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蕈样肉芽肿(蕈样霉菌病)诊疗研究详解

    又名蕈样霉菌病(mycosis fungoides,MF),是起源于记忆性辅助性T细胞的低度恶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约占所有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50%,其组织病理学特征为具有脑回状胞核的中小淋巴细

    21
  • 化脓性肉芽肿(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

    化脓性肉芽肿(Pyogenic Granuloma)又称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granuloma telangiectaticum),是一种后天性、良性结节状增生,多在皮肤穿通性外伤后,新生成的血管形成息肉状损害,可迅速

    22
  • 网状组织细胞肉芽肿

    网状组织细胞肉芽肿(Reticulohstiocytic Granuloma)又名网状组织细胞瘤(reticulohistiocytoma),是局限于皮肤的一种反应性疾病。病变处有特殊的组织细胞性多核巨细胞,与多中心网状

    23
  • 播散性脂质肉芽肿病(Farber病)

    本病又称Farber病(Farber's disease)、法伯综合征(Farber's syndrome)、纤维细胞黏多糖障碍病(fibrocytic dysmucopolysaccharidosis)、脂质肉芽肿病(lipogranulomatosis)和Farber脂

    24
  • 肉芽肿性唇炎

    肉芽肿性唇炎(Cheilitis Granulomatosa)唇部反复或慢性肿胀肥厚,最终发展成巨唇,因此又称肉芽肿性巨型唇炎(granulomatous macrocheilitis)。治疗较困难。早在1870年Volkmann曾描

    25
  • 植物、毛发肉芽肿

    植物肉芽肿(Plant Granuloma):当外伤或其他原因导致植物的碎片进入皮肤组织后逐渐形成结节,表面皮肤增厚,真皮内形成巨细胞肉芽肿反应。部分刺激性强的植物进入皮肤,可立即导致烧

    26
  • 淀粉肉芽肿

    淀粉肉芽肿是在皮肤发生外伤之后,被淀粉粉末污染而引起的皮下肉芽肿。外科手术时将手套上的淀粉粉末带入伤口也可发病。一般发生于伤口愈合后的2周到1个月或更长时间。症状:为

    27
  • 硅化物肉芽肿

    病因:液体桂胶常用于消除皮肤上的皱纹,或用于纠正乳房和下颌塌陷,以及改善皮肤萎缩性下凹等美容缺陷。并非每位接受此种注射的患者都发生病变,仅少数有过敏素质的患者才出现肉芽

    28
  • 汞肉芽肿

    本病少见,多为意外情况下汞进入人体组织,如体温计破裂、血压计中汞外漏、采厌氧血标本过程中汞外渗(汞用来封闭注射器)。另有个别病例为有意皮下注射汞引起的。临床症状急性炎症

    29
  • 锆肉芽肿

    病因:锆肉芽肿是锆元素所引起的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常发生于下列情况:如治疗腋臭刮腋毛时皮肤发生创伤,然后再撒布含乳酸锆的除臭粉;或应用含有氧化锆的软膏和香霜治疗皮炎时,这些

    30
  • 硅肉芽肿

    病因它是由硅的微粒如石英、滑石、石棉或含有二氧化硅的土壤颗粒侵入皮肤的伤口而引起的肉芽肿性反应。伤口初期愈合不受影响,于数月甚至数年之后才形成皮下硬结。有人研究证

    31
  • 铍肉芽肿

    病因及发病机制铍的粉尘吸入或经伤口进入皮肤引起两种类型反应:一种是系统被沉着症(berylliosis),另一种是局限性铍肉芽肿。两者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完全相同。系统性铍沉着症

    32
  • 异物反应和异物肉芽肿

    异物反应(foreign body reactions)是指机体对内在或外来的异物表现出的一种特殊的炎症性组织反应。内源性异物指人体内生的物质,如痛风结节中的尿酸盐、钙化上皮瘤中的角化物质

    33
  • 系统性弹性组织溶解性肉芽肿病

    本病少见,病因不明,可能是环状弹性组织溶解性巨细胞肉芽肿和结节病病谱中一个少见的亚型。临床症状皮损初起为红色或黄色小丘疹,直径约5mm,以后呈远心性缓慢扩大,直径可达10~20cm,

    34
  • 环状弹性组织溶解性巨细胞性肉芽肿

    本病于1979年由Hanke首先报道。以前曾有类似疾病的其他命名,如头面部非典型性脂质渐进性坏死、面部Miescher肉芽肿、光线性肉芽肿等。病因病因不明。有人认为本病与糖尿病有

    35
  • 婴儿臀部肉芽肿

    婴儿臀部肉芽肿(Granuloma Gluteale Infantum)本病曾被认为是尿布皮炎的一种并发症,有关本病的报道有增多趋势。病因:本病发生于婴儿,多见于在尿布部位应用过糖皮质激素的患儿,因

    36
  • 多形性肉芽肿

    Leiker首先于1964年报道此病。本病好发于非洲的中部,特别是尼日利亚的东部,在乌干达、刚果、印度等地也有病例报道。在某些农村发病率可高达1.5%~2%。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女性多

    37
  • 进行性慢性盘状肉芽肿病

    本病又称为Miescher肉芽肿病,是一种较少见的肉芽肿性疾病,最初于1948年由Miescher和Leder所描述。Mehregan认为是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的一种罕见类型,Almond-Roesler等认为本病属

    38
  • 环状肉芽肿

    Fox于1895年第一次报道本病,指出环状皮疹为本病的特点,1902年Crocker正式命名为环状肉芽肿。本病是以环状丘疹或结节性损害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病变主要发生于真皮和皮下组织,病

    39
  • 硬化性脂肪肉芽肿

    本病又名油性肉芽肿(oil granuloma)、石蜡瘤(oleogranuloma,或oleoma,或paraffinoma)、化学性脂膜炎(chemical panniculitis)。注射硅酮、矿物油、动物油或植物油后,注射物在皮肤中发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