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UD细胞嗜银染阳性

胰腺内分泌肿瘤以单个多见,良性占80%~90%,而胃泌素瘤常为多发性,恶性多见。胰腺肿瘤常小于1.5cm,大而钙化的肿瘤提示恶性;恶性肿瘤常见淋巴结(胰周围淋巴结、十二指肠和肝门淋巴结)及肝内转移,其次是肺和骨骼转移。

Warren曾提出胰腺内分泌肿瘤在光学显微镜下诊断标准:细胞的形态和排列类似于正常胰岛细胞,具有完整包膜并挤压邻近胰组织,直径至少1cm。进一步研究发现,仅带状型胰腺内分泌肿瘤的细胞形态类似于正常胰岛细胞。目前认为,胰腺内分泌肿瘤有3种生长方式:①小梁型(trabecular)、带状型或脑回样型:细胞排列与正常胰岛细胞相似,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网间排列着柱状和立方形细胞;②玫瑰花结样型:细胞围绕毛细血管排列,如同玫瑰花结,这型也称为腺型、小泡型或假腺泡型;③髓状、实质性或弥漫生长型:不管哪种生长方式及产生何种激素,胰腺内分泌肿瘤内血管及结缔组织丰富,可见异型核,可有透明变性、淀粉样变、纤维化和钙化。

APUD细胞嗜银染色呈阳性反应。如醛-硫堇染色主要显示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Hell-Estrom-Hellman银浸染色显示产生SS的δ细胞,Fontana-Masson银浸染法显示肠嗜铬细胞以及Grimelius银浸染法显示胰岛α细胞、G细胞和D1(Ⅳ型)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可帮助确定胰岛内分泌细胞的类型。单纯的组织学难以确定肿瘤的良恶性,如果胰腺内分泌肿瘤为MEN-1的一部分,则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系MEN-1基因突变引起。该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含10个外显子,其突变多样化,突变基因检测是确定病理突变的有效方法。比较性基因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可用于判断DNA的拷贝数和抑癌基因的丢失或MEN-1基因的突变。

临床上,将能从患者血中检测到活性激素或其产物并有典型的激素过高临床表现的肿瘤称为“激素分泌性瘤”;而将无明确激素产生,无激素介导症状的肿瘤称为“非激素分泌性瘤”或“意外瘤”。非功能性胰岛瘤主要有两种情况:①肿瘤含有大量激素前体,但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激素甚微;②肿瘤合成的生物分子未被认识。研究发现,某些非功能性胰岛瘤可分泌PP,虽无临床表现,实属有功能,称“PP瘤”。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根据分泌的主要激素将其命名为激素瘤,如胃泌素瘤和胰岛素瘤等。

根据组织来源分为正位胰腺内分泌瘤和异位胰腺内分泌瘤

胰岛内分泌细胞属APUD系统,在胚胎期与胃肠胰内分泌细胞一样,来源于神经嵴。因此,将胰岛内分泌肿瘤分为正位和异位胰腺内分泌瘤两类。

正位胰腺内分泌瘤

目前发现的共有5种:①胰岛素瘤发生于β细胞;②α细胞的胰高血糖素瘤;③δ细胞的SS瘤;④PP细胞的PP瘤;⑤肠嗜铬细胞的释放5-HT的类癌瘤。

异位胰腺内分泌瘤

肿瘤释放的激素在正常情况下不能由胰岛释放。例如,胃泌素瘤所分泌的胃泌素正常情况由胃窦G细胞分泌,而非胰岛分泌。异位胰腺内分泌瘤还包括VIP瘤、TSH瘤、ACTH瘤、降钙素瘤和甲状旁腺素(PTH)瘤等。这类肿瘤常为恶性,释放的多肽可有多种。其异位分泌的机制尚不明了。有人认为,胚胎期胰岛内APUD细胞的前体具有合成和分泌多种多肽的功能,正常成熟的APUD细胞含有肽酶,能将大分子的激素前体分子分解为与细胞功能相适应的小肽,而分解为其他肽类的功能受抑制。如果APUD细胞形成肿瘤,则不能生成肽酶且激素前体为原始状态,故不能转变为与细胞正常功能相应的激素,而原被抑制的功能则解抑,从而产生异位激素。

应用常规的组织病理检查可将胰腺内分泌肿瘤分为β细胞性及非β细胞性肿瘤。

根据生物学行为分型

根据生物学行为分为良性瘤/潜在恶性瘤/低度恶性瘤/高度恶性瘤/高分化癌/低分化癌/未分化癌。胰腺内分泌肿瘤具有不同的恶性肿瘤发生率。胰岛素瘤95%为良性腺瘤,类瘤均为恶性,胃泌素瘤多为恶性。胃肠胰肿瘤的良、恶性主要取决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而非单纯组织学形态。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分为良性、潜在恶性、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也常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癌、低分化癌及未分化癌。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4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