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是病毒所致的常见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特征是沿身体的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的成群水疱(少数人也可以超过中线),伴有神经痛和局部淋巴结肿大。本病特征为皮肤起红斑及水疱。因其通常好发于胸胁部及腰部,故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箍疱”。其疹走形如蛇,故亦称“蛇丹”“蛇箍疱”。除上述好发部位外,颜面、生殖器等处也可发病。本节主要讨论阴茎部位的带状疱疹。阴茎带状疱疹是由于病毒侵犯第三骶神经根而造成的。

临床诊断

辨病诊断

症状:患者在皮疹发生前可有发烧、倦怠、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因人而异,可轻可重,可有可无)。患部皮肤瘙痒,有烧灼感,伴有神经痛。疼痛的程度与年龄有关,年轻者痛轻,老人疼痛较重。即使皮疹完全消退后,一部分人仍有疼痛感,并可延续数月至半年以上。沿着神经分布发生疼痛是此病的特点之一。

体征:一般疼痛与出现皮疹之间的间隔平均为3~5天,长者达10天,也有直接出现皮疹者。

阴茎部出现不规则的红斑,继而其上出现密集成簇的米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1~2天内则成为水疱,透明清澈,疱壁紧张,周围有红晕。皮疹在2~5天内陆续不断地出现,水疱可以由透明发亮变为混浊,逐渐被吸收,干涸结痂;或者水疱破裂,形成糜烂面或浅表溃疡,最后结痂,脱落而愈,皮肤遗留一时性的色素沉着或淡红斑,一般不留瘢痕。有些病人的水疱为出血性,称出血性带状疱疹;一部分体弱、抵抗力较差的病人,水疱破溃后可成为坏疽性病变,称坏疽性带状疱疹。当阴茎部皮疹较重时,局部显著红肿、疼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

实验室检查:水疱内容物的细胞学涂片、活检或用血清学方法均可以对感染做出确诊。

辨证诊断

肝火炽盛型:

  1. 临床表现:皮疹色红,疱疹如粟,密集成片,疼痛,大便干结,口干,口苦,心烦,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
  2. 辨证要点:疱疹如粟,密集成片,色红,疼痛,急躁易怒,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湿热内蕴型:

  1. 临床表现:阴茎部起水疱,颜色黄白相间,糜烂,渗出,疼痛较重,伴脘腹痞满,肢体倦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 辨证要点:阴茎部起水疱,易破裂,渗出物较多,脘腹痞满,肢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瘀阻脉络型:

  1. 临床表现:疱疹基底暗赤,渗出物为血性,疼痛剧烈,情志抑郁,夜寐不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
  2. 辨证要点:疱疹基底暗赤,疼痛剧烈。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

气血亏虚型:

  1. 临床表现:局部可见溃疡,创面不易愈合,疼痛不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不华,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2. 辨证要点:局部可见溃疡,创面不易愈合,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阴茎疱疹相鉴别。本病皮疹具有集簇性,大多发生于单侧,疱疹沿第3骶神经呈带状分布,并有神经痛等特点。而阴茎疱疹部位常在龟头、包皮、冠状沟附近,无偏侧分布的倾向,并有不洁性交史,且可以查到单纯疱疹二型病毒。

治疗

提高临床疗效的思路提示

明确诊断:阴茎带状疱疹易被误诊为生殖器疱疹,故务必要详问病史,全面体检,细观疱疹特征,以做出正确诊断。

把握病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心肝之火内盛,湿热之邪内蕴,外感毒邪而诱发。初期多为实证,以肝火内炽、湿热内蕴为主;后期气阴两伤,以虚证居多,或虚实夹杂。

内外结合:由于本病大多疼痛剧烈,疱疹溃后渗出物多,或创面久不愈合,故在内治的同时配合外治疗法,如外敷解毒生肌药物,或激光照射等,可进一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中西医汇通:由于目前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根治尚无较好疗法,而许多中药经研究证实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如板蓝根、木贼、大青叶等,故在用西药对症处理的同时,辨证使用中药,或选用一些证实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这无疑将对提高疗效大有裨益。

中医治疗

内治法

1)肝火炽盛型

治法:清泻肝火,佐以解毒凉血。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0g,栀子10g,黄芩10g,柴胡10g,车前子25g(另包),生地黄15g,夏枯草20g,生甘草10g,木贼20g,大青叶20g,板蓝根15g。

心火亢盛者,加黄连、灯心草;肝胆火旺者,加丹皮、苦参、茵陈。

2)湿热内蕴型

治法:清利湿热,佐以解毒凉血。

方药:三仁汤加减。

龙胆草10g,车前子25g(另包),生地黄20g,紫草20g,生薏苡仁30g,白豆蔻15g,滑石20g,金银花20g,连翘15g,大青叶15g,生甘草10g,马齿苋20g。

3)瘀阻脉络型

治法:活血通络。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15g,红花12g,当归12g,生地黄15g,赤芍12g,醋延胡索20g,川楝子10g,制乳香、制没药各10g,大青叶20g,马齿苋15g。

4)气血亏虚型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

黄芪30g,党参15g,炒白术12g,茯苓12g,当归15g,熟地黄20g,白芍15g,川芎10g,陈皮10g,板蓝根15g,大青叶20g,马齿苋20g。

外治法

1)药物治疗

  1. 二味拔毒散调浓茶水涂敷患处,每日5~7次。适用于初起者。
  2. 青黛散调生菜籽油涂搽患处,每日3次。适用于水疱破溃者。
  3. 金黄散调敷患处,每日2次。适用于有血疱或坏死者。
  4. 生肌玉红膏、生肌白玉膏或生肌散涂敷患处,每日2次。适用于破溃后有浅溃疡者。

2)针灸治疗

①耳针治疗:在相应部位或最痛点,间歇留捻20分钟,每日1次,5~7次为1疗程。另外,在肝区及神门穴埋针止痛效佳。

②体针治疗:原则上是对疱疹所在部位循经选穴,结合皮肤感觉与神经节段性分布规律选用相应部位的夹脊穴,配合辨证取穴。

A.取皮疹发生部位相应的夹脊穴,加同侧的太冲、太溪、侠溪、足三里、三阴交等穴,采用泻法。每日1次,连做5~7天。

B.取内关、曲池、阳陵泉、三阴交、支沟等穴,用提插捻转手法,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

如针刺与电针合用可以提高疗效。

C.用三棱针砭刺患处,刺破水疱,出血为度,对于水疱不破而胀痛者有效。

西医治疗

全身治疗

  1. 镇静止痛:可选奋乃静4mg,每日3次,口服;盐酸氟奋乃静1mg,每日3次,口服;硫利达嗪25mg,每日3次,口服;阿米替林75~100mg/d,分3~4次口服;或氯普噻吨50~100mg,必要时肌肉注射;双氯芬酸片,每次25mg,每日3次,口服。
  2. 神经营养药:维生素B 12 0.1mg,肌肉注射,每日1次;维生素B 1 10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共4~10日。也可口服。
  3. 抗病毒治疗:聚肌胞注射液2mL,间日1次,肌肉注射,20日为1疗程。
  4. 皮质激素类药:对于反应严重者,口服泼尼松,每日60mg,1周后减至30mg/d,再1周后减至15mg/d。
  5. 抗生素:继发感染者,可酌情选择应用抗生素。

局部治疗

  1. 以2%甲紫溶液局部涂搽,用于渗出糜烂者。
  2. 炉甘石洗剂外用,用于局部瘙痒且渗出不多者。
  3. 以0.1%的依沙吖啶溶液,或0.1%的新霉素溶液局部湿敷以预防感染。
  4. 抗生素霜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金霉素软膏等,用于局部有感染表现者。
  5. 局部封闭。神经根区注射0.5%~1%的普鲁卡因5~10mL,止痛效果较好。
  6. 垂体后叶素,每次5~10U注射,每日1次或隔日1次,共2~3次,对神经痛有效(高血压者禁用)。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0990.html