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侧面

左侧面

中部有左肺根。肺根的前下方有心包隆凸。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经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和肺根的前方下行,再沿心包侧壁下行至膈。左迷走神经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和肺根的后方下行,在主动脉弓左前方发出左喉返神经。肺根后方尚有胸主动脉、交感干及内脏大神经等,上方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脊柱和主动脉弓围成食管上三角(superior esophageal triangle),内有胸导管和食管上段。心包、胸主动脉和膈围成食管下三角(inferior esophageal triangle),内有食管下段。

纵隔左侧面

右侧面

中部有右肺根。肺根前下方有心包隆凸。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经上腔静脉右侧和肺根的前方下行,再贴心包侧壁下行至膈。右迷走神经在右锁骨下动脉前方发出喉返神经,于气管右侧和肺根的后方下行。肺根后方尚有食管、奇静脉、交感干及内脏大神经等,上方有右头臂静脉、奇静脉弓、上腔静脉、气管和食管,下方有下腔静脉。

纵隔右侧面

上纵隔

上纵隔(superior mediastinum)的器官和结构由前向后可分为3层,前层有胸腺、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中层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后层有气管、食管和胸导管等。食管胸部、胸导管和胸交感干位于上纵隔后部和后纵隔,其位置和毗邻在后纵隔部分叙述。

上纵隔解剖图

上纵隔

胸腺

  • 位置和毗邻:胸腺(thymus)由左、右两叶构成,两叶之间借结缔组织相连。胸腺位于两侧纵隔胸膜围成的胸腺区内,前方为胸骨,后面附于心包和大血管前面,上达胸廓上口,下至前纵隔。胸腺可达颈部,尤其是小儿。胸腺肿大时可压迫头臂静脉、主动脉弓和气管,可引起发绀和呼吸困难。青春期后胸腺开始退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胸腺内淋巴组织逐渐减少,脂肪组织相对增多。胸腺

  • 血管、淋巴和神经:胸腺的动脉来自胸廓内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伴行静脉注入头臂静脉或胸廓内静脉。胸腺的淋巴管注入纵隔前淋巴结或胸骨旁淋巴结。神经来自颈交感干和迷走神经的分支。

上腔静脉及其属支

  • 上腔静脉(superior vena cava):在右侧第1胸肋结合处由左、右头臂静脉汇合而成,向下穿纤维心包注入右心房。在穿纤维心包之前,接受奇静脉。
  • 头臂静脉(brachiocephalic vein):由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而成。左头臂静脉长为6~7cm,向右下斜越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头臂干的前面。左头臂静脉有时位于颈部气管的前方,尤以儿童多见,故气管切开术或针刺时应注意这种结构存在的可能性。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主动脉弓(aortic arch)平右侧第2胸肋关节续升主动脉,弓形弯向左后方,至第4胸椎体下缘左侧移行为胸主动脉。主动脉弓凹侧发出支气管动脉,凸侧发出头臂干(brachiocephalic trunk)、左颈总动脉(left common carotid artery)和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主动脉弓的三大分支前面有左头臂静脉跨过。

气管胸部和主支气管

位置

气管胸部(thoracic part of trachea)位于上纵隔中央,上端平胸骨的颈静脉切迹与颈部相续,下端平胸骨角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气管权(bifurcation of trachea)。在气管权内面有一凸向上的半月形气管隆嵴(carina of trachea),是支气管镜检查时辨认左、右主支气管起点的标志。气管的长度和横径因年龄和性别而不同,男性活体的全长约为13.6cm,女性为12.11 cm。左主支气管(left principal bronchus)细长而倾斜,长为4.5~4.8cm,下缘与气管中线的交角为37.5°,平第6胸椎进入左肺门。右主支气管(right principal bronchus)粗短而陡直,长为1.9~2.1cm,下缘与气管中线的交角为23°,平第5胸椎进入右肺门。因此,支气管镜或支气管插管容易置人右主支气管,气管内异物也易进入右主支气管。

毗邻

气管胸部前方有胸骨柄、胸腺、左头臂静脉、主动脉弓、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心深丛,后方有食管,左后方有左喉返神经,左侧有左迷走神经和锁骨下动脉,右侧有奇静脉弓和右迷走神经,右前方有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左主支气管前方有左肺动脉,后方有胸主动脉,中段上方有主动脉弓跨过。右主支气管前方有升主动脉、右肺动脉和上腔静脉,上方有奇静脉弓。

血管、淋巴和神经

气管和主支气管的动脉主要发自甲状腺下动脉、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和胸廓内动脉,静脉注入甲状腺下静脉、头臂静脉和奇静脉。主支气管的淋巴管注入气管支气管淋巴结(tracheobronchial lymph node),气管的淋巴管注入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和气管旁淋巴结(paratracheal lymph node)。由于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和气管旁淋巴结引流肺、支气管和气管的淋巴,在成年人常呈黑色。迷走神经、喉返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分支分布于气管和主支气管的黏膜和平滑肌。

下纵隔

下纵隔(inferior mediastinum)分为前纵隔、中纵隔和后纵隔。

  • 前纵隔(anterior mediastinum):内有胸腺下部、纵隔前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前纵隔较狭窄。
  • 中纵隔(middle mediastmum):内有心包、心脏、出入心脏的大血管根部、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等(心包和心脏见后述)。
  • 后纵隔(posterior mediastinum):内有食管、迷走神经、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胸导管、交感干胸部和纵隔后淋巴结等。在胸主动脉和食管胸部的周围有纵隔后淋巴结(posterior mediastinal lymph node),引流食管胸部、膈和肝的淋巴,其输出淋巴管注入胸导管。

食管胸部

食管胸部(thoracic part of esophagus):位于上纵隔后部和后纵隔,向上经胸廓上口与食管颈部相接,向下穿膈食管裂孔续为食管腹部。食管与胸主动脉交叉,上部位于胸主动脉右侧,下部位于胸主动脉的前方。

食管和胸主动脉

毗邻

食管前方有气管、气管权、左主支气管、左喉返神经、右肺动脉、食管前丛、心包、左心房和膈。后方有食管后丛、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和右肋间动脉。左侧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胸导管上段。右侧有奇静脉弓。左主支气管平第4~5胸椎跨越食管的前方,该处食管较狭窄,是异物滞留和食管癌的好发部位。左心房扩大时可压迫食管,食管钡餐造影时出现明显的食管压迹。

食管左侧只有在食管上、下三角处与纵隔胸膜相贴,右侧除奇静脉弓处外全部与纵隔胸膜相贴。右侧纵隔胸膜在肺根以下常突入食管与奇静脉和胸导管之间,形成食管后隐窝(retroe-sophageal recess)。若该处的左、右纵隔胸膜靠近,可形成食管系膜(mesoesophagus)。食管借食管系膜与胸主动脉相连,故经左胸进行食管下段手术时可损伤食管系膜,破人右侧胸膜腔,导致气胸。

后纵隔横断面(平第8胸椎体)

血管、淋巴和神经

食管胸上段的动脉来自肋间后动脉和支气管动脉,胸下段的动脉来自胸主动脉发出的食管动脉(esophageal artery)。食管静脉(esophageal vein)注入奇静脉、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食管胸上段的淋巴管注入气管支气管淋巴结,胸下段的淋巴管注入纵隔后淋巴结和胃左淋巴结。食管的部分淋巴管不经淋巴结,直接注入胸导管。神经来自喉返神经、迷走神经和交感干。喉返神经支配食管的骨骼肌,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平滑肌,感觉神经分布于黏膜。

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vagus nerve):经肺根的后方下行。迷走神经和交感干的分支分别在主动脉弓前下方及主动脉弓与气管权之间构成心浅丛(superficial cardiac plexus)和心深丛(deep cardiacplexus),在肺根的前、后方构成肺前丛(anterior pulmonary plexus)和肺后丛(posterior pulmonary plexus)。左、右迷走神经的分支在食管的前面和后面构成食管前丛(anterior esophageal plexus)和食管后丛(posterior esophageal plexus),向下汇合成迷走神经前干(anterior vagal trunk)和迷走神经后干(posterior vagal trunk),经食管裂孔人腹腔。

胸主动脉

胸主动脉(thoracic aorta):平第4胸椎体下缘续接主动脉弓,沿脊柱和食管的左侧下行,逐渐转至脊柱的前方和食管的后方,平第12胸椎穿膈主动脉裂孔,续为腹主动脉。胸主动脉后壁发出肋间后动脉。胸主动脉的前方有左肺根、心包和食管,后方有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右侧有奇静脉和胸导管,左侧与纵隔胸膜相贴。

奇静脉、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

奇静脉(azygos vein)在右膈脚处起自右腰升静脉,沿食管后方和胸主动脉右侧上行,至第4胸椎体高度向前勾绕右肺根,注入上腔静脉。奇静脉收集右侧肋间静脉、食管静脉、支气管静脉和半奇静脉的血液。奇静脉上连上腔静脉,下借右腰升静脉连下腔静脉,故是沟通上腔静脉系和下腔静脉系的重要通道之一。当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阻塞时,该通道可成为重要的侧副循环途径。半奇静脉(hemiazygos vein)在左膈脚处起自左腰升静脉,沿胸椎体左侧上行,达第8胸椎体高度经胸主动脉和食管后方向右跨越脊柱,注入奇静脉。半奇静脉收集左侧下部肋间后静脉、食管静脉和副半奇静脉的血液。副半奇静脉(accessory hemiazygos vein)沿胸椎体左侧下行,注入半奇静脉或奇静脉。副半奇静脉收集左侧上部的肋间后静脉的血液。

奇静脉及其属支和胸导管

胸导管

胸导管(thoracic duct):平第12胸椎下缘高度起自乳糜池(cistema chyli),经主动脉裂孔进入胸腔,于胸主动脉与奇静脉之间上行,至第5胸椎高度经食管与脊柱之间向左侧斜行,然后经食管与左侧纵隔胸膜之间上行至颈部。胸导管上段和下段与纵隔胸膜相贴,故胸导管损伤伴有纵隔胸膜破损时引起左侧或右侧乳糜胸。

胸交感干

胸交感干(thoracic sympathetic trunk):位于脊柱两侧,奇静脉和半奇静脉的后外方,肋头、肋间后血管和肋间神经的前方。胸交感干借白交通支(white communicant ramus)和灰交通支(grey communicant ramus)与肋间神经相连。每侧有10~12个胸神经节(thoracic sympatheticganglion)。上5对胸交感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纤维参与构成心丛、肺丛和食管丛。内脏大神经(greater splanchnic nerve)由第6~9胸交感神经节穿出的节前纤维构成,沿脊柱前面倾斜下降,穿膈脚终于腹腔神经节。内脏小神经(lesser splanchnic nerve)由第10~12胸交感神经节穿出的节前纤维构成,穿膈脚终于主动脉肾节。

纵隔间隙

纵隔各器官和结构之间含有丰富的疏松结缔组织,并在某些部位构成间隙,这有利于器官活动和胸腔容积的变化,如大血管搏动、呼吸时气管活动和食管蠕动等。后纵隔内的疏松结缔组织特别丰富。纵隔间隙与颈部和腹部的间隙相通,故颈部的渗血和感染可向下蔓延至纵隔,纵隔气肿的气体可向上扩散至颈部,纵隔的渗血和感染可向下蔓延至腹部。

  • 胸骨后间隙(retrosternal space):位于胸骨和胸内筋膜之间,该间隙的炎症可向膈蔓延,甚至穿膈扩散至腹部。
  • 气管前间隙(pretracheal space):位于上纵隔,气管、气管权与主动脉弓之间,向上与颈部的气管前间隙相通。
  • 食管后间隙(retroesophageal space):位于上纵隔后部和后纵隔,食管与胸内筋膜之间,内有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和胸导管等。食管后间隙向上与咽后间隙相通,向下可通过膈的潜在性裂隙与腹膜后隙相通。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heart/jiepou/weizhi/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