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肾管的发育旺盛,紧靠输出小管下方的一段中肾管增长,盘曲形成附睾。从附睾到精囊的一段侧芽和中肾管周围的间充质分化出的一层平滑肌,形成输精管。

关于精囊腺的胚胎发育描述很少,对于人类精囊胚胎发育的研究,也不例外。精囊腺和壶腹早期发生较人体其他大多数器官为晚。人类胚胎发育第13周,胎儿约110mm大小时,首先出现精囊腺原基。这一时期,位于近尿生殖窦处,每一中肾管侧壁上皮发生一对凸起,即形成输精管壶腹和精囊腺的共同原基。这一凸起主要是由管腔扩张形成,壁是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其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保持不变。

当融合的Müller管开始明显退化时,精囊腺和输精管壶腹的原基开始明显长出。当胚胎发育到125mm大小时,输精管壶腹和精囊腺的原基分为两个独立的原基。随后,精囊腺即在背侧发育,生长很短的距离后,曲向头侧,形成两个部分,即近端的横向部分和远端的垂直部分。在精囊腺的顶端有丝分裂细胞趋向集中,提示真正的精囊腺芽在生长。

在胚胎发育到160mm大小时,精囊远端一般形成鱼钩状,并开始发生最初的分枝管芽,这种情况仅见于精囊的中部和远端。当主管长度增加时,分枝管芽的数量在胚胎发育到370mm大小时逐渐增多到20个左右,精囊腺的主管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螺旋状弯曲走行。

在胚胎发育到长约300mm时,精囊腺的主管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不仅是主管大小,而且分枝管的大小和数量也生长明显加速。这一加速的机制现在人们还不能够合理解释,推测可能与胎儿睾丸雄激素产生增加有关。但是,产生睾丸雄激素的睾丸间质细胞在胚胎长到约200mm时已达到最高发育水平,因此有还存在时间差的问题。

输精管壶腹的生长与精囊平行。在早期,精囊腺和输精管壶腹的原基间边界不清,大约在胚胎达150mm大小后,此边界变得清楚了,直到胚胎长约为270mm时,壶腹仍相当直,此时大约仅有6~7个小弯曲。当胚胎达310mm大小时,可看到第一个侧芽,而胚胎长约370mm时,出现4~5个永久性侧芽。

在射精管发育早期,壶腹和精囊腺还不能清楚地分开,大约在胚胎发育到150mm大小时,才开始出现一清晰的边界。在胚胎发育到325mm时射精管呈扩张状态,外似锥形,逐步分化成射精窦。这一扩张部分位于前列腺的外侧,当射精管进入前列腺组织时,则在近内侧直接发生弯曲,并在此变窄。

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精囊腺、输精管壶腹、射精管的上皮均为单层柱状,且从最早的原基到胚胎370mm时,上皮的这种结构特征未发生明显变化。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5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