化出破骨细胞,这些变化在加力48~72小时即可出现。在张力侧,牙周膜纤维沿张力方向被拉伸变长,牙周间隙变宽,胶原纤维和基质增生,成纤维细胞增值,并分化出成骨细胞,牙有一定的松动,牙周膜方向也会有一定变化。当外力去除后,牙周膜纤维经过一段时间可重新排列与重新附着,将牙支持在新的位置上,并恢复正常牙周膜的宽度。

如果矫治力过大,压力侧牙周膜中的血管可因过度受压而使局部缺血或血管受挤压引起局部出血,导致血栓形成及玻璃样变。当牙周膜内细胞发生坏死后,局部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也就终止了,会导致牙齿移动减慢和牙齿松动。

牙槽骨的变化

当矫治力作用于牙齿后,牙槽骨一侧受到压力,一侧受到张力,牙槽骨发生相应组织改建。骨组织的改建涉及牙槽骨的内外骨板,发生相应的增生和吸收。在压力侧,破骨细胞活跃,牙槽骨发生吸收。牙槽骨的吸收有以下两种方式。

1. 直接骨吸收 在适宜的矫治力的作用下,压力侧牙槽骨的吸收是在牙槽骨的内侧面直接发生的。

2. 间接骨吸收 又称为潜行性骨吸收。是指在矫治力过大时,压力侧牙槽骨的吸收不是在内侧面直接发生的,而是在其深部稍远处发生。骨吸收的方式呈“潜掘式”,可使牙齿移动速度减慢,并出现牙齿过度松动和疼痛,恢复时会发生牙根骨性粘连,应尽量避免。

当牙齿受到矫治力作用,在张力侧牙槽骨的内侧面,成骨细胞活跃,有新骨形成。在松质骨内形成新的骨小梁,其排列方向与矫治力的方向一致,与正常骨的排列方向不同,称为过渡性骨。矫治力去除后,这些过渡性骨逐渐钙化形成正常的骨结构,骨小梁排列方向也恢复正常。由过渡性骨恢复到正常骨结构大约需要半年时间,在这一时期内必须戴用保持器,以防止牙齿移位复发。

牙龈变化

当牙齿移动时,牙龈也同时有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很微弱的,对疗效的影响也很小。压力侧牙龈受挤压微有隆起;张力侧牙龈受牵拉,牙龈上皮组织和固有层结缔组织有增生与龈缘调整,且形态随牙齿移动而改建。有研究表明,牙龈组织的改建速率慢于牙槽骨的改建,这对正畸治疗后的复发和保持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龈激惹,甚至牙龈附着破坏。另外,牙齿移动过快,会出现牙龈堆积及凹陷,甚至牙龈萎缩,影响牙龈美观及患者舒适度,也容易导致复发。

牙体组织的变化

牙根的反应

当矫治力作用于牙齿后,有时会发生牙根的吸收(可累及牙槽骨及深层的牙本质),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1. 轻微的吸收 可发生在大部分正畸移动的牙齿上,牙槽骨有时会出现破牙骨质细胞引起少量吸收,但牙骨质的抗压能力较强,与牙槽骨相比,其吸收范围小,程度轻(X线片上很难发现),并能很快地由新生牙骨质及时修复。

2. 进行性吸收 当过大的矫治力作用于牙齿时,常常发生进行性吸收。大多发生在牙根尖,使牙根变得短而钝。这种变化可通过X线检查发现。

3. 特发性吸收 这种吸收与矫治力的大小无关,可能是个体自身骨代谢异常所致。这类患者正畸治疗会诱发或加重牙根的吸收,在矫治过程中应特别注意。

牙髓组织的变化

当牙齿受到适宜的矫治力时,牙根尖部血管受到轻压,牙髓组织可发生轻度充血(可逆性充血),对温度的变化敏感,有时会出现牙髓活力下降,一般可在矫治完成后恢复。

当牙齿受到过大的矫治力时,牙髓组织可发生不可逆性充血,引发牙髓炎,导致牙髓变性直至牙髓坏死。

死髓牙如果没有根尖周炎症,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同样也可以进行正畸移动。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3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