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是一个肌性泵,不停地作交替性收缩和舒张,舒张时引流静脉血液回心,收缩时将血液射入动脉。心脏通过这种节律性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瓣膜规律性开放和关闭,推动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
心脏收缩和舒张的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故心动周期主要是指心室的活动周期。每个心动周期包括收缩期(systole)和舒张期(diastole)。值得注意的是,心房也有收缩和舒张的活动周期。成年人平均心率为75次/分,每个心动周期0.8s。左、右心房几乎同时收缩,随后是左、右心室收缩,分别晚0.1s和0.2s。
在心室舒张前0.4s,心房也处于舒张状态,这一时期称为全心舒张期。在心动周期中,右心室内压的变化幅度比左心室小。心室射血时,右心室和左心室的压力分别为24mmHg和130mmHg。
心房舒张时,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冠状窦的血液流人右心房,肺静脉的血液流入左心房。心房开始收缩前,心脏处于全心舒张期,三尖瓣和二尖瓣开放,心房内的血液流人心室。待心室充盈后,心房开始收缩,房内压升高,将血液射入已处于充盈状态的心室。心房收缩期(atrialsystole)为0.1s,随后心房开始舒张。
心房收缩后,心室开始收缩。心室收缩期(ventricular systole)包括等容收缩相和射血相,持续0.3s。
心室舒张期(ventricular diastole)包括等容舒张相和心室充盈相,持续约0.5s。
在心脏泵血过程中,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是心脏充盈和射血的动力。在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作用下,心房与心室之间以及心室与肺动脉和主动脉之间产生了血液压力梯度,此压力梯度是推动心脏瓣膜开放和关闭的动力,而瓣膜的开放和关闭又是维持心室内压和血液定向流动的重要保证。
心脏的泵血功能能够适应机体各种条件下的代谢需要,即表现为心排血量随着机体代谢率的增高而增加。一侧心室每次搏动射出的血量称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简称搏出量。左、右心室的搏出量基本相等。搏出量等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收缩末期容积之差。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约为125ml,收缩末期容积约为55ml,搏出量为70ml。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射血分数反映心室泵血功能的效率。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射血分数为55%~65%。射血分数比搏出量更能反映出早期的心泵功能异常。例如,在心室收缩功能减退而心室腔异常扩大(舒张末期容积增加)时,其搏出量可能和正常人没有明显差别。但是,该搏出量不能与已经增加的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呈正常比例,致射血分数下降,反映出心室收缩功能已经减退,从而能早期发现心泵功能异常。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称每分输出置(minute volume),简称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心排血量等于心率与搏出量的乘积。健康成年男性静息状态下,心率为75次/分,搏出量为70ml(60~80ml),心排血量为5L(4.5~6.0L)。青年人的心排血量高于老年人,女性比同体重男性的心排血量约低10%。强体力劳动时,心率可达180~200次/分,搏出量增加到150ml左右,心排血量达25~30L,为静息时的5~6倍。这表明健康人的心脏泵血功能具有较强的储备能力。在某些心脏病患者,静息时心排血量尚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但在机体代谢增强时心排血量不能相应增加。
心排血量是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收缩末期容积之差,故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包括舒张期储备和收缩期储备,舒张期储备比收缩期储备小。静息时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约为145ml,一般只能增大至约160ml,即舒张期贮备约为15ml。静息时心室收缩末期容积约为75ml。但在心室强烈收缩时余血量减少至不足20ml,使搏出量增加55~60ml。在剧烈体力活动时,通过使心率加快和利用收缩期储备,从而增加心排血量,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
系统医学科普站点:天山医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heart/jiepou/shengli/179.html
英文:CCU syndrome;
同义名:冠心病监护病房综合征、心脏监护病房综合征、心脏监护病室精神紊乱综合征。冠心病监护病房综合征是指在C
英文:heart swing syndrome;
同义名:心脏摆动综合征(shaking heart syndrome)、心脏钟摆综合征。概述原发性(间皮癌)和继发性心包肿瘤(肺
英文:commotio cardio sudden denth syndrome;
同义名:心脏震击综合征。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是指健康青少年运动时,棒球等撞击物以相对
英文:inherited SCD syndrome-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CPVT;
同义名:儿茶酚胺依赖性多形性室性心动
英文:idiopathic cardiomegaly syndrome
同义名:特发性心脏扩大综合征。特发性心脏肥大综合征是原因不明,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为主
英文:connective tissue-cardiac syndrome概述本征系指结缔组织伴心血管系统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各种结缔组织疾病均可引起心脏病变
英文:cardiac tamponade syndrome
同义名:心包填塞综合征(pericardial tamponade syndrome)、心脏压塞、心包填塞。本征是由于各种原
英文:straight back syndrome;
同义名:扁平胸综合征、假性心脏病、直背—扁胸综合征。概述直背综合征是因脊柱畸形,减少了该水平
英文:syndrome of radiation injury to the heart;
同义名:放射诱发心脏病(radiation-induced heart disease,RIHD)、心脏辐射综合征。
英文:sudden cardiac death syndrome;
同义名:心脏性猝死症候群。心脏性猝死综合征是指由于心室颤动、心室扑动或心室无收缩引起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